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伦理理论概述 1
1.1 功利论 3
1.2 义务论 12
第2章 利润、市场企业 19
2.1 谁来关心商业伦理? 19
2.2 利润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24
2.3 追寻利润行为与伦理规范 29
2.4 消费的伦理 32
2.5 消费者自由选择的迷思 36
2.6 税制与公平 40
2.7 再论公平的税制 44
2.8 机构对“公义”的阐释 48
2.9 企业与社会的伦理契约 51
2.10 自律还是他律? 55
2.11 专业团体与专业伦理 58
2.12 禁播香烟广告的是非 61
2.13 烟税与家长主义 66
2.14 广告可以歧视妇女? 70
2.15 欺骗性广告的诱惑 74
2.16 广告、真理与道德 78
2.17 企业社会责任的论争 82
2.18 出售郊野公园的理据何在? 93
2.19 跨国企业焉能漠视伦理 97
2.20 跨国企业应否入乡随俗? 100
2.21 跨文化的商业伦理规范 104
2.22 曼谷悲剧的教训 108
第3章 工作、伦理与社会 112
3.1 办公室的道德性格 112
3.2 工作间伦理无处不在 115
3.3 工作间伦理不容忽视 119
3.4 性骚扰是否无关重要? 122
3.5 大石之下必有死蟹! 125
3.6 应解雇谁? 129
3.7 考核方法与升迁伦理 133
3.8 诚实测试是否可靠? 136
3.9 性格测试不应尽信 140
3.10 工人健康权益的保障 144
3.11 雇员权利清单 148
3.12 如何落实雇员权利 151
3.13 正视雇员的私隐权 154
3.14 深化企业权利文化 158
3.15 如何防止招聘上的歧视 162
3.16 配额招聘制造不公平 165
3.17 纠正歧视的社会代价 169
3.18 职业性别歧视有待改善 172
3.19 工作间的性别歧视 176
3.20 应否聘用爱滋病患者 180
3.21 守秘与揭露的是与非 185
3.22 揭露缺德行为的伦理 189
3.23 合并裁员纯属经济问题? 193
3.24 企业只向股东负责? 196
3.25 汇丰迁册与企业伦理 199
第4章 价值、伦理与典范 204
4.1 奖励商业伦理 204
4.1.1 商业“普立兹奖” 204
4.1.2 表扬卓越伦理表现的企业 207
4.1.3 确认为善的企业 210
4.2 企业自觉掀起环保第三波 212
4.3 伦理对话小组的构思 216
4.4 喜见企业价值观转移 220
4.5 建立令公众信任的桥梁 223
4.6 品质管理的反思 227
4.7 雇员参与 230
4.7.1 结合拥有权与雇员参与 230
4.7.2 企业的伦理转向 230
4.7.3 品质管理与人的因素 236
4.7.4 妥善推行雇员参与 239
4.7.5 悉心培训员工参与 242
4.7.6 吸取参与式管理的成功经验 246
4.8 如何防止企业“越轨”行为? 249
4.9 利润与道德相辅相成 253
4.10.1 利维公司的价值管理哲学 257
4.10 利维价值 257
4.10.2 价值推动商业经营 260
4.10.3 利维公司价值管理的实践 263
4.11 劳资共管 267
4.11.1 劳资同舟 共创财富 267
4.11.2 劳资共管的窍门 270
4.11.3 劳资共管并非纸上谈兵 274
4.12 自主的管理 277
4.12.1 个人道德与管理伦理 277
4.12.2 两种组织伦理改造 280
4.12.3 组织影响员工道德行为 282
4.12.4 他律伦理改革的局限 285
4.12.5 自律伦理改革的特点 288
4.12.6 自律伦理改革范例 291
4.12.7 价值改革的成功例子 294
第5章 香港伦理现象 297
5.1 姗姗来迟的商业伦理关注 297
5.2 商业道德提高竞争优势? 300
5.3 为香港商业道德把脉 303
5.4 不违法不等于道德 306
5.5 双重标准有欠公允 309
5.6 雇员不应随意屈从公司价值 312
5.7 点算机构内的道德表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