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坎坷求学的少年 1
耕读之家 1
革命启蒙教育 4
辗转读高中 6
第二章 北大时期的觉醒 9
南下示威 9
主编《北大新闻》与《冰流》 14
《看画》 19
向鲁迅请教 21
推广新文字 23
第三章 返鲁执教中学 24
在省立烟台中学 24
在益都中学 26
第四章 平度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30
罗乔会晤 30
平掖抗日救国会的成立 32
武装队伍 33
乔八爷入伙 34
第五章 北上掖县 37
助攻掖城 37
三支队收编平度游击队 39
马保三东进 40
南扰张金铭 42
《抗战日报》社社长 43
主编《海涛》半月刊 44
第六章 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 56
受命回乡 56
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 59
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号令 63
开展武装斗争 65
地雷战之乡 69
烽火连天办教育 71
杨家惨案 75
马少波奇迹生还 77
收养烈士遗孤 78
第七章 “肃托”之祸 80
神秘被捕 80
平反释放 82
第八章 与胶东抗战报刊 88
为《文化防线》与《胶东青年》撰稿 89
与《胶东大众》 90
与《大众报》 96
第九章 胶东解放区新闻创作与文字改革 101
胶东解放区新闻创作 101
与《大威周刊》 105
《论简字》概述 117
文字简化的历史与社会原因分析 119
简字规律的分析 122
简字的认识和展望 124
第十章 在山东大学的日子 128
奉命接管山大 128
在山大的初期工作 131
登门认先生 134
山东大学第二个“黄金时代” 137
“对不起,同学们!” 140
“罗老”和“刘公” 141
山大和华大的合并 142
告别华岗校长 144
第十一章 “文革”前与宗教 146
母亲的故事 146
听周恩来总理谈宗教 149
寻找刘牧师 153
三自运动 154
第十二章 上海出版局长 158
务实的出版局长 158
在反右和“大跃进”运动中 161
第十三章 “杂家”风波 166
“骆漠”是谁 166
“杂家”风波 170
山雨欲来风满楼 173
第十四章 在“文化大革命”风暴中 175
“杂家”事件 175
暴风骤雨 177
“免费”的蟹子宴 184
平度老家来人了 186
探望陈望道 188
第十五章 重生后的喜悦 190
“文革”结束获重生 190
旁听“四人帮”受审 193
第十六章 与上海社联的“归去来兮” 194
参与创立 194
“我们对人民欠了债” 195
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198
编辑是杂家 201
第十七章 “文革”后的宗教工作 204
“第三次鸦片战争” 204
为现代宗教研究奠基 209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212
第十八章 修订《辞海》 216
风雨中修订《辞海》 216
顶多再做一次牛鬼蛇神 220
“辞海”精神 228
第十九章 《汉语大词典》主编 232
临危受命 232
初战告捷 238
一场始料未及的官司 241
大功告成 245
第二十章 文字改革的先行者 255
文字改革的尝试 255
文字改革三大任务 25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人名大词典》主编之一 265
《中国人名大词典》概貌 265
“我是无名氏,决不入典” 266
第二十二章 崇尚鲁迅风的杂文家 268
学习鲁迅 纪念鲁迅 268
“现代宋士杰” 273
推动杂文事业前行 276
第二十三章 1980年代的隐痛 285
未发表的杂文 285
痛别《民主与法制》 286
隐痛下谈民主 288
第二十四章 生活轶事 292
真知灼见 292
严己宽人 294
淡泊名利 295
视战友为亲人 296
“AA制”的八十寿辰 297
关于学习 299
第二十五章 在华东医院的日子 303
提议出版《华岗文集》 303
最后的杂文 305
听“秋声” 308
第二十六章 与几个朋友的故事 312
与孙志斐 312
与杨新民 315
与刘禹轩 318
第二十七章 故乡情深 323
家乡之行 323
任《平度县志》顾问 336
抢救平度党史资料 339
为学生立传 340
与《平度大众》 343
“人民尚安居乐业否” 345
第二十八章 最后的时光 350
谈修身与爱国 350
俯首甘为孺子牛 352
寄往家乡的最后书信 354
附录 罗竹风年表 357
参考文献 388
后记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