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管理知识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久昌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3902821
  • 页数:1072 页
图书介绍: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管理、经济行政监督管理、经济信息、经济法制管理和附录6部分。

前言 1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3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7

第二节 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3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8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体制 19

第一章 经济体制 19

第二节 什么是政治体制 20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与社会经济制度 21

第二章 建立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是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 21

第一节 建立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中心问题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21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济体制状况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24

第三章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我国经济 27

第一节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 27

第二节 僵化经济体制下的我国经济 30

第一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性质与目的 32

第二节 我国1979~1992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35

第三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重大意义 38

第一节 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是认识的飞跃 40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40

第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0

第二节 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2

第三节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市场经济 4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5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延 58

第四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9

第一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9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 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 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61

第二节 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67

第三章 微观经济运行体系 68

第一节 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运行体系 68

第二节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机建制 70

第三节 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主要标志 81

第四节 加快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步伐 85

第四章 宏观经济管理体系 86

第一节 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搞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86

第二节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系 87

第五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体系 9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体系的内容 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93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战线上的根本指针 94

第二章 建立思想保障体系 94

第二节 思想观念的转变 95

第三章 建立法制保障体系 96

第一节 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状况 96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97

第三节 抓紧法制保障体系的建设 97

第四章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98

第一节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98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99

第五章 建立管理现代化保障体系 99

第一节 管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99

第二节 管理现代化保障体系的内容 100

第六部分 附录 100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001

附录一 法律、法规选编 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009

第二节 政治体制保障体系的内容 101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101

第六章 政治体制保障体系 10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0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 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0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03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 1042

第二部分 经济管理 1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搞计划管理 105

第一章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 105

第六篇 计划管理 105

附录二 国内外统计资料 1050

一、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050

二、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1051

三、全国国民收入中消费和积累使用及比例 1052

四、我国历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情况 1053

五、1992年我国各地区工农业总产值 1054

六、我国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构成 1055

七、我国历年国民收入及增长指数 1056

八、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及人均指标 1058

九、历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指数 1059

十、我国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106

十、国家财政收支分项目表 1060

十一、国家信贷收支分项目表 1060

十三、我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1062

十四、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1063

十五、我国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064

十六、1992年全国分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065

十七、我国历年进出口总额 1066

十八、我国利用外资概况 1066

十九、我国与有关国家主要经济情况比较 1067

二十、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位次 1068

二十一、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位次 1068

二十二、1992年世界商品贸易主要进出口国家地区名次表 1069

附录三 计量单位换算 1070

一、长度单位换算表 1070

二、面(地)积单位换算表 1070

三、容(体)积单位换算表 1071

四、重量单位换算表 1072

第二节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与计划管理 109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的任务 112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目标的主要内容 1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及应遵循的原则 120

第三章 正确处理计划工作中速度、比例、结构、效益的关系 124

第一节 正确处理速度、比例、结构、效益的关系 124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主要比例、结构关系 12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平衡体系 133

第四章 搞好计划与计划管理中的综合平衡 13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平衡 134

第三节 物质资源的平衡 137

第四节 财力资源的平衡 139

第五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综合平衡 142

第七篇 投资管理 144

第一章 投资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144

第一节 投资的涵义与特征 144

第二节 投资的类型 145

第三节 投资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145

第二章 投资体制改革 147

第一节 投资体制的内容 147

第二节 我国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 147

第三节 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投资体制 148

第三章 基本建设程序 153

第一节 基本建设项目确定 153

第二节 基本建设施工与竣工投产 157

第四章 投资经济效益 158

第二节 评价投资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159

第一节 讲求投资经济效益的作用 159

第八篇 国有资产管理 161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161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161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管理对象 162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和实质 165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管理方法 167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67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方法 169

第一节 资产所有权界定 171

第三章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和评估 171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173

第三节 资产评估 176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趋势 179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79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180

第三节 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改革趋势 182

第九篇 工业经济管理 186

第一章 工业经济管理概论 186

第一节 工业 186

第二节 工业产品 187

第三节 工业生产 189

第四节 工业布局 192

第五节 工业经济规模 193

第六节 工业经济效益 194

第二章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 195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概念和作用 195

第二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 196

第三节 工业企业转机建制 198

第三章 工业企业组织管理 200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00

第二节 工业企业组织形式 202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 204

第四节 工业企业组织机构设置 205

第四章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 207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207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与经营计划 208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210

第五章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 212

第一节 生产组织管理 212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214

第三节 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与生产控制 215

第四节 质量管理 217

第五节 设备管理 219

第六节 技术管理 220

第一章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22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 222

第十篇 农业经济管理 222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功能 224

第三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25

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及资源状况 228

第二章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28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状况 230

第三节 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状况 232

第四节 我国农产品流通状况 233

第五节 农村乡镇企业状况 234

第三章 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236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状况 236

第二节 我国农业生产力展望 238

第三节 农业政策改革情况 241

第四节 我国农业的法制建设 242

第十一篇 商业经济管理 244

第一章 我国商业流通产业的发展概况 244

第一节 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44

第二节 流通产业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45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商业流通产业的构成 247

第四节 我国商业物流现代化问题 250

第二章 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搞好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 252

第一节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搞好流通企业的改革 252

第二节 利用多种经营方式,活跃商品流通市场 257

第三节 搞好对商品流通的宏观管理 263

第三章 市场营销 264

第一节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264

第二节 寻找机会与选择目标市场 267

第三节 产品策略 270

第四节 价格策略 272

第五节 销售渠道策略 275

第六节 销售促进策略 278

第七节 市场研究与预测 280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演变 283

第一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283

第十二篇 对外经贸管理 283

第二节 关税措施 284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措施 286

第五节 经济特区 287

第四节 出口鼓励措施 287

第六节 出口管制 288

第一节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与原则 289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289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的国别地区政策 292

第四节 我国鼓励和发展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 293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 293

第五节 我国的进口贸易政策 294

第三章 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 294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概况 294

第二节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295

第三节 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的主要权利及义务 296

第四节 我国为什么要重返关贸总协定 297

第五节 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地位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298

第四章 出口管理 299

第一节 出口磋商管理 299

第二节 出口发运管理 300

第三节 出口结汇管理 302

第四节 贸易方式管理 303

第五章 进口管理 304

第一节 进口洽商管理 304

第二节 进口开证管理 306

第三节 接货管理 306

第六章 国际市场及其营销策略 307

第一节 国际市场 307

第二节 国际市场竞争 310

第十三篇 交通运输、邮电管理 314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述 314

第一节 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 314

第二节 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 316

第四章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32

第三节 我国的水路运输 320

第二章 健全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321

第一节 健全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321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铁路运输体系 322

第一节 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的原理 322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公路运输体系 324

第四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水路运输体系 327

第三章 邮电、通信概述 329

第一节 邮电通信的概念、范围和特征 329

第二节 邮电通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31

第三节 我国邮电业发展概况 332

第四章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邮电通信体系 333

第一节 国外邮电通信体系发展状况 333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邮电通信体系 337

第一节 财政管理的原理 338

第一章 财政管理概述 338

第十四篇 财政管理 338

第二节 财政管理的改革 339

第二章 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管理 342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及其改革 343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税利分流” 346

第四节 新财务会计制度统一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办法 346

第三章 国家预算管理 347

第一节 国家预算管理概述 347

第二节 国家预算技术组织形式及其复式预算改革 351

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及其分税制改革 354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358

第四章 国债管理 359

第一节 国债原理 359

第二节 国债的管理制度 361

第三节 我国国债历史、现状及其改革 362

第五章 财政的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 364

第一节 财政的宏观调控 364

第二节 财政政策 366

第十五篇 税收管理 369

第一章 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369

第一节 税收的一般概念 369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 371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职能 371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作用 372

第二章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374

第一节 对流转税的课税 375

第二节 对资源的课税 378

第三节 对收益额的课税 379

第五节 对待定行为的课税 382

第四节 对财产的课税 382

第一节 我国税收管理的历史沿革 386

第三章 税收管理 386

第二节 税收管理的机构、形式、方法 387

第三节 税收管理制度 389

第四节 税收管理体制 390

第五章 国外税收管理 391

第四章 我国税制发展的前景 391

第一章 企业的资金运动与财务活动 396

第十六篇 企业财务管理 396

第一节 改革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396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与财务关系 397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任务 398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399

第五节 财务管理的原则 399

第六节 财务管理制度 400

第二章 筹集资金 400

第一节 资金的概念及特征 400

第二节 负债经营的筹集资金 400

第三节 筹集资金的原则 401

第四节 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 402

第五节 资金时间价值和资金成本 403

第三章 资产管理 405

第一节 资产及其分类 405

第二节 流动资产的管理 406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管理 409

第四节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 410

第五节 对外投资的管理 412

第四章 成本费用的管理 413

第一节 成本及其范围 413

第二节 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和要求 414

第三节 成本预测与成本考核指标 415

第五章 企业收入及其分配的管理 417

第一节 销售收入的管理 417

第二节 利润分配的管理 419

第六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 419

第一节 财务报告 419

第二节 财务情况说明书和财务分析 420

第七章 企业清算 423

第十七篇 金融与证券管理 424

第一章 金融管理概述 424

第一节 金融与金融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424

第二节 金融管理机构与任务 425

第三节 金融管理的手段 426

第二章 货币管理 428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428

第二节 货币发行管理 430

第三节 货币流通管理 4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形式 433

第三章 信用管理 434

第二节 存款管理 435

第三节 贷款管理 437

第四节 外汇管理 440

第五节 专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441

第四章 证券及证券发行 443

第一节 证券种类 443

第二节 证券发行 448

第一节 证券交易 451

第五章 证券交易与管理 451

第二节 证券价格 455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管理 458

第十八篇 保险管理 461

第一章 保险原理 461

第一节 保险概述 461

第二节 保险合同 463

第三节 保险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465

第一节 保险市场 466

第二章 保险市场 466

第二节 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 469

第一节 保险行业管理及其管理目标 471

第三章 保险行业管理与立法 471

第二节 保险行业管理的模式及我国保险行业管理的优化 472

第三节 保险立法 473

第十九篇 劳动、人事管理 475

第一章 劳动管理 475

第一节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 475

第二节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劳动管理制度 476

第三节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劳动管理制度 478

第一节 我国工资制度改革 481

第二章 工资管理 481

第二节 企业工资管理制度 483

第三章 劳动保险管理 486

第一节 劳动保险的概念和作用 486

第二节 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内容 487

第三节 劳动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489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4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务员制度 491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493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组织实施 495

第一节 企业 499

第二十篇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 499

第三部分 经济行政监督管理 499

第一章 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企业 499

第二节 我国企业组织形式 500

第二章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 501

第一节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意义 501

第二节 登记注册主管机关 501

第三章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内容 502

第一节 国有、集体、联营企业登记管理的基本内容 502

第二节 私营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内容 508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内容 509

第四章 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与服务 514

第一节 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514

第二节 监督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515

第二十一篇 个体经济监督管理 516

第一章 个体经济概述 516

第一节 个体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51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个体经济的发展 516

第三节 个体经济存在形式和经营特点 519

第二章 我国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方针政策 520

第一节 制定发展个体经济基本方针政策的依据 520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发展个体经济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 522

第一节 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机关 523

第三章 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概述 523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的特点 525

第二节 对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的原则 525

第一节 登记管理 52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个体经济的监督管理 526

第二节 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 528

第三节 对个体工商户违法违章行为的行政处罚 530

第一节 税收管理 531

第五章 专项管理部门对个体经济的管理 531

第二节 信贷管理 533

第一章 生产资料市场 534

第二十二篇 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 534

第一节 生产资料市场概述 534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运行规则 536

第三节 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改革 5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内容及要求 540

第二章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 540

第二节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 541

第三章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与监督管理原理 543

第一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543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监督管理中的职责分工 544

第三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与监督管理的目标 545

第四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的内容 546

第五节 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的内容 548

第二十三篇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 554

第一章 消费资料市场概述 554

第一节 消费资料市场 554

第二节 工业品消费资料市场 555

第三节 农产品消费资料市场 556

第四节 培育、发展社会主义消费资料市场体系 557

第二章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原理 559

第一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559

第二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与规律 559

第三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原则与目标 561

第二节 消费资料市场经营者自律 564

第一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组织 564

第三章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内容及手段 564

第三节 消费资料市场的社会监督 565

第四节 消费资料市场的国家监督管理 567

第四章 集贸市场及其监督管理 571

第一节 我国集贸市场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作用 571

第二节 集贸市场的分类与构成 573

第三节 改革以来我国集贸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574

第四节 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 576

第二十四篇 信贷资金、证券市场监督管理 579

第一章 信贷资金市场监督管理 579

第一节 信贷资金市场 579

第二节 对信贷资金市场的监督管理 581

第二章 外汇市场监督管理 582

第一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 582

第二节 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 583

第三节 对外汇市场的监督管理 583

第三章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 584

第一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584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585

第三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与职责 586

第四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587

第五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运作 589

第六节 深圳市对证券机构的管理 596

第二十五篇 房地产、技术、劳动力市场监督管理 599

第一章 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