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 1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 4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任务 10
第二章 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4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4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 17
第三章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9
第一节 犯罪学与刑法学 30
第二节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 31
第三节 犯罪学与犯罪侦查学 32
第四节 犯罪学与社会学 34
第五节 犯罪学与心理学 35
第六节 犯罪学与教育学 36
第七节 犯罪学与伦理学 37
第八节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 38
第四章 犯罪学的思想渊源、创立和发展 40
第一节 犯罪学思想渊源 40
第二节 犯罪学的创立和发展 51
第三节 国外犯罪学研究现状 62
第五章 犯罪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68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在国外的新发展 68
第二节 犯罪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 82
第二篇 犯罪现象论 87
第六章 犯罪现象 87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8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92
第三节 我国犯罪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99
第四节 欧美、原苏联、东欧及日本等国的犯罪现状 112
第七章 犯罪人 133
第一节 犯罪人的概念 133
第二节 犯罪人的特征 135
第三节 犯罪人的分类 143
第一节 犯罪动机概述 150
第八章 犯罪动机 150
第二节 犯罪动机的形成 153
第三节 犯罪动机的分类 161
第四节 犯罪动机的转化 164
第九章 犯罪统计 170
第一节 犯罪统计概述 170
第二节 犯罪统计调查 175
第三节 犯罪统计资料整理 181
第四节 犯罪统计资料分析 187
第三篇 犯罪类型论 191
第十章 犯罪类型论 191
第一节 犯罪类型的概念及划分标准 191
第二节 研究犯罪类型的意义 196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201
第十一章 青少年犯罪 201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206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趋势 215
第十二章 团伙犯罪 219
第一节 团伙犯罪的概念 219
第二节 团伙犯罪的特点 221
第三节 团伙犯罪的类型 231
第十三章 法人犯罪 237
第一节 法人犯罪的概念 237
第二节 法人犯罪的现状 245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特点 249
第一节 重新犯罪的概念 254
第十四章 重新犯罪 254
第二节 重新犯罪的现状及其特点 255
第三节 累犯与惯犯 259
第十五章 女性犯罪 264
第一节 女性犯罪现状 264
第二节 女性犯罪特征 271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发展趋势 273
第十六章 老年人犯罪与被害 277
第一节 老年人和犯罪的关系 277
第二节 老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279
第三节 老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285
第十七章 暴力犯罪 289
第一节 暴力犯罪概述 289
第二节 暴力犯罪的特点 290
第三节 暴力犯罪的主要类型 293
第四节 暴力犯罪的对策 294
第十八章 经济犯罪 299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概念 299
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现状 303
第三节 经济犯罪的特点 308
第十九章 性犯罪 313
第一节 性犯罪的概念 313
第二节 性犯罪的现状与分类 314
第三节 性犯罪的特点 321
第二十章 计算机犯罪 325
第一节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325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及其特点 330
第三节 计算机犯罪的防范 336
第二十一章 其他类型的犯罪 340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 340
第二节 拐卖人口罪 343
第三节 赌博罪与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 347
第四篇 犯罪原因论 355
第二十二章 犯罪原因 355
第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 355
第二节 研究犯罪原因的理论基础 357
第三节 犯罪原因系统的结构 360
第四节 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365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犯罪的原因 368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犯罪原因的认识 3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犯罪的主要原因 370
第三节 我国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与观点 377
第二十四章 外国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 387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生物学理论 387
第二节 犯罪原因的心理学理论 389
第三节 犯罪原因的社会学理论 392
第四节 犯罪原因的政治学理论 398
第五节 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 400
第二十五章 社会环境与犯罪 403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概念 403
第二节 社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与犯罪 406
第三节 社会的静态和动态环境与犯罪 412
第二十六章 经济与犯罪 416
第一节 经济贫困与犯罪 417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犯罪 421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犯罪 425
第二十七章 文化与犯罪 430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430
第二节 传统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432
第三节 现代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435
第四节 生活方式与犯罪 439
第五节 亚文化与犯罪 441
第二十八章 社会道德与犯罪 445
第一节 犯罪学中的道德概念 445
第二节 非道德现象与犯罪现象 451
第三节 不道德行为与犯罪行为 454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462
第二十九章 学校教育与犯罪 462
第二节 学校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环节 466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与犯罪发生的相关性 471
第三十章 家庭教育与犯罪 478
第一节 家庭结构与功能 478
第二节 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481
第三节 家庭影响与犯罪 488
第三十一章 恋爱、婚姻与犯罪 491
第一节 恋爱与犯罪 491
第二节 婚姻与犯罪 497
第三节 恋爱与婚姻中犯罪的特点 503
第一节 年龄与犯罪 505
第三十二章 个人生理特征与犯罪 505
第二节 性别与犯罪 509
第三十三章 个人心理特征与犯罪 516
第一节 个性倾向性与犯罪 516
第二节 个性特征与犯罪 520
第三十四章 变态心理与犯罪 530
第一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概述 530
第二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 534
第三节 变态心理者犯罪预防的几个问题 541
第三十五章 自然环境与犯罪 543
第一节 季节与犯罪 544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犯罪 545
第一节 被害人的概念 548
第三十六章 被害人 548
第二节 被害人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549
第三节 被害人的类型 554
第四节 被害人与加害人 557
第五节 常见的几种犯罪之被害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560
第六节 被害人的补偿立法 564
第五篇 犯罪防治论 570
第三十七章 犯罪预测 570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 571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重要性 572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指导思想 577
第四节 犯罪预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80
第五节 犯罪预测的内容 582
第六节 犯罪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586
第三十八章 犯罪预防 590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及其特点 592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罪情观念和防卫体系 593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方式和方法 605
第三十九章 犯罪防治的决策 608
第一节 犯罪防治决策概述 608
第二节 犯罪防治决策的程序 611
第三节 犯罪防治决策的信息系统 619
第四节 犯罪防治决策的分析方法 621
第四十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24
第一节 综合治理方针的提出与确立 624
第二节 综合治理方针的依据 631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639
第四十一章 犯罪预防的主体 665
第一节 党组织在犯罪预防中的领导作用 665
第二节 国家机关在犯罪预防中的主导作用 668
第三节 司法机关在犯罪预防中的强制作用 670
第四节 群众团体在犯罪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674
第五节 公民在犯罪预防中的基础作用 676
第四十二章 人民调解 680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性质和作用 680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原则和方法 685
第三节 人民调解是犯罪预防的重要途径 690
第一节 社会帮教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694
第四十三章 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和劳动教养 694
第二节 工读教育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699
第三节 劳动教养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702
第四十四章 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 706
第一节 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意义 706
第二节 监狱工作方针 708
第三节 改造罪犯的手段和方法 712
第四节 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与帮教 719
第四十五章 国外预防犯罪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722
第一节 国外预防犯罪理论的历史沿革 722
第二节 国外预防犯罪理论的最新发展 727
第三节 国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实践 733
第四节 联合国在促进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的贡献 751
后记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