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科学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阎树文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3809639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

关于我国水土保持学科体系的展望 关君蔚 1

水土流失与环境科学 杨文治 4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史德明 7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灾害和防治效果 刘万铨 郑新民 15

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的若干宏观经济政策探讨 鲁向平 黄德基 王云峰 王章陵 张俊飙 18

浅论水土保持战略基础研究 赵海军 21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国土综合治理中的重大作用 杜锦田 王春林 吴南云 何庆明 26

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设想 张凤洲 33

黑土地危机与水土保持 陈礼耕 刘运河 37

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见 张键 43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地质背景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李正积 彭朝晖 4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建设问题及对策 李敏 张丽 53

降雨统计与降雨分析 陈治学 58

黑龙江省土壤流失预报方程中R指标的研究 张宪奎 卢秀琴 詹敏 李英杰 张宏 63

不同植被试验区一次暴雨及四级雨量产沙产流测验分析 卢秀芹 67

黑龙江省江河水沙态势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杨丕庚 王玉琴 71

上坡来水在坡面侵蚀产沙中的作用 陈浩 75

小流域侵蚀产沙与泥沙输移比 蔡强国 陈浩 吴淑安 马绍嘉 88

季节性冻土区冻胀对冲刷沟的影响及其防治途径的探讨 陈秀林 95

渭北高原沟谷侵蚀初探 刘秉正 翟明柱 吴发启 98

中沟流域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孙尚海 105

清水河流域泥石流成因及其防治初探 洪惜英 王礼先 温秀凤 杨力行 109

川西北山地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 唐晓春 114

干旱地区的土壤风蚀不容忽视 苏文锷 118

晋西北丘陵缓坡风沙区风力侵蚀的研究 李建华 石明 苗敬达 李福 卫元太 122

刍议黑土侵蚀区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及对策 李士文 129

对川东平行岭谷区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认识 赵纯勇 134

青海省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对策 林国华 138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 唐淑英 142

长江上游云南境内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陈循谦 146

太原地区侵蚀模数调查及分析 杨爱龙 薛海平 陈跃 150

严寒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冻害的防治 庞国良 李树年 156

治理灵石口淤积的关键是搞好该流域的水土保持 郑子俊 158

烟台市人为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刁基昌 赵清侠 162

泰安新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吕景恒 165

保持土壤生态平衡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孔幼眉 张淑清 李树年 167

抓好“三田”建设 增强农业后劲 郑宝宿 谢玉亭 169

水土保持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王碚 174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樊振国 黄元 178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农林矛盾探讨 娄利华 184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法新探 李绍铠 186

小流域综合治理多目标规划通用软件包初探 王玉林 192

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程序 陈棣 196

系统工程原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陈棣 198

山丘区土地合理利用结构的探讨 刘德 202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区划 涂一健 周贤群 207

东北黑土侵蚀区海伦县毛家山小流域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经济模式的研究 颜春起 何万云 209

榆林地区林业发展方向刍议 李文丁 215

70年代以来黄河中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及降雨因素对减少入黄泥沙的作用 朱同新 陈永宗 219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支流治理开发模式的探讨——以窟野河、秃尾河、弧山川为例 魏学义 225

甘肃水土保持对减少入黄泥沙的影响 谢玉亭 许志文 229

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分析方法 权建军 王恒善 236

汾河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王广任 王向东 242

黑河上中游防护林减灾效益初探 傅辉恩 李润林 244

水土保持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王知符 247

黄龙林区寺沟流域森林的水文效应及分析计算方法 刘志韬 254

南留屯小流域综合治理途径探讨 魏玉杰 260

王茂沟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验研究 张金慧 264

石人河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护体系布设及效益分析 姚孟周 267

新安小流域侵蚀坡地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董风民 张好瑞 牛振会 269

成绩显著、经验丰富、失误严重、补天有方——庆阳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调查 高继善 275

山东省风沙土及其改良治理典型模式 徐桂楠 王韶楠 蔡英寰 282

论植被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郑元球 284

论川中丘陵区的地埂利用 江光富 288

隔坡反坡梯田的优点与设计 杨瑜生 290

改造坡耕地加速山区建设 周武 294

论黑龙江省黑土地区水土保持在低产田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谢军 298

论改造低产田的水土保持措施 李达吉 304

沙棘与围场县水土流失及其发展途径 李仁瑞 308

野生杠柳人工培育及生态效益研究报告 赵凤文 郑龙德 赵树娟 311

水坠坝施工期土工布排水体经济效益分析 陈跃 杨爱龙 315

陕北黄土区淤地坝施工及维修中的几个问题 雷文贵 319

关于小流域坝系效益的分析 范钦武 梁文辉 324

海河流域的遥感应用和水土流失的宏观动态监测 贾德序 杨太宏 331

水土保持《合成制图法》的研究与应用 刘靖 334

“池塘”计划的应用——谈黄土高原封闭式治理水土流失的设想 刘相奇 338

浅析地膜覆盖技术在治理坡耕地中的蓄水保土作用 汪星 341

加强监督 搞好预防 肖荣沽 345

加强预防监督管理是搞好水土保持的关键 王华邦 348

制定政策 宏观管理 推动水土保持工作 陈维杰 刘金星 李重新 351

治管结合 成效显著——略论河南省嵩县德亭川流域的试点经验 程万一 韩孟书 354

煤炭资源开发应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 马存信 357

从40年经济效益分析中谈水土保持管护工作 张明胜 赵东明 361

浅谈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几个问题 李松梧 363

黄土高原新型生态经济体系的构想 王云峰 鲁向平 367

土地企业化开发经营的研究成果 孙博源 张明胜 373

浅谈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周孝明 377

建设开发性商品农业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有效途径 王佑民 孟德顺 378

对我国土地建设工作的建议 李裕后 384

浅谈我国的沙地产业 王贤 388

略论水土保持学科特殊性及治理措施分类 吴以敩 392

论水土保持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张明生 397

“水土保持”一词的创定及建国前四川的水土保持 曾繁辉 400

论李仪祉对森林治黄认识的转变 朱士光 吴宏岐 402

神池县水保专业队在治理小流域中的作用 赵东明 张明胜 405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科普工作 樊振国 408

“水土保持”名词的探究——纪念“水土保持”名词定名50周年 莫世鳌 411

乌江上游悬移质输沙模数的灰色分析及预测 安和平 416

PS3-15型人工模拟降雨机具的研制及应用 赵志进 417

楼子河小流域治理模式的探讨 孙卫静 418

升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初探 黄群先 419

对赵安屯试点小流域永胜单元治理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宁天宝 420

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王忠林 421

川东鄂西低山丘陵区抗御水旱灾害方略之探讨 田一德 422

重庆合川县长江防护林体系优化结构探讨 罗韧 423

陕北红旗沟试点流域水保林发展过程分析及对位布局初探 喻权刚 424

多年坡耕地工程效益对比试验 吕云德 425

陕西省澄城县茨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效益评价 李仙云 425

永和县后河小流域治理效益 王全福 426

论禁止山坡垦荒建设山区的技术措施 周茂堂 步兆鹤 428

沂源县水保“经济带”建设 周广大 孙启华 徐敏胜 428

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提高柠条造林效益问题的商榷 王正秋 430

一种减灾增产的革新措施——蓄水覆盖丰产沟 于怀良 431

榆林风沙治理措施 赵江 432

风车口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经验 祁宗雄 433

高唐县旧城镇迁民承包治理北沙荒成效显著 武如宝 435

广西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及其治理措施 蒋有保 436

保定西部山区滑坡与泥石流浅析 郭学礼 437

西峰地区1988年7月23日特大暴雨洪水调查研究 邢天佑 李倬 刘平乐 贾西安 刘勇 439

关于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浅谈 石艳军 440

林业对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艾云航 442

桦林南沟综合治理的生态农业效益初步研究 金辉 443

改造黑土农业区低产坡耕地——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区初探 陈棣 李英杰 443

张家坡乡依靠农民劳动积累工建设生态农业 周广大 孙启华 王永胜 444

粮食生产上台阶 水土保持是关键 李美利 445

陕北高原生态环境劣变历史与根治途径 曹世雄 446

防治水土流失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齐德才 杨春富 447

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经济根源及其对策 周孝明 449

小流域治理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 郑子俊 451

试论水土流失的开发性治理 唐德富 452

试论以股份制形式治理开发黄土高原 孙博源 453

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的征收使用 陈洪升 454

编后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