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上篇 3
第一章 中医护理简史 3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 6
第一节 阴阳、五行 6
第二节 藏象 8
第三节 经络 15
第四节 病因病机 19
第五节 防治原则 22
第三章 护理辩证概要 25
第一节 护理与诊法 25
第二节 护理与辩证 39
第四章 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 48
第一节 运用“整体观念”进行“整体护理”的原则 48
第二节 运用“辩证”观进行“辩证施护”的原则 50
第三节 护理应符合“治则”的要求 54
第四节 护理应达到“治未病”地目的 56
第五节 运用中医独特的治疗技术进行护理 59
第五章 中医的一般护理 63
第一节 病因护理 63
第二节 病情观察 68
第三节 病证后期调护 73
第六章 危重病证护理 77
第一节 高热护理 77
第二节 剧痛护理 78
第三节 神昏护理 85
第四节 痉厥护理 87
第五节 血证护理 91
第六节 闭、脱证的护理 93
第一节 推拿 96
第七章 常见疗法及护理 96
第二节 针灸(附拔罐、刮痧、放血) 97
第三节 气功 104
第四节 割治 105
第八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107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107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109
第三节 中药其他剂型及用法 113
第四节 各科常备中成药 114
第五节 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与护理 123
第九章 中医护理记录与书写 129
下篇 137
第十章 内科病证及护理 137
第一节 内科一般护理 137
第二节 外感热证 137
第三节 内伤发热 146
第四节 咳嗽 148
第五节 哮喘 150
第六节 肺痈 152
第七节 肺痨 154
第八节 痰饮 157
第九节 血证 159
第十节 心痛 166
第十一节 心悸 168
第十二节 不寐 170
第十三节 郁证 172
第十四节 癫狂 174
第十五节 痫证 175
第十六节 胃脘痛 177
第十七节 呕吐 179
第十八节 呃逆 181
第十九节 泄泻 183
第二十节 痢疾 185
第二十一节 腹痛 187
第二十二节 便秘 189
第二十三节 胁痛 191
第二十四节 黄疸 193
第二十五节 积聚 194
第二十六节 鼓胀 196
第二十七节 头痛 198
第二十八节 眩晕 201
第二十九节 中风 201
第三十节 痉证 206
第三十一节 疟疾 207
第三十二节 水肿 209
第三十三节 淋证 211
第三十四节 癃闭 214
第三十五节 腰痛 216
第三十六节 消渴 217
第三十七节 耳鸣、耳聋 219
第三十八节 痹证 221
第三十九节 痿证 223
第四十节 虚劳 225
第十一章 外科病证及护理 228
第一节 外科的治法及护理 228
第二节 疮疡 232
第三节 急腹症 246
第四节 肛门疾患 257
第五节 其它外科病证 263
第六节 皮肤病 266
第七节 伤科病证 275
第十二章 妇产科病证及护理 292
第一节 妇产科病证一般护理与特点 292
第二节 月经病证 295
第三节 带下病证 308
第四节 妊娠病证 309
第五节 产后病证 320
第六节 妇科杂病 329
第十三章 儿科病证及护理 335
第一节 儿科一般护理及特点 335
第二节 肺炎喘嗽 336
第三节 鹅口疮及口疮 339
第四节 呕吐 340
第五节 泄泻 342
第六节 腹痛 344
第七节 疳积 345
第八节 惊风 347
第九节 小儿水肿 350
第十一节 麻疹 354
第十二节 风痧 356
第十三节 丹痧 357
第十四节 水痘 359
第十五节 痄腮 360
第十六节 顿咳 361
第十七节 小儿暑温 362
第十节 感冒 363
第十八节 疫毒痢 365
第十九节 五迟五软 367
第二十节 五硬 368
第二十一节 解颅 370
第二十二节 遗尿 371
第二十三节 紫癜 372
第二十四节 汗证 373
第二十五节 夜啼 375
第二十六节 虫证 376
附录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