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方法 1
第一章 地理实体 1
1.1 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 2
1.2 地理实体的结构和层次特征 2
1.3 地理总体和个体 3
第二章 地理系统 3
第三章 地理数据 5
3.1 地理要素的数据表示 5
3.2 自然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 7
3.3 社会经济和人文要素的属性数据 7
3.4 关系数据 8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 9
4.1 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特征 10
4.2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10
4.3 网格法及其应用 12
4.4 多边形方法及其应用 19
4.5 多要素综合单元图和系列制图 28
第五章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1
5.1 空间数据存储单元的设计 32
5.2 基本操作设计和软件模块 33
5.3 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34
5.4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结构和功能 34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39
6.1 用户需求调查和评估 39
6.3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设计 41
6.2 数据源的调查和评估 41
第七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决策支撑系统设计方案 42
7.1 系统建立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43
7.2 系统设计目标 44
7.3 系统结构和功能 47
7.4 建立分析模型的技术路线 51
7.5 专家知识和经验的调查整理 51
7.6 建立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 52
第八章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54
第二篇 地理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 54
8.2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方式 55
8.1 数据管理的文件方式 55
第九章 地理数据模型 56
9.1 地理数据模型的概念设计 57
9.2 关系方法 58
9.3 层次方法 59
9.4 网络方法 59
9.5 地理数据模型 61
第十章 地理数据标准 62
10.1 地理数据标准的设计原则 62
10.2 地理数据的分类体系和编码 63
10.3 地理数据字典 69
10.4 地理要素分类因子和分类系统编码 77
第十一章 黄淮海平原数据库系统 96
11.1 黄淮海平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任务 96
11.3 数据源的分析评估 97
11.2 黄淮海平原数据库的设计目标 97
11.4 数据文件组织和设计 102
11.5 软硬件环境需求 103
11.6 数据库建立方法和工艺 104
第三篇 区域分析和模拟 108
第十二章 统计分析和多变量分析 108
12.1 统计特征值 108
12.2 统计指标值分布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114
12.3 相关分析 115
12.4 回归分析 116
12.5 主成分分析 118
第十三章 地理分析模型 130
13.1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过程 131
13.2 网络流模型 132
13.3 对策和决策模型 133
第十四章 农业结构最优化问题探讨 136
14.1 农业结构内函和特点 136
13.4 优化模型 136
14.2 农业结构优化的主导因素和方法 138
14.3 线性规划模型 139
14.4 多目标规划方法 144
第十五章 产量形成模型和生产潜力 144
15.1 影响产量的因子分析 145
15.2 光能及其理论上的最大利用率 146
15.3 土壤总蒸发与土壤水分的数学模拟及误差分析 148
15.4 温度与水分对作物生长的限制 155
15.5 养分与生产管理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限制 157
15.6 产量的数学模型与误差分析 158
第十六章 区域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162
16.1 土地利用的结构分析 162
16.2 农、林、牧、副、渔结构分析 163
16.3 种植业结构分析 163
16.6 牧业发展状况分析 164
16.5 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164
16.4 主要作物生产水平和规模分析 164
16.7 渔业发展状况分析 165
16.8 黄淮海平原农业状况分析 166
第十七章 农业资源特征分析 196
17.1 土地资源 196
17.2 水资源 196
17.3 气候资源 199
17.4 生物资源 200
17.5 劳动力资源 200
第四篇 计算机制图方法的应用 210
第十八章 地图数学模型 210
18.1 空间位置变换方法 211
18.2 地图符号数学模型 214
18.3 地图要素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的数学模型 215
18.4 地图分析与应用模型 217
第十九章 基于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地图编辑与制版一体化系统 218
19.2 地图符号库 220
19.1 地图编辑与制版一体化系统基本结构 220
19.3 地图色彩数据库 222
19.4 地图文字库和编辑系统 225
19.5 地图编辑过程和地图设计专家系统 227
19.6 多媒体地图信息管理技术 228
19.7 分色加网处理技术 230
19.8 光栅影像处理(RIP) 232
第二十章 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统 232
20.1 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233
20.2 地图设计知识的表示 234
20.3 推理机及其推理机制 237
第二十一章 地图区域色自动设计系统 239
21.1 屏幕色仿真模型 239
21.2 地图上面域色设计规律探讨 241
21.3 自动选色模型 241
21.4 自动设色系统 243
第二十二章 电子地图集系统 245
22.2 电子地图集系统 246
22.1 电子地图的基本特征 246
22.3 电子地图的设计特点 247
22.4 电子地图集系统设计目标和功能 248
22.5 电子地图集系统的结构 251
22.6 电子地图集系统部分软件开发技术 252
第二十三章 地图代数方法 258
23.1 地图代数的基本概念 258
23.5 地图代数运算方法 260
23.4 图形数据的符号化 260
23.3 栅格式符号库 260
23.2 图形数据库特点 260
23.6 地图代数的综合模式 261
23.7 点状符号及注记的自动配置逻辑和方法 262
23.8 点、线符号的相关处理方法 263
23.9 线-线符号的相关处理方法 264
附录ⅠARC/INFO系统的基本特征 266
附录Ⅱ美国人口调查局地理支撑系统的发展和TIGER系统的基本特征 282
参考文献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