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术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 1
“经济过剩”时代来临 1
迎接微利时代 3
经济改革向“硬核”突进 7
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 11
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大调整 13
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 16
粗放经济无出路 18
技术进步主要靠引进 22
科技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 25
“世纪顽症” 28
知识经济主宰未来世界 30
第二章 技术市场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 34
买方市场效应 34
理性化效应 35
极端相台效应 37
界面下移效应 39
季节性效应 40
延时效应 42
集团购买效应 44
二八效应 46
名牌效应 47
形象直观效应 49
当面对话效应 50
政府推动效应 51
产业趋同效应 53
马太效应 55
经常化与专业化效应 57
交易内部化效应 59
技术市场的发展目标 62
第三章 世纪之交的中国技术市场 62
技术市场的运行机制 64
技术市场的体系建设 65
技术商品的流通 66
技术价格的管理 68
技术商品信息的传递 69
技术商品的供给 70
技术进出口贸易工作 72
技术贸易的理论研究 73
企业技术需求的层次 75
第四章 选择项目的原则和策略 75
企业对新技术的支撑能力 80
核心人物 81
核心技术 83
人文因素的影响 86
技术创新 89
技术不可轻视 91
重视工艺创新 92
市场机会和企业机会 95
多样化经营 98
把鸡蛋放在几只篮子里 105
技术领先战略 110
技术跟随战略 112
技术模仿战略 113
钻隙战略 114
技术跳越和后发优势 116
与巨人同行 118
第五章 技术贸易的主体 120
中国科学院 120
部委所属研究院所 123
地方研究院所 126
局等院校 128
民营科研机构 131
作为技术卖方的大中型企业 135
大型国有企业 137
中小型企业 139
私营企业 142
中外合资企业 146
大而无形的技术市场 151
第六章 技术市场的体系 151
常设技术市场 152
区域性技术市场 161
行业性技术市场 163
技术信息市场 167
临时性技术市场 170
经纪业概述 173
辛苦架桥人 175
靠近企业的中介方(第一类中介方) 177
靠近发明者的中介方(第二类中介方) 180
第三类中介方 183
技术经纪人 187
技术市场成熟的标志 191
第七章 技术洽谈与签约 194
说服投资者 194
成交的充分必要条件 196
技术卖方代表 198
第一用户 201
提高成交率的措施 203
签约的恰当时机 207
渡过危险期 209
技术合同的主要条款 213
转让方式的选择 224
第八章 技术评估与作价 227
企业的资产 227
知识产权 234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237
技术商品的特点 242
技术价格的构成 245
影响技术价格的因素 248
用成本法评估技术价格 253
用市场法评估技术价格 256
用收益法评估技术价格 258
三种评估方法的综合运用 260
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 265
可行性研究概述 265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提纲 268
市场分析 272
技术分析 274
设计方案的分析 276
投资估算 278
成本费用估算 282
税金与利润 285
财务分析 290
不确定性分析 302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对可行性研究的影响 305
衡量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 308
可行性研究的误区 312
第十章 项目建设 317
项目建设计划 317
项目经理 318
项目概算与预算 321
土建工程 325
定购设备 326
项目验收 328
企业技术规程 330
企业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 332
计划经济时期的宝贵财富 337
轻型企业 339
企业并购 341
申办生产许可文件 346
第十一章 企业融资 352
企业筹资的原则和渠道 352
我国的金融机构 355
银行借款筹资 361
科技开发贷款 369
发行证券筹资 373
短期筹资 375
企业内部资金的筹措 376
国际筹资 377
市场营销观念 380
第十二章 市场与营销 380
营销策略的组合 384
商品形象与企业形象 386
成本与特色 392
高档化与大众化 397
分销与让利 403
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 409
有史以来最大的营销行动 412
无声的潜流 415
走出国门 416
[1]参考文献 425
附录 425
[2]可行性研究常用参考数据 426
[3]195种行业和产品平均投资回报率 433
[4]300种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 441
[5]《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 452
[6]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公司通讯录 465
[7]中央有关部、委所属科研院所通讯录 472
[8]中国主要高等院校通讯录 476
[9]各地技术市场和科技咨询机构通讯录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