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 3
自序 3
一 缘起 11
二 从社教运动谈起 16
三 1966年6月4日 20
四 对号入座 29
五 快活半年 34
六 自己跳出来 43
七 抄家 54
八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63
九 千钧一发 73
十 劳改的初级阶段 82
十一 大批斗 93
十二 太平庄 101
十三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108
十四 牛棚生活(一) 112
(一)正名 113
(二)我们的住处 115
(三)日常生活 116
(四)晚间训话 120
(五)离奇的规定 123
十五 牛棚生活(二) 126
(六)设置特务 126
(七)应付外调 127
(八)连续批斗 128
(九)1968年6月18日大批斗 130
(十)棚中花絮 132
十六 牛棚生活(三) 141
(十一)特别雅座 141
(十二)特别班 145
(十三)东语系一个印尼语的教员 146
(十四)自暴自弃 147
(十五)“折磨论”的小结 150
十七 牛棚转移 151
十八 半解放 157
在延庆新华营 161
十九 完全解放 163
翻译《罗摩衍那》 164
一个小插曲 166
一幕闹剧 167
我的恢复组织生活 170
二十 余思或反思 172
二一 后记 182
附录 自传 184
一、理论 192
二、知识面 192
三、外语 193
四、汉语 193
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前言 205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 207
负笈德意志 219
进入哥廷根大学 219
入学五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 222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226
吐火罗文的学习 235
其他语言的学习 241
博士论文 243
最早的几篇德文论文 246
十年回顾 258
回到祖国 265
1946年至1949年 265
1950年至1956年 277
1957年至1965年 291
1966年至1977年 298
1978年至1993年 300
总结 461
本书的写法 463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 463
我的研究范围 464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 465
我的义理 466
一些具体的想法 468
重视文化交流 476
佛教梵语研究 477
吐火罗文 479
《糖史》 480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483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485
我的考证 486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488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490
满招损,谦受益 491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493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496
必须中西兼通,中西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相结合 497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498
自传(一) 502
自传(二) 506
小传 511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