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近30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1
一 近30年来金代文学研究概述 1
二 近30年来金代科举研究概述 18
三 金代科举与文学研究概述 19
第二节 选题缘起、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一 选题缘起 21
二 主要内容 21
三 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金代进士辨正、增补与考释 24
第一节 《金代科举》失误辨正 24
一 个别进士姓名书写错误 25
二 个别进士登第年份有误 27
三 本为一人而误为二人 29
四 个别科试题目考证有误 31
五 编辑校对失误 33
第二节 《辽金科举研究》所录金代进士重出误收考 35
一 本为一人而前后两见 35
二 进士身份确凿,但相关史实有误 50
三 本非进士而误收录者 57
第三节 金代进士增补与考释 61
第二章 金代进士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82
第一节 金代进士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基本特征 82
一 金代进士的地理分布状况 82
二 金代进士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 89
第二节 影响金代进士地理分布的几个因素 91
一 政治因素 91
二 文化因素 92
三 教育因素 94
四 人口因素 99
第三节 金代进士家族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101
一 金代进士家族的地理分布状况 102
二 金代进士家族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 106
三 金代进士家族的主要类型 108
四 金代进士家族形成的主要原因 109
第四节 金代状元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 114
一 金代状元的地理分布状况 115
二 金代状元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 116
三 金代状元地理分布的形成原因 117
第三章 科举制度下金代文人的社会心态 119
第一节 占卜梦兆与“科名前定”观念 119
一 疑信参半的卜卦 119
二 千奇百怪的“功名梦” 125
三 敏感得近乎神经的吉兆 131
第二节 阴德果报的功名观 133
一 仗义施财,荫及子孙 134
二 治病救人,荫及子孙 135
三 为官爱民,荫及子孙 136
第三节 金代进士的婚恋观 139
一 士人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 139
二 金代进士的婚姻取向 140
三 进士与权贵联姻的现实原因 144
四 金代进士的风流韵事 146
第四章 金代科举考试命题导向及其对相关文体的影响 152
第一节 金代科举考试的命题原则 152
第二节 金代科举考试题目的留存与出处 154
第三节 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内涵考释 164
一 命题关涉时政 164
二 命题留心治道 168
第四节 金代科举考试命题导向对相关文体的影响 172
一 命题导向对金代词赋之影响 172
二 命题的政治化与金代散文的议论色彩 175
第五章 金代科场事件及其对奇古文风的影响 18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83
第二节 金代的科场事件 186
第三节 金朝南渡后的文风转变 190
第四节 金末科场事件对文坛奇古风尚的影响 192
一 金朝南渡后主文者的文学观念及其对应举士子的提携接引 192
二 应举士子的游学及其创作风格 196
三 金末科场事件对奇古文风的影响 199
第六章 金代状元的文学创作及其影响 205
第一节 金代状元的著述与文学成就 206
一 金代状元大多淹贯经史 206
二 元好问、刘祁等金人对本朝状元诗文成就的评价 209
第二节 金代状元的社会地位 214
一 金代社会尤重进士 214
二 金代状元深受世人推崇 216
第三节 金代状元的文学影响 219
一 金代状元对家族文学的影响 219
二 金代状元对本乡文人的影响 222
三 金代状元对后学文人的影响 223
四 女真状元对女真猛安谋克的影响 226
第七章 金代科举题材的诗词创作 229
第一节 金代贡院唱和诗 229
一 金代锁院制度蠡测 230
二 金代贡院唱和诗的情感内涵 231
三 金代贡院唱和诗的特色及成因 236
第二节 金代贺人登第诗 239
一 乡党的祝贺 241
二 老师的自豪 243
三 亲人的关爱 245
四 同年的戏谑 248
五 长辈的告诫 250
第三节 金代下第诗 251
一 百感交集——下第者的自抒胸臆 252
二 五味杂陈——旁观者的复杂心态 259
第四节 金代科举诗词的史料价值 267
一 元好问《探花词》五首——金代的探花宴 267
二 杨奂《试万宁宫》诗——金代的御试场景 272
三 翟升《群贤登第诗》——金代平阴进士登科记 277
结语 284
附录一 金代科举史事编年 286
附录二 金代进士地理分布表 333
附录三 金代刺史州学统计表 426
附录四 金代县学统计表 428
参考文献 432
后记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