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植物界 2
第2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第3节 植物的命名 5
一、《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5
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8
第4节 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9
一、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9
二、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9
三、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10
复习题 11
第2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12
第1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3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3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4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2
第2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3
第3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24
一、有丝分裂 24
二、无丝分裂 26
三、减数分裂 26
第4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7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27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28
第5节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28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28
二、组织系统 37
复习题 38
第3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39
第1节 根 40
一、根和根系的类型 40
二、根尖的发育 41
三、根的初生结构 43
四、侧根的形成 46
五、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46
六、根瘤、菌根和寄生根 49
第2节 茎 51
一、茎的发育 52
二、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54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9
第3节 叶 68
一、叶的发育 68
二、叶的结构 69
三、叶的生态类型 73
四、落叶和离层 75
第4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76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76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77
复习题 77
第4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79
第1节 花 80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 80
二、花程式和花图式 84
第2节 雄蕊的发育 85
一、花药的发育和小孢子的形成 85
二、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88
三、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90
第3节 雌蕊的发育 90
一、胚珠的发育 90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92
第4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93
一、开花 93
二、传粉 94
三、受精 98
第5节 种子和果实 101
一、种子的基本形态 101
二、种子的形成 102
附:种子休眠、萌发和幼苗 107
三、果实的形成 108
四、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108
第6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10
复习题 112
第5章 藻类植物(Algae) 113
第1节 蓝藻门(Cyanophyta) 114
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114
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 115
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16
第2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117
一、裸藻门的主要特征 117
二、裸藻门的代表植物 118
三、裸藻门的分类地位 118
第3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18
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 118
二、硅藻门的代表植物 120
三、硅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20
第4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120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120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121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27
第5节 红藻门(Rhodophyta) 127
一、红藻门的主要特征 127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127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28
第6节 褐藻门(Phaeophyta) 129
一、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129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130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32
第7节 藻类植物的演化 132
第8节 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134
复习题 135
第6章 菌类(Fungi) 137
第1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138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138
二、细菌的主要特征 138
附:放线菌(Actinomyces) 139
第2节 黏菌门(Myxomycota) 139
一、黏菌门的特征 139
二、黏菌门的代表种类 139
三、黏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140
第3节 真菌门(Eumycota) 140
一、真菌的经济价值 140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40
三、真菌门的主要类群 142
四、真菌门的起源及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 151
复习题 151
第7章 地衣(Lichens) 153
第1节 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154
第2节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154
一、地衣的形态 154
二、地衣的构造 154
第3节 地衣的繁殖 155
复习题 156
第8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157
第1节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158
第2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158
第3节 苔纲(Hepaticae) 159
一、一般特征 159
二、苔纲代表植物 159
三、苔纲分类 161
第4节 角苔纲(Anthocerotae) 162
一、一般特征 162
二、角苔纲代表植物 162
三、角苔纲分类 162
第5节 藓纲(Musci) 163
一、一般特征 163
二、藓纲代表植物 163
三、藓纲分类 163
第6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 166
复习题 167
第9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168
第1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169
第2节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169
第3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170
一、代表植物 170
二、石松亚门的分类举例 172
第4节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172
第5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174
第6节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174
第7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176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77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177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179
第8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184
复习题 188
第10章 植物的系统发育 189
第1节 植物的起源 190
第2节 植物的演化 190
一、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190
二、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192
三、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193
四、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194
五、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 194
第3节 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94
复习题 195
第11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196
第1节 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97
第2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97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97
二、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生活史中两套名词间的对应关系 198
三、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植物为例 199
第3节 苏铁纲(铁树纲)(Cycadopsida) 202
第4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205
第5节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 206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206
二、松柏纲的分类 206
1.松科(Pinaceae) 206
2.杉科(Taxodiaceae) 208
3.柏科(Cupressaceae) 211
第6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 213
1.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213
2.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213
3.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213
第7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 215
1.麻黄科(Ephedraceae) 215
2.买麻藤科(Gnetaceae) 217
3.百岁兰科(Welwitschiaceae) 217
第8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17
一、起源 217
二、演化地位 219
复习题 220
第12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221
第1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22
第2节 被子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原则 223
第3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 224
一、根的变态 224
二、茎的形态及其变态 225
三、叶的形态及其变态 230
四、花序形态 238
五、花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形态 242
六、果实类型 249
七、器官表面形态及质地 253
八、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和演化的连续性 254
第4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256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256
1.木兰科(Magnoliaceae) 256
2.樟科(Lauraceae) 258
5.毛茛科(Ranunculaceae) 260
4.睡莲科(Nymphaeaceae) 262
5.罂粟科(Papaveraceae) 263
6.榆科(Ulmaceae) 264
7.桑科(Moraceae) 265
8.胡桃科(Juglandaceae) 268
9.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269
10.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72
11.藜科(Chenopodiaceae) 274
12.苋科(Amaranthaceae) 275
13.蓼科(Polygonaceae) 276
14.山茶科(Theaceae) 278
15.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279
16.锦葵科(Malvaceae) 280
17.堇菜科(Violaceae) 282
18.葫芦科(Cucurbitaceae) 283
19.报春花科(Primulaceae) 285
20.山矾科(Symplocaceae) 287
21.杜鹃花科(Ericaceae) 287
22.杨柳科(Salicaceae) 289
23.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292
24.景天科(Crassulaceae) 294
25.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95
26.蔷薇科(Rosaceae) 296
27.豆科(Leguminosae) 302
28.桃金娘科(Myrtaceae) 307
29.大戟科(Euphorbiaceae) 308
30.鼠李科(Rhamnaceae) 312
31.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314
32.芸香科(Rutaceae) 315
33.蒺藜科(Zygophyllaceae) 316
34.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318
35.龙胆科(Gentianaceae) 320
36.夹竹桃科(Apocynaceae) 322
37.萝藦科(Asclepiadaceae) 322
38.茄科(Solanaceae) 325
39.旋花科(Convolvulaceae) 327
40.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 329
41.木樨科(Oleaceae) 331
42.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332
43.桔梗科(Campanulaceae) 335
44.茜草科(Rubiaceae) 336
45.忍冬科(Caprifoliaceae) 338
46.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340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 344
47.泽泻科(Alismataceae) 344
48.棕榈科(Palmae)[槟榔科(Arecaceae)] 346
49.天南星科(Araceae) 347
50.莎草科(Cyperaceae) 349
51.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351
52.姜科(Zingiberaceae) 357
53.百合科(Liliaceae) 359
54.石蒜科(Amaryllicaceae) 361
55.鸢尾科(lridaceae) 362
56.兰科(Orchidaceae) 364
第5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368
一、起源 368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371
三、高等植物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及系统树 373
复习题 374
第13章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376
第1节 植物对高寒山地环境的适应 377
第2节 植物对干旱荒漠地的适应 380
第3节 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382
第4节 植物与环境生物的协同关系 385
复习题 401
主要参考文献 402
索引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