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峥涛,梁光义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2393695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中药化学(供中药类、药学类专业用)》讲述了: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教材的质量,更好地把握新世纪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让高等中医药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医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牢固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参与,共同编写了本套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2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 2

三、中药化学研究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 3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作用 4

一、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制 4

二、研究中药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复方中药配伍原理 5

三、探索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阐明饮片炮制机制 5

四、鉴定与活性相关的特征成分或指标成分,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5

五、揭示制剂工艺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设计中药新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6

六、研究开发创新中药与新的药用资源 6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7

一、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7

二、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8

第四节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0

一、概述 10

二、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2

三、苯丙素及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4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7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21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22

一、常用提取法 22

二、其他提取方法 26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26

一、溶剂分离法 27

二、色谱分离法 28

三、结晶法 36

四、其他分离方法 38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研究 40

一、中药化学成分预试 41

二、波谱解析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 43

三、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测定 48

第三章 糖和苷类 52

第一节 糖类 52

一、概述 52

二、单糖 53

三、低聚糖 56

四、多糖 57

五、糖类的理化性质 60

六、糖类的提取分离 61

七、糖类的检识 63

八、糖类的结构研究 64

九、多糖成分研究实例 67

第二节 苷类 69

一、概述 69

二、苷的结构与分类 70

三、苷的一般通性 74

四、苷键的裂解反应 75

五、苷的提取与分离 80

六、苷的结构研究 82

第四章 苯丙素类 90

第一节 概述 90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91

一、简单苯丙素的结构与分类 91

二、简单苯丙素的提取与分离 93

第三节 香豆素类 93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93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96

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97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98

五、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00

六、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03

第四节 木脂素类 105

一、概述 105

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105

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11

四、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12

五、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12

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18

第五章 醌类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23

一、苯醌类 123

二、萘醌类 123

三、菲醌类 124

四、蒽醌类 125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9

一、物理性质 129

二、化学性质 129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32

一、醌类的提取方法 132

二、醌类的分离方法 133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34

一、理化检识 134

二、色谱检识 134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35

一、衍生物的制备 135

二、紫外光谱 135

三、红外光谱 136

四、核磁共振谱 136

五、质谱 137

六、结构研究实例 137

第七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38

一、大黄 138

二、丹参 139

第六章 黄酮类 141

第一节 概述 141

一、分类 141

二、生物合成途径 143

三、组成黄酮的糖 143

四、分布 143

五、生物活性 143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44

一、黄酮类 144

二、黄酮醇类 144

三、二氢黄酮类 145

四、二氢黄酮醇类 145

五、异黄酮类 145

六、二氢异黄酮类 145

七、查耳酮类 146

八、二氢查耳酮类 147

九、花色素类 147

十、黄烷醇类 147

十一、橙酮类 148

十二、?酮类 148

十三、高异黄酮类 148

十四、双黄酮类 148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49

一、性状 149

二、旋光性 150

三、溶解性 150

四、酸碱性 151

五、显色反应 151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153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53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55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157

一、理化检识 157

二、色谱检识 158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59

一、利用紫外光谱(UV)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59

二、利用氢核磁共振谱(1H—NMR)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61

三、利用碳核磁共振谱(13C—NMR)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64

四、质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166

五、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实例 167

第七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69

一、槐花 169

二、葛根 169

三、银杏叶 170

四、淫羊藿 172

五、黄芩 173

第七章 鞣质及其他酚类 175

第一节 鞣质 175

一、概述 175

二、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176

三、鞣质的理化性质 184

四、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184

五、鞣质的检识 185

六、鞣质的结构研究 186

七、含鞣质的中药实例 191

第二节 其他酚类 194

一、芪类 194

二、缩酚酸类 196

三、苯乙醇苷类 197

四、多聚间苯三酚类 198

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 200

第一节 萜类 200

一、概述 200

二、单萜 202

三、环烯醚萜及其苷 205

四、倍半萜 211

五、二萜和二倍半萜 213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17

七、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218

八、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20

第二节 挥发油 222

一、概述 222

二、挥发油的组成 223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224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225

五、挥发油成分的检识 229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231

第九章 三萜及其苷类 235

第一节 概述 235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36

一、无环三萜及简单三萜 237

二、四环三萜 238

三、五环三萜 242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47

一、物理性质 247

二、化学性质 247

三、溶血作用 248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49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249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250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250

一、理化检识 250

二、色谱检识 251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251

一、紫外光谱 251

二、质谱 251

三、核磁共振谱 252

四、结构研究举例 254

第七节 含皂苷的中药实例 256

一、人参 256

二、甘草 258

第十章 甾体及其苷类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61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262

三、甾体化合物的颜色反应 262

第二节 甾体皂苷 263

一、概述 263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63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265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266

五、甾体皂苷的检识 266

六、甾体皂苷的结构研究 266

七、含甾体皂苷的中药实例 268

第三节 强心苷 269

一、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269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272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72

四、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276

五、强心苷的检识 277

六、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277

七、含强心苷的中药实例 278

第四节 其他甾体化合物 281

一、植物甾醇 281

二、C21甾 282

三、昆虫变态激素 283

第十一章 生物碱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第二节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286

一、希夫碱形成反应 286

二、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 286

三、酚的氧化偶合反应 286

四、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实例 287

第三节 生物碱的分类 287

一、来源于鸟氨酸的生物碱 288

二、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 288

三、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 289

四、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289

五、来源于色氨酸的生物碱 291

六、来源于萜类的生物碱 293

七、来源于甾体的生物碱 294

第四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294

一、性状 294

二、旋光性 294

三、溶解性 295

四、碱性 295

五、沉淀反应 299

六、显色反应 300

第五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300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300

二、生物碱的分离 301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304

一、常用的化学方法 304

二、波谱解析 306

三、生物碱结构测定实例 310

第七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311

一、麻黄 311

二、黄连 314

三、粉防己 317

四、延胡索 318

五、苦参 320

六、洋金花 321

七、马钱子 324

八、乌头(附子) 325

九、千里光 327

第十二章 其他类成分 329

第一节 脂肪酸 329

一、脂肪酸的结构与分类 329

二、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330

三、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 331

四、含脂肪酸的中药实例 331

第二节 有机含硫化合物 332

一、概述 332

二、含硫化合物及中药实例 332

第三节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333

一、氨基酸 333

二、蛋白质和酶 335

第四节 天然色素 337

一、概述 337

二、天然色素的结构分类 338

三、天然色素的理化性质 338

四、天然色素的提取 338

五、天然色素的分离 339

六、含天然色素的中药实例 339

第五节 天然聚烯炔类化合物 340

一、概述 340

二、含聚烯炔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340

第六节 神经酰胺类化合物 341

一、概述 341

二、神经酰胺的结构分类 342

三、含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342

第十三章 动物药及矿物药的化学成分 344

第一节 动物药 344

一、动物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345

二、动物药实例 349

第二节 矿物药 355

一、概述 355

二、矿物药的检测 356

三、矿物药实例 357

第十四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 358

第一节 概述 358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途径 359

一、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 359

二、活性指导下的靶向追踪分离 360

三、中药单体化合物活性筛选 361

四、中药活性成分成药性的评价 361

第三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方法 361

一、针对单靶点的分子、细胞水平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 362

二、组织器官水平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 363

三、整体动物水平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 363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 363

五、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364

附录 药用活性成分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