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引论 新世纪造车和用车之道》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献初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840512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用大量的历史和统计数据论证了汽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多学科融贯的方法从技术、公共管理和造车、用车人身修养三方面提供了从根本上解除汽车面临的安全、环境、能源、拥堵挑战的途径,第一次提出并探讨了汽车的公共管理、汽车伦理,第一次提出构建理、工、医、法、经、管、农、林各学科融贯的大工程学科永续发展汽车的观点。

引子——大哉汽车 1

第一章 改变世界的机器 3

1.1 远古之梦 3

1.2 “无马马车”时代的来临 5

1.3 改变世界的机器 9

1.3.1 时空“魔方” 9

1.3.2 “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4

1.4 毁誉纷纭任评说 17

第二章 汽车工程学释义 21

2.1 人类合作的巨著 21

2.2 创建一门关于汽车的集大成学科 24

2.2.1 技术万能吗 24

2.2.2 汽车可持续发展研究模型 26

2.2.3 时代呼唤汽车工程学诞生 27

2.3 汽车工程学释义 28

2.3.1 “工程”新义 28

2.3.2 科学—工程二元论 30

2.3.3 “工业”与“产业”辨义 32

2.3.4 汽车工程学释义 33

2.3.5 物理·人理·事理·哲理 33

2.4 汽车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34

2.4.1 人类系统 34

2.4.2 汽车系统 34

2.4.3 支持系统 35

2.4.4 社会系统 35

2.4.5 自然系统 35

2.5 汽车工程学的理论构架 36

2.6 从汽车工程到汽车工程学 38

第三章 汽车工程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3.1 从还原论到复杂性科学 42

3.1.1 还原论的困惑 42

3.1.2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43

3.2 汽车工程学的方法论 45

3.3 汽车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48

3.3.1 融贯的综合研究 48

3.3.2 案例研究 50

3.3.3 历史研究 51

3.3.4 作品评析 57

3.3.5 大统计 59

3.3.6 从定性到定量的螺旋式上升 60

第四章 汽车科技论 62

4.1 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融合 62

4.2 汽车文明的3个发展时期和汽车的3种技术形态 63

4.2.1 初级发展期的汽车技术 63

4.2.2 现代发展期的汽车技术 66

4.2.3 后现代发展期的汽车技术和后汽车 69

4.3 汽车安全工程 74

4.3.1 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 74

4.3.2 道路交通伤害——全球严峻的公共安全挑战 75

4.3.3 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78

4.3.4 人与汽车安全 86

4.3.5 汽车的安全性能 101

4.3.6 公路安全护栏 116

4.3.7 道路交通伤害的救治与康复 118

4.3.8 机动车阻挡装置 119

4.4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控制污染的技术 120

4.4.1 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 120

4.4.2 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 127

4.4.3 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 148

4.5 汽车节能技术和汽车新能源 151

4.5.1 充分认识汽车节能和开发汽车新能源的重大意义 152

4.5.2 汽车节能技术 154

4.5.3 汽车新能源 156

4.5.4 多元能源:汽车迎接后化石能源时代的到来 187

4.5.5 节约:必须开发的第二能源 197

4.6 汽车新材料 199

4.6.1 高强度新材料 200

4.6.2 轻质新材料 201

4.6.3 材料改性 203

4.6.4 智能材料 205

4.6.5 新材辈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06

4.7 汽车智能化 206

4.7.1 汽车的智能控制和服务功能 206

4.7.2 汽车的集成控制 210

4.8 汽车再制造工程 211

4.8.1 再制造工程的定义、迅速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前景 211

4.8.2 中国不能没有汽车再制造工程 214

4.8.3 再制造工程的内涵 215

4.8.4 再制造的比较特色 217

4.8.5 建立社会化的再制造工程体系 218

第五章 汽车伦理论 222

5.1 不该遗忘的伦理域 222

5.2 科学技术与道德互动 226

5.3 道德:公共管理的思想依托 227

5.4 发展:汽车伦理研究的主旨 228

5.5 汽车伦理研究的目的和理论构架 228

5.6 人道主义:汽车伦理原则之首 230

5.6.1 人道主义的渊源和现代思潮 230

5.6.2 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 231

5.7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235

5.7.1 人类与自然:从同一走向对抗再回归同一 236

5.7.2 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 237

5.7.3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与汽车伦理的奠基石 238

5.8 汽车伦理的代际关怀 241

5.9 汽车商业伦理 243

5.10 汽车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245

5.11 期待中国汽车伦理研究发端 248

第六章 汽车公共管理论 251

6.1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251

6.2 汽车的公共管理 253

6.3 汽车公共管理的分期 258

6.4 汽车公共管理任重而道远 260

6.5 汽车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 261

6.6 各国汽车公共管理规则面面观 271

6.6.1 欧洲的汽车公共管理规则 272

6.6.2 美国的汽车公共管理规则 280

6.6.3 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 287

6.6.4 汽车技术法规的全球化趋势 287

6.7 中国的汽车公共管理 289

6.7.1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历史回顾 289

6.7.2 中国的法律体系 294

6.7.3 中国的汽车公共标准体系 300

6.8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运货车治限治超大博弈 314

6.8.1 超载:社会难承之重 314

6.8.2 大博弈:运货车治限治超 315

6.8.3 超限超载探源 321

6.8.4 治限治超教给我们什么 323

第七章 探索发展中的大国发展汽车产业之路7.1 救亡图存,奋起抗争 326

7.1.1 中国自造汽车的发端 327

7.1.2 开发代用燃料汽车和代用燃料的努力 329

7.2 抗战胜利后建立民族汽车工业的努力 330

7.3 突破樊篱:发展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 330

7.3.1 发展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 330

7.3.2 突破体制的樊篱 333

7.3.3 突破技术差距的樊篱 338

7.3.4 突破自主开发无可作为论的樊篱——汽车自主开发之争 345

7.4 中国的汽车知识启蒙和学术成果 349

7.5 敢问路在何方 350

7.5.1 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必须走自主开发之路 351

7.5.2 政府应该依据什么原则扶持自主开发 355

7.5.3 中外合资·引进技术·自主开发 357

7.5.4 后化石燃料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机遇与挑战 358

7.5.5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之路在于“另类思维” 361

7.5.6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突破口很可能是集成创新 364

7.5.7 中国汽车产业,鼓起你的信心来 365

参考文献 369

附录 369

附录1 伤残调整寿命年和潜在寿命损失年 369

附录2 2004年全球疾病负担 370

附录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工程师伦理章程 370

附录4 人类陆地交通机动化进程(公元前3000—2009.10) 370

附录5 本书出现的英文缩略词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