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洛阳城市风貌研究 以《洛阳伽蓝记》为中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金大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71639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对洛阳故城的研究大体上是与其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研究方向也趋于多维化,研究内容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从城市建置、城市规划、城市供水到里坊制度、工商业以及城市文化诸领域均有所涉及。然而系统研究洛阳城市社会人文特征、并兼顾北魏洛阳城与朝鲜半岛之关系的论著,却没有发现。我们甚至没有一部有理由期待的魏晋南北朝完整的城市史。就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所应有的地位而言,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此其一。其二,自古以来,洛阳便是国际交流与和平的象征。与近邦朝鲜半岛诸国的交往更是如此。从韩国流传至今的巫歌到新罗金城的考古发掘,皆凸现了中韩文化交流的信息。而我们注意到,这是迄今为止中韩学者都未曾给予充分重视的文化现象,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对我们更好地释读该时段北魏乃至朝鲜半岛诸国的历史,都将是不无裨益的。有鉴于此,本书将把这一内容纳入考察对象之中。城市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北魏的洛阳时代,无论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史上,还是在文化史上,都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绪言 1

一 研究现状 1

二 选题意义 17

三“风貌”释义与研究思路 19

四 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洛阳建筑风貌 26

第一节 黄色的建筑风貌——黄土地貌与夯土筑城技术的传播 26

一 洛阳自然环境综述:洛阳形胜与黄土地貌 26

二 黄土夯筑技术与城市文明 30

三 夯筑技术的传播 34

四 北魏洛阳城的夯筑渊源 36

第二节 洛阳城的建制特点 38

一 北魏洛阳城的建制渊源 38

二 北魏洛阳城的建制 42

三 简短的结论:扬弃与创新 51

第三节 鳞次栉比的佛寺建筑 52

一 北魏佛教建筑风气的流布 53

二 洛阳寺院分布统计 56

三 洛阳佛寺建筑形制:中国化的早期佛寺的建筑特色 60

第四节 洛阳城市环境建设 62

一 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与洛阳城建筑色调 62

二 洛阳城的绿化与园林式城市景观 70

三 谷水环绕的城市水网以及洛阳城的水城形象 79

第二章 洛阳社会风貌 83

第一节 洛阳的交通面貌 83

一 洛阳城内交通网 83

二 以洛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86

三 洛阳时代交通网络的新气象及其影响 94

第二节 洛阳的经济面貌 94

一 洛阳城植物生态与城市种植业 95

二 传统加工业与新兴加工业的发展 98

三 繁荣的商业 108

四 洛阳城的寺院经济 109

第三节 里坊背景下的洛阳社会(上) 110

一 洛阳城里坊居民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 110

二“日常与狂欢”:佛寺与洛阳城之宗教氛围 112

三 佛寺与洛阳城之世俗社会 114

第四节 里坊背景下的洛阳社会(下) 120

一 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洛阳城 120

二 神灵与凡人共生的洛阳城 123

三 异彩纷呈的都市景观 125

四 洛阳城社会生活 128

第三章 洛阳文化风貌 131

第一节 从礼制与服饰看洛阳时代的中原文化进程 131

一 礼制:洛阳时代国家政治理想的新形式 131

二 褒衣博带:中原文化的外在象征 140

第二节 从云岗到龙门:从石窟艺术看洛阳文化进程 142

一 云岗石窟:印度和北方草原及中原艺术的汇聚与消长 143

二 龙门石窟的中原艺术风格 145

第三节 洛阳城大众信仰 150

一 洛阳人的鬼魂信仰与北邙山归宿 151

二 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信仰 155

第四节 洛阳时代的文学取向 164

一 文学:一种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 165

二 重文藻的洛阳文风 171

第四章 洛阳风貌的凝聚与延伸 174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上的洛阳城 174

一 先秦以来丝绸之路拓展与洛阳国际地位的加强 175

二 从惠生、宋云行纪看北魏洛阳对西域的影响 179

三 洛阳(建康)与佛教文化要素——莲花纹的绵远流传 181

第二节 三国时代的朝鲜半岛与北魏的文化交流 184

一 朝鲜半岛三国简史 185

二 三国与中国南北朝关系 191

三 渗透于北魏政治的高句丽地缘因素 195

第三节 余音袅袅——洛阳风貌之余波 196

一 朝鲜半岛的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 196

二 中韩两地共生的北邙山观念 198

三 管弦乐组曲《洛阳》 205

余 论 北魏洛阳时代的终结 208

一 北魏洛阳时代的历史地位 208

二 洛阳时代的结束 222

参考文献 229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