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原理和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涛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127278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颈动脉重建、放射学研究、外科技巧、并发症、特殊病例等内容,并详细地介绍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步骤、手术技巧、术前评估、术中检测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另外,本书还在12年前第一版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最新的手术图片和高清晰影像资料。全书内容丰富,架构合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极高。本书适用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医生的临床学习、参考之用。

第1章 颈动脉重建的历史展望 1

1-1 颈动脉重建的科学基础 2

1-1-1 无症状颈动脉疾病 3

1-1-2 症状性颈动脉疾病 7

1-1-3 临床评估 11

1-1-4 特殊外科情况 12

1-2 技术上的见解 16

1-2-1 麻醉选择 16

1-2-2 颈动脉夹闭期间的监测技术 19

1-2-3 颈动脉切开技术 27

1-3 颈动脉重建的外科技术 29

1-3-1 适应证 29

1-3-2 术前检查和准备 29

1-3-3 外科技术 30

1-4 专业讨论 35

1-4-1 显微外科动脉内膜切除术 35

1-4-2 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36

1-4-3 完全闭塞 36

1-4-4 急性脑卒中 36

1-5 术后评估 37

1-6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并发症 38

1-7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40

参考文献 43

第2章 放射学研究 65

2-1 颈动脉低分叉并颈内动脉起始部症状性斑块 66

2-2 颈动脉高位分叉 68

2-3 并行 70

2-4 颈内动脉局灶性溃疡 72

2-5 颈动脉斑块的深溃疡 74

2-6 良性动脉造影片——不良溃疡 76

2-7 95%狭窄的病变 78

2-8 颈总动脉斑块蔓延,动脉切开延长 80

2-9 线样征 82

2-10 X线片上识别颈动脉分叉发出的咽升动脉 84

2-11 串珠形狭窄 86

2-12 交叉灌注对侧大脑中动脉 88

2-13 是否需要分流可预测吗? 90

2-14 术前颈外动脉闭塞 92

2-15 颈内动脉残端 94

2-16 颈动脉纽结 96

2-17 颈动脉狭窄伴颈动脉远端动脉瘤 98

2-18 管腔内血栓 100

2-19 并发症——沿缝线的血凝块 102

2-20 并发症——术后完全闭塞 104

2-21 并发症——颈外动脉夹层 106

第3章 手术技术 109

3-1 手术器械 110

3-2 手术体位 112

3-3 供选择的切口 114

3-4 颈内外动脉并行时的体位 116

3-5 高分叉切口 118

3-6 铺单和准备切开 120

3-7 颈阔肌和Michel切口夹 122

3-8 胸锁乳突肌 124

3-9 颈静脉—面总静脉 126

3-10 面总静脉的结扎 128

3-11 安全结扎面总静脉 130

3-12 面静脉的小属支 132

3-13 在腮腺的后方分离 134

3-14 首先显露颈总动脉以备术中阻断 136

3-15 用牵开器显露颈动脉 138

3-16 颈动脉鞘上缝合悬吊4针 140

3-17 颈内动脉意外闭锁 142

3-18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可能损伤到的主要神经结构 144

3-19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其他易受损伤的神经 146

3-20 低分叉与肩胛舌骨肌 150

3-21 为保证充分低位显露颈动脉,切断肩胛舌骨肌 152

3-22 舌下神经 154

3-23 胸锁乳突动脉——一个颈外动脉的分支 156

3-24 高分叉时的二腹肌和舌下神经——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58

3-25 高分叉时的二腹肌和舌下神经——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160

3-26 颈动脉并行时的解剖——暴露 162

3-27 游离甲状腺上动脉——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164

3-28 游离甲状腺上动脉——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66

3-29 游离咽升动脉(左侧) 168

3-30 游离咽升动脉(右侧) 170

3-31 触知和观察斑块末端——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72

3-32 触知和观察斑块末端——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174

3-33 向外凸出的斑块侵蚀颈动脉外膜层 176

3-34 环夹颈内动脉的Javid血管夹 178

3-35 Loftus分流夹 180

3-36 在Rummel血管束带下方放置血管阻断钳 182

3-37 沿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切开(蓝线)——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84

3-38 Potts剪刀剪开——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86

3-39 Potts剪刀剪开血管——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88

3-40 用Penfield剥离子显示错误的切开界面——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190

3-41 颈内动脉近段的局灶性斑块——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192

3-42 长的、范围较广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斑块 194

3-43 颈总与颈内动脉分流 196

3-44 转流管先向下插入颈总动脉 198

3-45 转流管在颈总动脉内被收紧系牢 200

3-46 在置入颈内动脉之前转流管内排空其他物质并充满血流 202

3-47 置入转流管至颈内动脉远端 204

3-48 置入转流管可能造成的血管内膜损伤 206

3-49 夹紧颈内动脉内的转流管 208

3-50 两种角度看Loftus型颈动脉转流管 210

3-51 评估转流管的功能 212

3-52 置入转流管后修复血管 214

3-53 从切口侧缘开始剥除斑块——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216

3-54 锐性切断颈总动脉斑块——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218

3-55 从颈内动脉剥除斑块(末端变薄)——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220

3-56 从颈外动脉剥除斑块——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222

3-57 切开颈外动脉——斑块末端深在 224

3-58 切开颈外动脉——斑块末端深在 226

3-59 因多普勒信号不好而切开颈外动脉 228

3-60 缝合修补切开的颈外动脉 230

3-61 采用Hemashield补片修补颈内动脉时颈外动脉的缝合 232

3-62 采用环绕方式切除残余斑片——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234

3-63 左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斑块已经完全切除,显示内膜轮廓明显的边缘 236

3-64 完全切除斑块后显露内膜轮廓明显的边缘——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238

3-65 钉合颈内动脉内膜 240

3-66 解剖变异——血管后壁动脉粥样硬化斑片 242

3-67 不需要补片时,颈内动脉的缝合——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244

3-68 显微镜下缝合颈内动脉 246

3-69 不需要补片时颈外动脉的缝合——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248

3-70 不需要补片时颈外动脉的缝合——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250

3-71 不需要补片时用第2根线向上缝合颈总动脉 252

3-72 缝合顺序和颈内动脉Hemashield补片的使用 254

3-73 取出转流管 258

3-74 打结、排空空气——右侧颈动脉的暴露 260

3-75 使用补片时,作为最后一步用钝头针头排空空气和碎屑 262

3-76 血管缝合后松开临时阻断夹的顺序 264

3-77 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是否通畅——左侧颈动脉的暴露 266

3-78 采用补片和未用补片的病例完成修补后清洁的术野 268

3-79 不需要补片时Y形切口的缝合 276

3-80 止血纱保证术野清洁 278

3-81 关闭颈动脉鞘 280

3-82 缝合颈阔肌 282

3-83 皮肤和引流管 284

3-84 缝合皮肤 286

3-85 采用大隐静脉瓣修补 288

第4章 并发症 291

4-1 术后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292

4-2 颈动脉完全闭塞时的探查技术 294

4-3 应用Fogarty导管重新打通血栓闭塞的颈内动脉 296

4-4 术后切口区血肿 298

4-5 术后4年动脉瘤形成 300

第5章 特殊病例 303

5-1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的治疗 304

5-2 已闭塞的颈内动脉“残端”的治疗 306

5-3 修复并拉直左侧颈动脉巨大扭结 310

5-4 内膜肌层增生致狭窄快速复发 312

5-5 一例复发狭窄病例颈动脉鞘瘢痕形成 314

5-6 一例以前有大隐静脉补片血管修复史病人的再次手术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