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本书观点 1
第二节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5
唯心主义与怀疑论 5
反实在论 9
第三节 哲学讽刺与认知德性 13
第四节 阅读建议与选择意见 18
第一章 常识形而上学 22
第一节 什么是常识哲学? 22
第二节 反基础主义 24
第三节 不可抗拒的信念 26
不可抗拒的信念或成见? 26
特殊论者与方法论者 30
一种范畴错误 32
第四节 从认识论到形而上学 35
信念作为目的化的品质 35
神学:圆满的人类与真理 37
无情感色彩的形而上学 41
第五节 为什么认知并非如此困难? 44
容易或者困难? 44
意向存在与物质存在 46
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理性认知 50
第六节 理性灵魂 52
认识循环 52
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9章 55
第二章 德性知识论 61
第一节 知识论责任与认知美德 61
义务论知识论 61
两种自然主义 63
德性是什么? 64
认知德性 66
第二节 认知德性与情感 68
情感的认知运作 68
作为适当情感的德性 71
第三节 认知德性与道德德性 73
成为有能力的人与成为善良的人 73
知识论与伦理的区别 75
认知是个道德概念吗? 81
终极目的之差异 87
认知评价与道德评价二者的类比 90
第四节 为什么人类需要认知德性? 93
第三章 审美属性的真实性 101
第一节 美学实在论与美学反实在论 101
美学主观主义、美学客观主义与美学实在论 101
何谓审美属性? 103
特定的审美属性存在吗? 108
第二节 美学相对论 111
第三节 托马斯·里德的美学实在论 115
反驳美学上的唯心体系 115
反对常识的康德与热奈特 116
人们为何说事物美而不说:“我感受到美”? 119
美学准实在论与客观主义幻象 121
作为信念实践的审美判断 125
第四节 审美属性的本质 127
“请您想象这只蝴蝶完全是它本来的样子,但丑陋并不美丽” 128
外在属性 130
第五节 美学之原罪 133
先验的模糊 133
美学的形而上学转折 137
第四章 审美德性 140
第一节 德性:道德德性、认知德性、审美德性 140
第二节 审美情感 145
情感的五个特征 145
审美情感是特殊的吗? 147
第三节 审美德性与虚构 149
冷酷无情之人、具有感性灵魂之人、假慈悲之人 149
虚构悖论与解决之道 151
虚构能力 153
第四节 虚构情感与道德 159
柏拉图对虚构之批判 159
虚构情感与德性 164
虚构的美学价值与道德价值 169
虚构是好事吗? 174
结语 176
第一节 先于理论的意愿与哲学理论 176
第二节 “认知保守主义”的辩护 180
第三节 无形而上学,便无美学 182
参考书目 186
人名索引 195
术语索引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