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大系统的共性 1
1.2 大系统理论要创新 3
1.3 控制论的发展 5
1.4 大系统控制论的产生 8
第二章 大系统控制论的设想 11
2.1 大系统控制论的研究对象 11
2.2 大系统控制论的研究目的 12
2.3 大系统控制论的基本内容 13
2.4 大系统控制论的科学方法 16
3.1 广义模型化的提出 20
第三章 广义模型化 20
3.2 广义模型的概念 26
3.3 广义模型的体系 31
3.4 广义模型化的方法 40
第四章 多层状态空间模型 46
4.1 状态空间模型的泛化 46
4.2 模型简化方法及问题 52
4.3 多层状态空间模型结构 61
4.4 多层状态空间建模方法 68
第五章 多重广义算子模型 71
5.1 传递函数模型的拓广 71
5.2 智能操作模型的提出 78
5.3 广义算子模型 92
5.4 多重广义算子模型 95
第六章 广义知识表达方法 103
6.1 知识表达方法 103
6.2 广义知识表达方法 105
6.3 广义知识表达树 107
6.4 广义知识表达网 110
6.5 广义知识表达技术的应用 112
第七章 控制论模型 116
7.1 控制论系统 116
7.2 控制论模型化问题 121
7.3 控制论模型化方法 124
7.4 控制者模型 126
8.1 智能模型的概念与方法 131
第八章 智能化模型 131
8.2 自学习模型 133
8.3 自适应模型 137
8.4 自组织模型 141
第九章 大系统分析 145
9.1 大系统分析的任务 145
9.2 大系统分析的内容 147
9.3 大系统分析的特点 151
9.4 大系统分析的方法 154
第十章 大系统控制结构分析 160
10.1 大系统基本结构 160
10.2 大系统的结构变型 166
10.3 大系统的结构进化 170
10.4 人体控制系统结构的启示 174
第十一章 信息结构能通性分析 179
11.1 信息结构通性 179
11.2 状态控制信息结构能通性分析 185
11.3 状态观测信息结构能通性分析 189
11.4 输出控制信息结构能通性分析 191
第十二章 结构可靠性与经济性 194
12.1 信道结构强度 194
12.2 信道结构冗余度 198
12.3 信道结构可靠性 199
12.4 信道结构经济性 203
第十三章 结构可控性与可协调性 206
13.1 结构可控性、可观性概念 206
13.2 结构可控性、可观性判据 208
13.3 大系统可协调性 210
13.4 大系统结构可协调性 216
第十四章 稳定性与自镇定 219
14.1 稳定性与稳定化 219
14.2 “大~小”系统稳定性与组合稳定化 222
14.3 基于知识的自镇定系统 225
14.4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镇定系统 228
第十五章 多变量协调控制 234
15.1 协调控制原理 234
15.2 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239
15.3 协调控制系统综合 243
15.4 协调控制的应用 247
16.1 递阶大系统协调控制 251
第十六章 大系统协调控制 251
16.2 分散大系统协调控制 254
16.3 人体大系统协调控制 257
16.4 经济大系统协调控制 261
第十七章 最经济控制 265
17.1 最经济控制问题的提出 265
17.2 最经济控制系统结构综合 267
17.3 可控性、可观性的实用价值 274
17.4 分型可控性、分型可观性 279
第十八章 大系统智能控制 282
18.1 大系统智能控制的概念 282
18.2 大系统智能控制的类型 284
18.3 大系统智能控制的方法 286
18.4 多级自寻优控制系统 288
第十九章 大系统智能管理 296
19.1 智能管理概念的提出 296
19.2 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299
19.3 智能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303
19.4 智能管理系统开发策略 308
第二十章 大型专家系统 310
20.1 大型专家系统的发展 310
20.2 大型专家系统总体方案 312
20.3 广义知识表达与综合知识库 316
20.4 灵活推理方法与自组织推理机 318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