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40079763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环境科学学科的"九五"规划教材,是环境科学类专业的核心教材之一。与欧、美及我国已出版的10多本同类教材相比,本书更突出了环境科学特色。全书共16章,前14章是生态学的基础部分,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等层次讲述生态学的的基本规律和环境科学的密切关系。第十五章阐述了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人类面临的几个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十六章为生态风险评估定和生态规划,主要介绍如何采取行动或措施去维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本书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使用。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命 1

一、什么是生命 1

二、生命的起源 1

三、生物的多样性 2

四、生物圈 2

第二节 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3

一、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3

二、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5

思考题 9

推荐阅读文献 9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0

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10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11

一、环境的概念 11

二、环境的类型 12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3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13

三、环境因子分类 13

第三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13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15

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6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33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37

思考题 41

推荐阅读文献 42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3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 43

第二节 种群的动态 44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44

二、种群统计学 45

三、种群的增长模型 51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54

第三节 种群的空间格局 58

第四节 种群调节 60

一、气候学派 61

二、生物学派 61

三、食物因素 61

四、自动调节学说 62

思考题 63

推荐阅读文献 63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64

第一节 生活史概述 64

一、个体大小 64

二、生长与发育速度 65

三、繁殖 67

四、扩散 68

第二节 繁殖成效 70

一、繁殖价值 70

二、亲本投资 71

三、繁殖成本 72

第三节 繁殖格局 75

一、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 75

二、生活年限与繁殖 75

第四节 繁殖策略 76

一、r选择和K选择 77

二、R-、C-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 79

三、波动与稳定 82

第五节 性选择 83

一、植物的选择受精 84

二、动物的性选择 84

思考题 86

推荐阅读文献 87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88

第一节 种内关系 89

一、密度效应 89

二、动植物的性行为 92

三、他感作用 97

第二节 种间竞争 100

一、高斯假说 100

二、Lotka-Volterra模型 101

三、生态位理论 103

四、捕食作用 107

五、寄生与共生 109

思考题 110

推荐阅读文献 111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112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112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112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13

三、群落的性质 115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116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117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18

三、种间关联 122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25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 125

二、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132

三、群落的垂直结构 132

四、群落的水平结构 134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135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136

一、生物因素 136

二、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40

三、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143

四、岛屿与群落结构 143

五、一个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146

六、平衡说和非平衡说 147

思考题 149

推荐阅读文献 149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150

第一节 群落变化类型 150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类型 152

一、单元顶极论 155

第三节 演替顶极学说 155

二、多元顶极论 157

三、顶极--格局假说 157

第四节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158

一、去除植被的影响 158

二、植被的恢复过程 161

三、生物调节的恢复 162

四、群落的发展与稳态 164

五、关于生态系统发展模型的讨论 165

第五节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167

一、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167

二、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168

三、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168

第六节 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169

一、经典的演替观 169

五、人类的活动 169

四、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169

二、个体论演替观 170

思考题 172

推荐阅读文献 172

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7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 173

一、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174

二、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 176

三、美国的群落分类 177

四、群落的数量分类 179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排序 189

一、间接梯度分析 190

二、直接梯度分析 194

思考题 196

推荐阅读文献 196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97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97

二、生产者 198

三、消费者 198

一、非生物环境 198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98

四、分解者 199

第三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201

第四节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202

第五节 生态效率 204

一、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204

三、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 205

二、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205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206

思考题 207

推荐阅读文献 207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08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208

一、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208

二、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210

三、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211

四、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213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214

一、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214

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 215

三、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216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218

一、分解过程的性质 218

二、分解者 220

三、资源质量与分解作用的关系 222

四、理化环境对分解作用的影响 223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25

一、研究能量传递规律的热力学定律 225

二、食物链层次上的能流分析 226

三、实验种群层次上的能流分析 227

四、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流分析 229

第五节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233

第六节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234

二、信息及其传递 236

一、信息与信息量 236

第七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236

思考题 240

推荐阅读文献 241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42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242

一、生命与元素 242

二、物质循环的模式 242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244

一、全球的水循环 245

第二节 水循环 245

二、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246

第三节 气体型循环 247

一、碳循环 247

二、氮循环 249

第四节 沉积型循环 251

一、磷循环 251

二、硫循环 252

一、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253

第五节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253

二、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实例 254

思考题 257

推荐阅读文献 257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258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259

三、陆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格局 259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263

一、热带雨林 263

二、常绿阔叶林 265

三、落叶阔叶林 266

四、北方针叶林 270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 270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271

二、我国不同草原区域的基本特点 274

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 276

思考题 278

推荐阅读文献 278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279

第一节 概述 279

一、河流的流域 279

二、湖泊 280

三、湿地 280

四、海流 281

五、潮汐 284

六、赤潮 286

第二节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286

一、淡水湖泊生态系统 286

二、淡水沼泽生态系统 288

第三节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90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 290

二、海草生态系统 294

一、河口生态系统 299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 299

二、浅海生态系统 301

三、大洋生态系统 303

思考题 306

推荐阅读文献 307

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系统 308

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308

一、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308

二、景观生态学发展历史简述 310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和理论 311

一、尺度及其有关概念 311

二、格局与过程 312

三、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312

四、种-面积关系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313

五、缀块-廊道-基底模式 314

六、边缘效应 315

七、Meta-种群理论 315

八、景观连接度、渗透理论和中性模型 317

九、等级理论 318

十、缀块动态理论 319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320

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320

二、景观结构分析的数量方法 322

三、景观模型 324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327

思考题 329

推荐阅读文献 329

一、全球变化概述 331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31

第一节 全球变化 331

二、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334

三、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337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338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338

二、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341

三、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343

四、濒危生物的评估与分级 350

五、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353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357

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57

二、生态恢复 359

三、生态工程 365

思考题 370

推荐阅读文献 370

一、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 372

第一节 生态风险评估 372

第十六章 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 372

二、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 376

第二节 生态规划 380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380

二、生态规划的原则 382

三、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与主要内容 384

思考题 398

推荐阅读文献 398

参考文献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