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二、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创立者 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5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的发展 9
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1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 1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 17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8
四、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2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 22
一、毛泽东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
二、邓小平概括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4
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科学表述 28
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8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髓中的几个著名论断 31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
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3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4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 37
第一节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3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 37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38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 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42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的描述 42
二、列宁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 44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思 46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5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50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 53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大意义 55
四、“社会和谐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 57
第三章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60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
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 6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63
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66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8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6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0
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2
第三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前国情与前瞻 75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巨变 75
二、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78
三、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发展全局 7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81
第一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1
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 8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和简明概括 84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86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纲领 8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纲领 9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纲领 9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纲领 93
第三节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96
一、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96
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98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99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 1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101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101
二、时代主题转换给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 103
三、改革是克服旧体制弊端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唯一选择 1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108
一、改革也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108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0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选择 112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 112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原则 116
三、渐进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路径选择 117
四、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的经验教训 122
第六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26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26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126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特点 128
三、战略重点和发展方针 129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及其他区域发展战略 132
一、“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32
二、当前我国主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135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7
一、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137
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特点 139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 141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43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46
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47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0
四、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1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5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5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57
第三节 增强发展协调性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59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59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61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3
四、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65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166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167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69
八、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70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7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172
一、人民民主专政 17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5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7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9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182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82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85
三、在深化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89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190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90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192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3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94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195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96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9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98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198
二、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04
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4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6
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10
第三节 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213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13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215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16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18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2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20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20
二、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25
三、和谐社会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内容 227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2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2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途径 230
第三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233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33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234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35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236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37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38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39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39
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239
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选择 242
三、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43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与实践 245
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和特征 245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47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 249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252
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52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53
三、“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255
四、以《反分裂国家法》维护国家统一 256
第十二章 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 259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259
一、20世纪回顾: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259
二、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及其意义 261
三、新世纪展望: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262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63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263
二、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266
三、扩大对外开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268
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70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和新世纪的开放战略 271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71
二、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73
三、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性、区域性合作组织中的作用 275
第十三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78
第一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目标 278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回顾 278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281
三、结论与承诺:走“和平发展”道路 283
第二节 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方针和精神 284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84
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286
三、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方针和精神 289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91
一、国际新秩序的总体目标 291
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93
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295
四、共同构建“和谐世界” 296
第十四章 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9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99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29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01
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02
四、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04
五、人民军队与国防建设 30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07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307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09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11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313
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13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315
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工作部署 316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