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组织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东斌著
  • 出 版 社: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3403442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项目:本书共三篇

第一章 产业组织分析的理论渊源 1

第一节 产业组织分析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

第二节 产业组织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题中之义 1

第一篇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概述 1

第二章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的基本理论前提 16

第一节 产业组织概念及其含义 17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的主要环节 21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的方法 23

图表索引 24

图2—1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基本思路图 24

第四节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的宗旨 26

第三章 中国产业组织分析的现实意义 33

第一节 解决改革开放的课题,需要通过产业组织分析,寻找资源分配的有效方式 33

第二节 审视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通过产业组织分析,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 37

第三节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需要通过产业组织分析,实施有力的产业组织政策 40

第一节 一般集中的含义和测定 43

第四章 中国经济中的企业规模和一般集中 43

第一篇 中国产业组织基本状况分析 43

第二节 中国企业规模和一般集中状况 48

表4—1 固定资产原值1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在整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的地位(1986年) 48

图4—1 固定资产原值1亿元以上的大企业的地位变化动向 50

表4—2 固定资产原值1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按具体产业划分的分布情况 51

表4—3 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的名次 52

表4—4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的集中度(1987年) 53

表4—6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中前10家、20家用其它指标测算的一般集中度状况(1987年) 54

表4—5 居上位50家工业企业中固定资产原值分布状况(1987年) 54

表4—7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按具体产业划分的分布情况(1987年) 56

表4—8 按具体产业分类的整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目及固定资产原值构成情况(1987年) 58

表4—9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集中度的变化动向 59

图4—2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的一般集中度的变化动向 59

表4—10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中每10家固定资产原值分布状况的变化动向 61

图4—3 按具体产业划分的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企业分布状况及地位变化动向 62

表4—11 一家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动向 63

表4—12 固定资产原值居上位50家企业名次变化动向 65

表4—13 一般集中度变化式 67

第三节 一般集中的国际比较 67

图4—4 制造业居上位50家企业的一般集中度的国际比较 70

第四节 中国经济中一般集中的特点和问题剖析 73

图4—5 中日两国大企业情况比较 77

表4—14 中日大企业按具体产业划分的分布状况比较 79

表4—15 中日两国固定资产原值或总资产居上位企业集中度比较 81

表4—16 中日两国居上位企业按具体产业划分的企业数目及固定资产原值或总资产构成情况比较 82

表4—17 中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目及固定资产原值合计的推移 87

第五章 中国产业的市场结构 89

第一节 中国产业市场结构分析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依据 89

第二节 中国产业市场结构状况 98

表5—1 1985年中国工业主要产品平均生产集中度状况 99

表5—2 按不同产业部门划分的平均生产集中度(1985年CR3) 100

表5—3 按产品不同属性划分的平均生产集中度(1985年) 103

表5—4 按产品发展状况划分的平均生产集中度(1985年) 104

表5—5 H.I和累积生产集中度的对应关系(日本1980年) 107

表5—6 生产集中的形态分类标准 108

表5—7 植草益等人对生产集中类型的划分 109

表5—8 中国(1985年)、日本(1963年)按不同档次划分的CRS状况 111

表5—9 中国(198年)、日本(1963年)按不同产业市场形态划分的产业数分布 113

表5—10 中国(1985年)和日本(1963年)可作对比的大规模寡占产业及品种状况 117

表5—11 产业集中的国际比较 119

表5—12 从实践意义上划分的生产集中类型(中国1985,日本1980) 121

表5—13 中国整个工业单纯平均生产集中度的变化动向 127

表5—14 不同产业部门单纯平均生产集中度(CR3)变化动向 128

表5—15 按产品不同属性划分的平均生产集中度变化动向 129

表5—16 按产品不同发展状况划分的CR3平均生产集中度变化情况 130

表5—17 个别品种的类型间转移的情况 131

表5—18 1980年到1985年中国工业84种主要品种中变动性市场结构中的品种生产集中度变化状况 135

表5—19 1980年到 1985年居上位三家企业名次排列变化情况 136

表5—20 按不同水平生产集中度划分的名次排列变化情况 137

表5—21 长期名次排列不变的品种按不同发展状态划分的分布状况 138

表5—22 日本卖方集中度的临界值 141

表5—23 中国卖方集中度的临界值 142

表5—24 中国主要寡占型产业(CR8>40%)进入障碍形成因素 150

第三节 基本结论和对策 153

第六章 中国产业的市场行为 156

第一节 分析市场行为的基本思路 157

图6—1 张伯林的两条需求曲线分析(Ⅰ) 159

图6—2 张伯林的两条需求曲线分析(Ⅱ) 160

图6—3 张伯林的两条需求曲线分析(Ⅲ) 161

图6—4 张伯林的两条需求曲线分析(Ⅳ) 162

第二节 中国产业市场行为基本状况分析 166

表6—1 根据三项指标考虑的过度竞争可能性的推定(中国1985—1987年) 167

表6—2 据两项指标考虑的准过度竞争可能性的推定(中国1985—1987年) 168

表6—3 1987年据三项指标考虑的过度竞争可能性的推定 171

表6—4 1987年据两项指标考虑的准过度竞争可能性的推定 172

第三节 竞争与协调:企业集团分析 176

图6—5 企业集团成员数目与利益成本之间的关系(Ⅰ) 188

图6—6 企业集团成员数目和利益成本之间的关系(Ⅱ) 189

第一节 市场成果概念及评价基准 197

第七章 中国产业的市场成果 197

第二节 中国产业市场成果状况 199

表7—1 中国工业利润率状况 203

图7—1 中国工业利润率的动向 205

表7—2 中国产业部门总资金利润率状况(1985—1987年) 206

表7—3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部商品总成本及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变动情况对比 208

表7—4 1985年中国产业X非效率情况分析 211

表7—5 中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成本、物价、利润变动情况比较 214

表7—6 中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变动情况比较 216

表7—7 中国19个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变动情况比较 217

图7—2 中国利用外资状况(1983—1987年) 221

表7—8 美国、苏联、日本、中国研究费支出情况的对比 223

图7—3 日本企业规模和研究开发费关系(制造业和建筑业) 225

表7—9 不同产业研究开发费(日本1965—1969年) 226

图7—4 日本1969年不同类型的产业企业规模和研究开发费关系 229

图7—5 日本1969年集中度和研究开发费用关系 231

第三节 实现满意的市场成果的有效途径 232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分析的立足点 242

第三篇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分析 242

第八章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分析的立足点与方法 242

图8—1 产业组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244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分析的方法 249

图8—2 产业组织政策主体与对象分析 250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出台及其背景 262

第九章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状况分析 262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剖析 266

第三节 产业组织政策的国际比较 272

第一节 “三三三”政策设想的要点 292

第十章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292

第二节 “三三三”政策设想的展开 295

主要参考书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