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规定 1
1.1 一般规定 1
1.1.1 伸缩缝 1
1.1.2 混凝土保护层 1
1.1.3 钢筋的接头 1
目录 1
1.1.4 钢筋的锚固 2
表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2
表1—3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3
表1—5 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3
表1—4 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允许百分率 3
表1—2 混凝土保护层 3
1.1.5 最小配筋百分率 3
1.2 板 4
1.2.1 板的厚度 4
1.2.2 板的支承长度a和计算跨度l 4
1.2.3 受力钢筋 4
1.2.4 分布钢筋 4
1.2.5 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m 4
1.3.5 纵向受力钢筋 5
1.3.4 有效高度ho 5
1.3.3 计算跨度l 5
1.3.2 高宽比? 5
1.3.1 高跨比? 5
表1—6 现浇板的最小厚度(mm) 5
1.2.6 板的有效高度ho 5
1.3 梁 5
1.3.6 弯起钢筋 6
1.3.7 箍筋 7
1.4.1 常用材料 8
1.4.4 纵向受力筋钢 8
1.4.3 长细比 8
1.4.2 截面 8
1.4 柱 8
表1—8 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 8
表1—7 梁的高跨比 8
1.3.8 纵向构造钢筋 8
1.4.5 箍筋 9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 10
2.1 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10
2.1.1 矩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强度 10
2.1.2 T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强度 13
2.1.3 环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强度 18
2.1.4 矩形、T形和工字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强度 19
2.2.1 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 24
2.2 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 24
表2—1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24
表2—2 T形及倒L形受弯构件的翼缘计算宽度b?(mm) 24
2.2.2 螺旋式或焊环式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 26
2.2.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27
2.2.4 对称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35
2.2.5 环形截面及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42
2.3 受扭、剪、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45
2.3.1 计算公式 45
2.3.2 计算步骤 47
2.3.3 构造规定 48
2.3.4 算例 48
2.4.1 变形计算 50
2.4 变形与裂缝 50
2.4.2 裂缝宽度计算 52
2.4.3 算例 52
2.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 55
2.5.1 张拉控制应力σcon 55
2.5.2 预应力损失 55
2.5.3 构造规定 56
2.5.4 轴心受拉构件 59
2.5.5 受弯构件 64
2.5.6 算例 71
表2—5 系数k及μ 81
表2—3 张拉控制应力σcon(N/mm2) 81
表2—4 锚具变形与钢筋回缩值a1(mm) 81
表2—6 超张拉工艺 82
表2—7 预应力损失σl5 82
表2—8 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82
表2—9 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γ 82
表2—10 预应力传递长度ltr 83
表3—2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f] 84
表3—1a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84
表3—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84
3.1.2 允许挠度 84
3.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84
3.1 一般用表 84
第三章 计算图表 84
3.1.3 裂缝控制等级 85
表3—3 裂缝控制等级 85
3.2 材料 85
3.2.1 混凝土的强度 85
表3—4c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86
表3—4b 混凝土的标准强度(N/mm2) 86
表3—4a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N/mm2) 86
表3—4d 修正系数γ p 86
3.2.4 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E? 86
3.2.3 混凝土的疲劳设计强度 86
3.2.2 混凝土受压或受拉时的弹性模量Ec 86
3.2.6 钢筋的强度 87
3.2.5 原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混凝土标准强度及设计强度 87
表3—4g 对应于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设计强度(N/mm2) 87
表3—4f 对应于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标准强度(N/mm2) 87
表3—4e 变形模量E?(kN/mm2) 87
表3—5b 钢筋的标准强度(N/mm2) 88
表3—5a 钢筋的设计强度(N/mm2) 88
表3—5c 钢丝的设计强度(N/mm2) 88
3.2.7 钢丝的强度 88
3.2.8 钢筋的弹性模量 89
表3—5d 钢丝的标准强度(N/mm2) 89
表3—5e 钢筋的弹性模量E?(kN/mm2) 89
3.2.10 预应力钢筋的疲劳设计强度 90
3.2.9 钢筋的疲劳设计强度 90
表3—6a 钢筋的疲劳设计强度(N/mm2) 90
表3—6b 预应力钢筋的疲劳设计强度ffpy 90
表3—7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90
3.2.11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90
3.3.1 矩形和T形受弯构件正截强度计算的ξ、γs、α? 91
表3—8 矩形和T形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表 91
3.3 受弯构件计算 91
3.3.2 ma—ρ表 92
表3—9a 配筋率ρ计算表 92
表3—9b ma—ρ表(混凝土等级C15) 93
表3—9c ma—ρ表(混凝土等级C20) 94
表3—9d ma—ρ表(混凝土等级C30) 95
表3—10a 系数m1及m3 97
3.3.3 抗剪强度计算的m1、m2及m3 97
3.3.4 弯起钢筋计算的[Vw] 97
3.3.8 不需作挠度验算的最小截面高度h 98
3.3.7 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dmax 98
3.3.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短期刚度Bs的计算系数kb 98
3.3.5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98
表3—10b 系数m2 98
表3—11 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Vw] 98
表3—12a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C15混凝土) 99
表3—12b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C20混凝土) 100
表3—12c 系数k? 101
表3—12d 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dmax 102
3.4 受压构件计算 102
3.4.1 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102
表3—13 稳定系数ψ 102
表3—14b 山墙柱的计算长度lo 103
3.4.2 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lo 103
表3—14c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o 103
表3—14a 排架柱的计算长度lo 103
表3—15b 轴心受压柱混凝土承载能力Nh 104
表3—15a 轴心受压柱钢筋承载能力Ns 104
3.4.3 轴心受压构件的Ns及Nh 104
表3—16a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ξ′值的计算系数(Ⅰ级钢筋) 105
表3—16b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ξ?值的计算系数(Ⅱ、Ⅲ级钢筋) 106
表3—16c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sm(mm2) 107
表3—16d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sm(mm2) 107
表3—16e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sh(mm2) 108
表3—16f 偏心受压计算系数m7(N/mm) 109
表3—17a 对称工字形截面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fm(mm2) 109
表3—17b 对称工字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Afh(mm2) 109
3.4.5 对称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Afm及Afh 110
3.4.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A?m及Ash 110
表3—18b 三跨梁计算系数 111
表3—18a 两跨梁计算系数 111
表3—18c 四跨梁计算系数 113
表3—18d 五跨梁计算系数 114
表3—19a 双向板计算系数① 116
表3—19b 双向板计算系数② 116
表3—19c 双向板计算系数③ 117
表3—19d 双向板计算系数④ 117
表3—19e 双向板计算系数⑤ 118
表3—19f 双向板计算系数⑥ 118
表3—20 双向板的计算系数 119
3.5.3 单阶柱的柱顶反力与位移 120
3.5.2 双向板的计算系数 120
3.5.1 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 120
3.5 内力计算 120
表3—21 常用单位换算表 121
3.5.4 单位换算 121
4.1 屋盖支撑 126
4.1.1 支撑类型 126
4.1.2 支撑布置的原则 126
4.1.3 支撑及结点图示例 126
第四章 屋盖结构 126
4.2 钢筋混凝土屋架 133
4.2.1 构造规定 133
4.2.2 荷载 133
4.2.4 截面强度计算 134
4.2.5 算例 134
4.2.3 内力分析 134
4.3 三铰拱屋架 144
4.3.1 型式 144
4.3.2 荷载 145
4.3.3 内力分析 145
4.3.4 截面强度计算 146
4.3.5 算例 146
4.4 两铰拱屋? 152
4.4.1 型式 152
4.4.2 荷载 152
4.4.3 内力分析 152
4.4.5 算例 153
4.4.4 截面强度计算 153
4.5 檩条 157
4.5.1 型式 157
4.5.2 荷载 157
4.5.3 设计内力计算 157
4.5.4 截面强度计算 157
4.5.5 檩条的挠度 157
4.5.6 檩条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 157
4.5.7 算例 158
4.6.1 构造规定 160
4.6 屋面梁 160
表4—3 等效均布荷载 160
表4—2 屋面标准荷载 160
表4—1 斜放檩条的b1值 160
4.6.2 常用材料 161
4.6.3 荷载 161
4.6.4 设计内力 161
4.6.5 截面强度计算 161
4.6.6 算例 161
4.7.6 吊钩计算 174
4.7.5 截面计算要点 174
4.7.4 内力分析 174
4.7.2 常用材料 174
4.7.3 荷载 174
4.7.1 型式 174
4.7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74
4.7.7 冲切计算 175
4.7.8 算例 175
4.8 V形折板 181
4.8.1 型式 181
4.8.2 常用材料 181
4.8.3 荷载 181
4.8.4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设计内力 182
4.8.5 折缝处有集中荷载的设计内力 183
4.8.6 截面强度计算 183
4.8.7 构造规定 184
4.8.8 算例 186
表4—4 保护层最小厚度C(mm) 195
表4—5 折板钢筋的配置规定 195
4.9 预应力混凝土挂瓦板 195
4.9.1 型式 195
4.9.2 荷载 196
4.9.3 内力分析 197
4.9.4 截面强度计算 197
4.9.5 算例 198
第五章 楼盖结构 205
5.1 单向板肋梁楼盖 205
5.1.1 按弹性理论计算 205
5.1.2 按塑性理论计算 209
5.1.3 算例 210
5.2.1 适用条件 220
5.2.2 单跨双向板的计算 220
5.2 双向板肋梁楼盖 220
5.2.3 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 221
5.2.4 双向板的支承梁计算 222
5.2.5 构造规定 223
5.2.6 算例 223
5.3 预制装配式楼盖 228
5.3.1 圆孔空心板 228
5.3.2 槽形板 236
5.3.3 双T板 238
5.3.4 预制板的连接构造 240
5.4.2 整体板式楼梯 241
5.4 楼梯 241
5.4.1 楼梯的类型 241
5.4.3 整体梁板式楼梯 243
5.4.4 装配式梁板楼梯的计算 248
5.4.5 墙承式楼梯 250
5.4.6 悬臂式楼梯 251
5.5 过梁计算 252
5.5.1 构造规定 252
5.5.2 荷载 253
5.5.3 设计内力 253
5.5.4 梁端局部受压计算 253
5.5.5 算例 253
5.6.3 雨棚梁的计算 254
5.6.2 雨棚板的计算 254
5.6 雨棚 254
5.6.1 型式 254
5.6.4 雨棚的稳定计算 255
5.6.5 算例 256
5.7 阳台 258
5.7.1 型式 258
5.7.2 荷载 259
5.7.3 计算要点 259
5.7.4 算例 260
6.1.1 结构的组成 265
6.1.2 排架的型式 265
6.1 结构的组成和型式 265
第六章 排架 265
6.2 荷载 266
6.2.1 永久荷载 266
6.2.2 可变荷载 266
6.2.3 设计荷载 267
6.2.4 各种荷载作用在柱上的位置 268
表6—1 6m柱距单层厂房矩形、工字形柱截面尺寸限值 268
表6—2 6m柱距中级工作制吊车单层厂房柱截面型式、尺寸参考表 268
6.4.1 柱顶的水平位移δ? 269
6.4 用剪力分配法分析内力 269
6.4.2 分配系数μ? 269
6.4.3 计算柱顶的剪力Vf 269
6.3.2 惯性矩Ⅰ的计算 269
6.3.1 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269
6.3 计算简图 269
6.4.4 内力 270
6.4.5 内力的最不利组合 270
6.5 立柱配筋的控制截面 270
6.5.1 控制截面的位置 270
6.5.2 设计内力的选用 270
6.6 算例 271
6.6.1 计算资料 271
6.6.2 计算简图 271
6.6.3 荷载 272
6.6.4 内力分析 273
6.6.5 内力的最不利组合 276
6.6.6 柱的截面强度计算 277
6.7 牛腿 282
6.7.1 构造规定 282
6.7.2 有效高度h01 282
6.7.3 纵向受拉钢筋As的计算 282
6.7.4 水平箍筋Ak的确定 283
6.7.5 弯起钢筋Asb 283
6.7.6 局部承压的强度验算 283
6.7.7 算例 283
6.8 吊车梁 284
6.8.1 构造规定 284
6.8.2 吊车荷载 285
6.8.3 设计内力 285
6.8.5 疲劳计算 286
6.8.4 双向弯曲的计算 286
6.8.6 算例 288
表6—3 系数k1及k2 298
6.9 构件的连接 298
6.9.1 柱顶与屋架或屋面梁的连接 298
6.9.2 柱与吊车梁的连接 298
6.9.3 柱与外墙的连接 298
6.9.4 柱与圈梁的连接 298
6.9.5 柱与墙梁的连接 298
6.10.3 柱间支撑的位置 299
6.10.6 支撑的计算 299
6.10.5 柱间支撑的型式 299
6.10.4 柱间支撑的材料 299
6.10.2 不设柱间支撑的情形 299
6.10.1 设置柱间支撑的条件 299
6.10 柱间支撑 299
6.10.7 柱间支撑施工图示例 301
表6—4 柱间支撑杆件的容许长细比〔λ〕 301
6.11 基础梁 301
6.11.1 荷载 301
6.11.2 设计内力 301
6.11.3 构造规定 302
6.11.4 截面型式及计算要点 303
6.11.5 算例 303
表6—5 基础梁的荷载 306
7.1.3 计算单元的选取 307
7.1.2 框架的层高H与跨度l 307
7.1.4 线刚度i 307
7.1 计算简图 307
第七章 多层框架 307
7.1.1 截面尺寸估算 307
7.1.5 计算的简化 308
7.2 荷载 308
7.2.1 荷载的种类 308
7.2.2 荷载的取值 308
7.3 内力分析 309
7.3.1 内力分析的方法 309
7.3.2 迭代法 309
表7—1 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 309
7.2.4 荷载的简化 309
7.2.3 风荷载 309
7.3.3 竖向活荷载最不利组合的近似计算 315
7.3.4 荷载组合系数 316
7.4 截面强度计算 316
7.4.1 梁 316
7.4.2 柱 316
7.5 构造规定 316
7.5.1 柱与基础的联接 316
7.5.2 上、下层柱钢筋的联接 316
7.5.3 梁和柱的联接 317
7.6 算例 318
7.6.1 计算资料 318
7.6.2 内力分析 320
7.6.3 截面强度计算 333
第八章 基础 342
8.1 墙下条形基础 342
8.1.1 型式 342
8.1.2 构造规定 342
8.1.3 基础宽度B 342
8.1.4 设计内力 343
8.1.5 截面强度计算 343
8.1.6 算例 343
8.2 柱下单独基础 344
8.2.1 构造规定 344
8.2.2 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345
8.2.3 基础高度h 346
8.2.4 底板受力钢筋As 347
8.2.5 算例 348
8.3 柱下条形基础 350
8.3.1 构造规定 350
8.3.2 基础的宽度B 350
8.3.3 设计内力 351
8.3.4 截面强度计算 352
8.3.5 算例 352
8.4 预制桩 360
8.4.1 构造规定 360
8.4.2 单桩轴向承载力Pa 360
8.4.3 桩的起吊计算 363
表8—1 桩尖平面处土的承载力R?(kN/m2) 363
表8—4 柴油打桩机锤一次冲击能(kN—m) 364
表8—2 桩周土的摩阻力f? 364
表8—3 系数mo 364
表8—5 系数m3 365
表8—6 C1值 365
表8—7 C2值 365
表8—8 C3值 365
8.5 灌注桩 365
8.5.1 构造规定 365
8.5.2 单桩轴向承载力Pa 366
表8—9a 地下水位以上钻、挖、冲孔灌注桩容许摩阻力f(t/m2) 367
表8—9b 沉管灌注桩容许摩阻力f(t/m2) 367
表8—10b 地下水位以下钻、挖、冲孔灌注桩容许端承力Rj(t/m2) 368
表8—10c 沉管灌注桩容许端承力Rj(t/m2) 368
表8—10a 地下水位以上钻、挖、冲孔灌注桩容许端承力Rj(t/m2) 368
8.6 承台 369
8.6.1 构造规定 369
8.6.2 桩基中单桩桩顶承受的轴向压力及其容许值 370
8.6.3 柱下桩基承台的设计弯矩 371
8.6.4 条形基础承台的设计内力 372
8.7 桩基础 374
8.7.1 桩基础计算步骤 374
8.7.2 桩基础计算 374
8.7.3 算例 375
8.8 桩的抗拔计算 381
8.8.1 单桩容许抗拔力T 381
8.8.2 抗拔桩的强度计算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