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引言 1
1.1 研究目标 1
1.2 对过去经济增长的看法 3
密集增长 3
促成密集增长的因素 5
政府的作用 7
1.3 研究范围 10
2章 50年代和60年代韩国的经济发展 12
2.1 发展低速 12
2.2 50年代的发展租经济政策 13
韩国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 13
主要的经济政策 16
2.3 60年代早期以来的发展概述 18
GNP增长 19
通货膨胀率 20
失业 21
储蓄和投资 22
结构变化 24
对外贸易 26
3章 五年发展计划:概述 30
3.1 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1962~1966) 30
目标和绩效 32
经济政策的创新 33
计划的基本宗旨 35
3.2 进一步实行的发展战略:第二个五年计划(1967~1971) 38
目标和绩效 38
基本发展战略的实施 39
3.3 重化工业的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1972~1976) 42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42
目标与绩效 44
基本发展战略的实施 46
3.4 重化工业计划的后果:第四个五年计划(1977~1981) 50
目标与绩效 50
工资和物价 52
3.5 价格稳定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五个五年计划(1982~1986) 53
收入和出口的增长 53
物价水平的稳定 55
改革与自由化 55
3.6 第八个五年计划(1987~1991) 56
计划的修改与民主化要求 58
目标与绩效 59
促进公平和均衡增长 60
放宽限制与市场开放 61
3.7 第t个五年计划(1992~1996) 62
主要目标 62
最近的发展 64
4章 产业组织 66
4.1 工商企业家与产业结构 66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67
政府的企业职能与大型联合企业 68
政府和中小企业 69
产业和经济集中度 71
4.2 产业组织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 72
4.3 产业组织微观经济方面的问题 75
中小企业 76
韩国企业家的行为特征 77
4.4 大型企业的效率与韩国经济 79
4.5 过去为取得均衡产业结构采取的政策 81
4.6 未来的结构调整政策 84
鼓励企业家 86
加强中小企业 87
阻止片面追求意外收益 88
减少内在通货膨胀 88
以技术为目标 88
确保社会公平的规则 89
5章 劳动力 91
5.1 劳动生产率 92
5.2 工资费率 95
5.3 国民收入中的劳动力份额 99
5.4 工时 102
5.5 1987~1989年劳资纠纷的特点 108
5.6 劳动力问题发展近况 111
5.7 劳动对政策 113
5.8 政策含义 118
劳动力短缺 119
劳资关系 120
人力资源开发 120
产业文化 121
6章 金融体制 123
6.1 产业政策与银行系统 125
60年代的银行与利率政策改革 125
70年代银行的非专业化与重新实行的低利率政策 130
80年代和9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 135
6.2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证券市场 139
非银行金融机构 139
证券市场 144
6.3 场外贷款市场 147
6.4 未来的金融政策 149
6.5 金融改革的方向 151
银行 152
非银行金融机构 155
资本市场 156
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157
中央银行 161
7章 对外贸易 163
7.1 出口、进口和贸易平衡 164
7.2 出口政策 170
60年代的出口政策 170
70年代的出口政策 171
从80年代到目前的出口政策 174
7.3 进口政策 176
60年代的进口自由化 176
70年代进口自由化的倒退 177
80年代早期以来的进口自由化 181
7.4 全球经济中的韩国 183
在全球的责任 185
作为亚洲调解人的韩国 186
韩国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中的作用 186
战略性的十字路口 186
统一 188
7.5 韩美贸易关系 189
贸易摩擦的发展 189
韩国与美国观点的差异 197
7.6 政策取向 200
互补的对外和国内政策 201
贸易谈判 202
规则的透明度 202
对指标的敏感 202
出口多样化 203
韩国和日本 203
农业部门的自由化 204
8章 新的观点和政策取向 205
8.1 韩国经济发展的30年 205
8.2 经济要素的作用 206
政府的作用 206
企业家的作用 210
工人的作用 211
8.3 伟大的转变 212
8.4 有关韩国发展的新观点 216
8.5 政策取向 222
政府作用的重新定位——政府运作的改革 222
稳定 224
财务经营的规范化 225
其他加强持续增长基础的政策 227
8.6 结论 227
附录 230
注释 236
参考文献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