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SEG的形成 1
第一节 SEG诞生的背景 1
第二节 SEG的主要思路 4
第三节 SEG的基础理论与若干新概念 8
第四节 SEG的构成 24
第二章 SEG对主要地质问题的处理 31
第一节 综述 31
第二节 形变场岩体分类 33
第三节 裂隙问题的处理暨等价体概念 39
第四节 地质单元判断与工程地质分区 49
第五节 多光谱相片分析 52
第六节 物性参数分区 60
第七节 断层破碎带问题的处理 62
第八节 风化带问题的处理 64
第九节 岩溶问题的处理 65
第三章 SEG对岩体力学问题的处理 92
第一节 综述 92
第二节 自然形变场类型的宏观判断 93
第三节 岩体形变特性及表征参数 98
第四节 目标参数及其确定 99
第五节 界面单元参数 116
第六节 附加形变场GMM的建立 128
第四章 SEG对岩体水力学问题的处理 133
第一节 岩体自然渗流场类型的宏观判断 133
第二节 岩体渗流场的研究方法及表征参数 140
第三节 岩体水力学概念 154
第四节 渗流场岩体分类 161
第五节 岩体渗流场均质程度判断 163
第六节 渗流场GMM的建立 164
第五章 坝基附加形变渗流场 169
第一节 外荷条件 169
第二节 附加形变场形变类型判断 173
第三节 附加渗流场类型的判断 187
第四节 最优建基面选择 204
第五节 初始优化设计 216
第六节 二次优化设计 218
第七节 补强方案选择原则 225
第一节 围岩形变渗流场地质问题预测 229
第六章 地下结构附加形变渗流场 229
第二节 围岩分类 231
第三节 围岩渗流特性分类 235
第四节 岩爆问题及其预测 239
第五节 围岩稳态分析暨支护设计 242
第六节 NATM施工及其监测管理系统 274
第七节 勘探硐的综合利用 278
第一节 综述 283
第七章 边坡形变渗流场 283
第二节 静态系统稳态分析 286
第三节 边坡渗流场分析 320
第四节 动态系统分析 321
第五节 边坡失稳破坏时间预测(报) 328
第六节 人工边坡设计 339
第七节 可靠性分析 346
第八节 边坡补强方案的选择原则 353
第九节 边坡破坏动力学与灾害预测 359
第八章 工程建设中的地震问题 368
第一节 综述 368
第二节 宏观地震 369
第三节 地震参数与地震区划 378
第四节 地震参数的工程应用 383
第五节 地震预测(报) 393
第六节 微震 412
第七节 微震信息——地质体动态表征信息 421
第八节 水库诱发地震 426
第九章 信息处理系统 433
第一节 综述 433
第二节 信息分类及各信息间相互关系 435
第三节 程序库 439
第四节 常用的分类程序和规划程序 441
第五节 常用的岩体力学岩体水力学问题分析程序 442
后记 444
主要参考文献 445
CONTENTS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