《中国教育通史 第3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礼锐,沈灌群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32801926
  • 页数:689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教育从古至今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教育通史的理论专著。本书汲取了国内研究的新成果,史料翔实,分析精辟,文笔流畅,见解独特。

第七章 宋代的教育 1

第一节 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 1

一 社会概况 1

目录 1

二 文教政策 6

第二节 官学教育 14

一 三次兴学运动 15

二 官学制度的完善 25

三 官学教育的实施 28

一 私学教育的发展 38

第三节 私学和蒙学 38

二 蒙养阶段的教学 43

三 蒙学教材的编写 46

第四节 书院制度 54

一 书院的起源 54

二 宋初的著名书院 58

三 北宋书院的沉寂 66

四 南宋书院的勃兴 69

一 宋初科举考试制度的加强 76

第五节 科举考试制度 76

二 北宋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 83

三 南宋科举制度的腐败 92

第六节 胡瑗的教育思想 95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96

二 苏湖教法 101

第七节 张载的教育思想 111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111

二 教育思想 117

第八节 程颢、程颐的教育思想 139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140

二 教育思想 145

第九节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162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163

二 改革科举考试制度 167

三 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171

四 置经义局、撰《三经新义》 177

五 教育理论主张 181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188

第十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188

二 对当时学校和科举的批评 201

三 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 205

四 道德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208

五 教学思想和读书法 217

第十一节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232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232

二 教育思想 242

第十二节 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 258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259

二 教育理论基础 267

三 教育目的 269

四 教育内容 272

五 教育方法和学风 275

第八章 辽、金、元的教育 285

第一节 文教政策 285

一 兴学设教以加速封建化的进程 286

二 发展教育以促进民族大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288

三 重才养士以增强国力 290

第二节 官学教育制度 291

一 中央官学的发展 292

二 地方官学的设立 294

三 金、元之际的庙学 296

四 官学的管理 298

第三节 私学和书院 304

一 辽、金、元的私学 305

二 元代的书院 313

一 辽代的科举制度 320

第四节 辽、金、元的科举制度 320

二 金代的科举制度 323

三 元代的科举制度 326

四 辽、金、元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330

第五节 完颜雍、元好问的教育思想 334

一 完颜雍的教育思想 334

二 元好问的教育思想 339

第六节 耶律楚材的教育思想 345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345

二 以儒治国、尊孔兴学 348

三 以佛治心、修身养性 350

第七节 许衡的教育思想 352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353

二 传播理学教育理论 357

三 道德教育思想 361

四 教学思想 364

第八节 吴澄的教育思想 366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367

二 教育思想 371

一 社会概况 380

第九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380

第一节 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 380

二 文教政策 385

第二节 官学教育 399

一 国子监 399

二 府、州、县学 413

第三节 书院制度 423

一 明清书院的发展 423

二 东林书院 427

三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433

第四节 社学、义学和私学教育 441

一 社学、义学和私学的发展 442

二 蒙学的教材 448

三 蒙学的教法 453

四 蒙学的教师 461

第五节 科举与八股取士 462

一 科举定制的确立 462

二 科举考试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466

三 取士名额及其出路 470

四 八股取士和八股文 475

五 科举的作用和影响 481

第六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485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485

二 “致良知”的学习论 491

三 “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论 499

四 “随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 503

五 “诱”、“导”、“讽”的儿童教 505

育论 505

第七节 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508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509

二 人性论与教育作用 512

三 认识与知识 516

四 学习与修养 522

第八节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528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528

二 揭露科举对教育的毒害 531

三 “公其非是”的学校教育主张 537

四 经史致用的实学教育内容 543

五 以“学用一致”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547

第九节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552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552

二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556

三 “习与性成”的教育作用论 559

四 教学思想 568

第十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584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584

二 培养“经世”人才 590

三 “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教育内容 594

四 以“习行”为主的教学法理论 603

第十一节 戴震的教育思想 613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613

二 培养理民治安的“贤才” 617

三 “由词通道”的经学教育和科学教育 619

四 “明理解蔽”的教学论 622

五 “强恕去私”的道德教育论 633

第十章 宋、元、明、清的科技教育 643

第一节 宋、元的科技教育 643

一 科技专科学校的完善 644

二 私学科技教育的活跃 650

三 理学家的科技教育活动 653

四 艺徒制的发展 657

五 科技教学的基本经验 660

第二节 明、清的科技教育 667

一 科技专科学校的缓慢发展和衰落 667

二 “西学东渐”对科技教育的影响 675

三 乾嘉学派的科技教育活动 680

四 科技普及教育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