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
一、生物安全立法研究的背景 2
二、生物安全立法研究的目的 6
第二节 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7
一、关于生物技术管理立法的研究 7
二、关于生物技术环境影响的生态学研究 9
三、关于生物技术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11
四、关于生物技术发展的环境伦理学研究 13
第三节 重要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 14
一、重要概念解析 15
二、主要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 生物安全立法的现实基础 23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当技术发展成为“问题” 23
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24
二、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 26
第二节 解决路径之争:发展还是保护,抑或折而中之 28
一、技术发展优先论 29
二、环境保护优先论 33
三、可持续发展论 35
第三节 立法应对:国际社会和各国的努力 39
一、生物安全国际立法 39
二、典型生物安全国别立法 47
第三章 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定位 73
第一节 基本观念:现代生物技术活动的价值性 74
一、生物科学本身的价值中立性 75
二、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活动的价值选择 76
三、现代生物技术活动的价值倾向性 78
第二节 生物安全立法的正义价值:超越平等和自由 80
一、正义理论的演进及其理念整合 81
二、生物安全立法之正义价值的内容 83
三、生物安全立法之正义价值的特征 93
第三节 生物安全立法的秩序价值:安全性与可预见性有机统一 98
一、秩序理念的法学解说 98
二、生物安全立法之秩序价值的内容 101
三、生物安全立法之秩序价值的特征 109
第四节 生物安全立法的效率价值:经济考量之辨 112
一、效率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法学方法论考察 112
二、基于法学效率理念对生物技术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再评价 116
三、生物安全立法效率价值的内在规定性 120
四、生物安全立法之效率价值的特征 123
第五节 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124
一、生物安全立法的正义—秩序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125
二、生物安全立法的正义—效率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128
三、生物安全立法的秩序—效率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130
第四章 生物安全立法的目标选择 133
第一节 生物安全立法的目的 133
一、确立生物安全立法目的的依据 133
二、保护人体健康 135
三、维护生态安全 140
四、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 144
五、立法目的体系的内在结构 148
第二节 生物安全立法应确立的基本原则 152
一、生物安全立法确立基本原则的依据 152
二、风险预防原则 154
三、谨慎发展原则 164
四、全程管理原则 170
五、基本原则体系的内在结构 175
第五章 生物安全立法的制度构建 177
第一节 生物安全立法制度构建概述 177
一、生物安全立法确立基本制度的依据 178
二、生物安全立法选择基本制度的标准 180
三、生物安全立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体系 180
第二节 生物安全法的预防控制性制度 181
一、预防控制性制度的理念基础 182
二、风险抵御制度 183
三、贸易规制制度 188
四、应急处理制度之应急预案措施 195
第三节 生物安全法的支持保障性制度 198
一、支持保障性制度的理念基础 199
二、信息交流制度 200
三、公众参与制度 204
四、资金支持制度 210
第四节 生物安全法的恢复补救性制度 213
一、恢复补救性制度的理念基础 213
二、应急处理制度之应急处置措施 214
三、损害赔偿制度 217
第六章 我国生物安全立法及其健全和完善 230
第一节 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现状 230
一、我国现行生物安全法规体系的构成 231
二、我国现行生物安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33
第二节 我国现行生物安全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42
一、立法理念定位不明致使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停滞不前 242
二、法规体系结构性缺陷导致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凸显 244
三、管理体制不合理造成监管掣肘和空白 246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生物安全管理缺乏制度资源 247
五、立法技术不成熟导致法律适用困难重重 249
第三节 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建构和主要内容建议 250
一、加快健全我国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251
二、制定综合性生物安全法的必要性 256
三、综合性生物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258
四、生物安全法律制度条文设计举例 267
五、综合性生物安全法与现行立法的衔接 271
结论 273
附录 277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学者建议稿) 277
附录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295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