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课题 1
一、当代世界的新情况、新特点 1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课题 7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20
第一节 时代需要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20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0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2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 25
一、主要理论内客 25
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2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29
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9
二、从比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32
第四节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34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38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8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38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1
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44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7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47
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51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53
四、意识和信息、人工智能 54
第三节 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9
一、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59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3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68
第一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性 68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68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70
三、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71
第二节 事物普遍联系的几种基本形式 74
一、原因和结果 74
二、必然和偶然 76
三、可能和现实 78
四、内容和形式 81
五、木质和现象 83
第三节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84
一、事物的互相联系构成运动 84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86
三、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 88
四、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90
第四章 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94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94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94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6
三、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101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7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16
一、质、量、度 116
二、量变和质变 119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24
一、肯定和否定 124
二、否定之否定 128
第五章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36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6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36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138
三、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40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43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43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 146
第三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50
一、归纳和演绎 150
二、分析和综合 152
三、抽象和具体 154
第四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6
一、客观真理 156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57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9
四、真理的发展规律 160
第六章 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 163
第一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结构 163
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163
二、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各要素的关系 166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 174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74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77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0
第三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82
一、人的本质 182
二、人的价值 188
三、人的作用 192
第四节 历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196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01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01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机制 201
二、商品经济优于自然经济 209
三、资本原始积累对于加速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作用 21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实质 212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212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21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资和剩余价值分配 222
一、资本主义工资 222
二、剩余价值分配 224
第四节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27
第八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与内在矛盾 23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积累及其对抗性质 230
一、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230
二、资本积累的社会后果 232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35
第二节 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38
一、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238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4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245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45
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表现 24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和统治 251
一、国内垄断的形成和统治 251
二、国际垄断的形成和统治 254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256
四、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57
五、资本垄断的作用 258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6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260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260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 263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及其实质 268
一、普选制 268
二、议会制 270
三、三权分立制 271
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73
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权利的实质 275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79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构成和作用 279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的两重性 286
第十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90
第一节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9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29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292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295
第二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 297
一、推行所谓“资本民主化”,用以增强垄断资本家的实力 297
二、推行所谓“管理民主化”,用以调节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299
三、推行所谓“社会福利制度”,用以缓和阶级矛盾,掩盖资本主义剥削 301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303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特点 303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内部构成的新变化 309
第四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313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 313
二、战后国际垄断的新形式 314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323
第五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两种趋势 327
一、经济迅速发展和停滞腐朽两种趋势并存 327
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深化 332
三、当代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33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飞跃 340
第一节 实现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340
一、实现社会变革必须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340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41
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 3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48
一、社会主义可能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胜利 348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并不违反社会发展的规律 350
三、比较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进程的特殊性 353
第三节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 355
第十二章 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 361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共产党的领导 361
一、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361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63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366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条件和道路 369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69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371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373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多种形式 376
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76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统一的国家政权 380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形式的多样性 38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过程 38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 384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384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及其根据 386
三、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的特殊性 3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 38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389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多种模式 3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96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396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39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 4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02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和特点 402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运动过程 405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07
一、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407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 409
三、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标准 412
四、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 4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