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林声 1
宏观经济篇 3
辽宁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分析与探讨(一九八○年一月) 3
发展城市群体 振兴辽宁经济(一九八六年七月) 3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一九八六年八月) 37
当前深化改革遇到的一些难题(一九八九年八月) 51
学习五中全会文件若干问题解答(一九九○年一月) 62
辽宁经济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探求(一九九○年一月) 66
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的若干问题(一九九○年十一月) 73
要重视观念转变 更要重视体制转换(一九九四年七月) 79
关于辽宁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一九九四年八月) 84
调整结构 转换机制 提高效益(一九九五年二月) 92
转变思维定式 调整工作方法(一九九六年四月) 96
1996年辽宁五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情况分析(一九九七年八月) 103
搞好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一九九七年八月) 119
奋发图强 做好1998年的各项工作(一九九八年二月) 122
微观经济篇 129
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形式——资产经营责任制(一九八六年十月) 129
搞活企业经营管理的新形式(一九八六年十月) 133
企业经营管理形式的重要改革(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136
抓好“两项开发”企业柳暗花明(一九八七年四月) 144
关于推行租赁经营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九八七年四月) 151
关于企业经营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一九八七年七月) 156
企业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答疑(一九八七年十月) 162
完善企业承包制的几个问题(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170
企业租赁经营的十个问题(一九八八年一月) 177
辽宁大中型企业的症结及其搞活的思路(一九八八年五月) 185
事业单位也可搞租赁承包(一九八八年六月) 189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探求(一九八九年二月) 191
辽宁国营工业企业亏损原由剖析(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198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亟待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一九九○年十一月) 204
关于推进全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意见(一九九○年十二月) 207
密切党政关系 齐心办好企业(一九九一年二月) 221
关于企业技术管理体制存在的几个问题(一九九一年四月) 227
辽宁工业企业技术队伍环境研究(一九九一年四月) 231
辽阳纸机厂何以成为全国行业的排头兵(一九九一年十月) 245
关于转换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研究报告(一九九二年一月) 250
企业活力考评指标体系及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状况分析(一九九二年一月) 272
濒临绝境始逢春(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283
股份制简介(一九九四年二月) 287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效形式——投入产出总承包(一九九五年四月) 29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一九九六年三月) 306
辽宁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难点与希望(一九九七年十月) 316
对外开放篇 333
调动企业出口创汇积极性(一九八五年六月) 333
高效益引进的范例(一九八五年七月) 337
借鉴外省经验 搞好利用外资工作(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340
关于进一步搞好外贸出口工作的调查(一九八六年一月) 344
营口市以引进带出口 以出口促引进(一九八六年二月) 354
工贸结合是出口创汇的方向(一九八六年四月) 356
关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战略构想(一九八八年三月) 358
大中型企业对外经贸活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九八八年六月) 365
“三资”企业发展给广东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变化(一九九一年六月) 376
美、日两国经济体制比较(一九九六年七月) 382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一九九六年八月) 395
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九九八年五月) 399
后记 451
跋&作者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