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挺身入局,成功由自己开始 2
1.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 2
2.良好的动机,才有良好的行动 5
3.科场功名与人生态度 8
4.直道而行,高位不失书生本色 12
5.办事当深思熟虑 17
6.先运筹补救的办法 19
7.时时克服心理障碍 21
8.尽信书不如无书 23
卷二 目标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6
1.内圣外王,誓作天地完人 26
2.圣贤豪杰皆可为 28
3.在有恒与无恒间立志 31
4.自信与豪迈:不信君山铲不平 37
5.出类拔萃,不流于俗 40
6.笃志而行,常想未竟之业 43
7.人生不可不读书 45
8.“赫赫事功”源学问 47
卷三 品格自厉,意趣横生 52
1.人生第一个里程碑 52
2.改易品性的艰难历程 55
3.饮食男女,三戒之一 60
4.自以为是,多言必失 63
5.“三戒”之外的“一戒” 67
6.临时抱佛脚,怕考试的“学生” 70
7.得不到“炭敬”的穷翰林 74
8.以懦弱无刚为大耻 76
9.心病难医,日写《治心经》 79
10.胸有是非,口不言 81
11.品性与做人 83
12.“常”是人生第一美德 85
13.兼容并收,还要有独道之见 87
14.豁达坦荡,蓄养生机 92
15.有自知之明,才有自胜之功 95
16.敢当重责,勉力支撑 98
卷四 借时做势,营造发展舞台——曾国藩对新旧体制的利用与改造1.借势生风,练出一支劲旅 102
2.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 106
3.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 109
4.营建多层团队,尽掌全局乾坤 113
5.无权断不能有为,势大定当推让 116
6.名实相符,权位不可再过让 119
7.为度难关,权作违心事 122
8.择善而从,不拘理法 125
9.把握机遇,为同僚讨奖励 128
10.两条腿走路,有备无患 131
卷五 生死不弃,万人同心——曾国藩如何塑造团队精神1.用精神感召天下 136
2.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 139
3.精神训练和思想动员 142
4.养成艰难百战之旅 146
5.清理门户,无须手软 150
6.上阵如父子,下场如师徒 154
7.危难之时,求助他人与自救 158
8.置自身于险地,他人自安 162
9.躬筹身后事,亡者自无忧 167
卷六 层圈织网,善结人缘——曾国藩的择友交人之道1.关系网的三个层面 172
2.护身符与升官图 174
3.倚人而起,不露痕迹 179
4.对有用之人,“要强与之附” 184
5.见多识广,近朱者赤 187
6.外王经世,同道不同轨 190
7.富贵不可忘故交 193
8.利用乡里关系扩大影响 196
9.进退犹疑端赖好友 200
10.于应酬之际,观人情厚薄 205
11.学问本无价,好诗留人才 208
卷七 英雄援手,大事易成——曾国藩与同僚相处之道1.越俎代庖,在所不计 212
2.亲附善类,缓急有恃 216
3.人以类聚,事以助成 220
4.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225
5.待英雄要屈身,处怨人要大度 228
6.权术、真话与回护别人 231
7.做大事要明剖是非,不可暗斗 234
8.处人留余地,为人不自恃 237
9.根除异己寻找佳机 242
卷八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曾国藩借用幕僚智囊团成功范例十五则1.张空拳何以动天下 246
2.识见襟怀,大度容物 248
3.意见有分歧,唯大局是从 252
4.诚待天下,善类相从 255
5.知己之短,用人之长 258
6.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 260
7.躬亲要事,多找助手 264
8.以天下为笼,雀无所逃 266
9.从谏如流,激赏上书人 268
10.冷眼识英才 270
11.办一所人才学校 273
12.千里求帅才,自比刘玄德 278
13.读书风范,感染众生 283
14.用诙谐营造友爱氛围 286
15.瞩意光大门庭之人 288
卷九 立人达人之道——曾国藩与下属相处之策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94
2.知人之明为经世必备之才能 296
3.善观容貌,可得任大事之人 298
4.勇于任事者皆有大欲望 301
5.得一好人,便为天地消一劫难 305
6.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307
7.慎用有大才而性格偏激之人 309
8.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12
9.关心和尊重属下 314
10.待属员不可太谦 317
11.败他人之名,最是憾事 320
12.同患难,更当同富贵 323
13.建功立业要择人而从 327
14.办事定当讲求方法 330
15.危急之际只有靠自己 332
16.恩不可加,权可让 335
17.面对部下被提升 337
卷十 勤勉国事,撑持大局——曾国藩事上司之法1.诊断时局,敢言负重 342
2.初次揣测政局,婉辞四省兵符 345
3.功归于上,已能安享 349
4.三字秘诀,可免跌蹶 351
5.击浊扬清,援手奕 354
6.勿以高位误国事 359
7.天下兴亡,位高者有大责 362
8.承上意办案,显揣摩技巧 366
9.勿为脑满肠肥之达官 369
10.为整顿经济费尽苦心 372
11.法治、礼教与天下大治 375
12.呼应总理衙门,驳糜费“谬说” 377
13.天津教案中的曾、倭关系 383
14.恭王、大学士、曾国藩的三角关系 387
15.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