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发展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康学儒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372061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了国防发展基本理论,包括国防发展的本质、机制、动力、模式等;中卷论述了国防发展观有关问题,包括基本理念、理论溯源等;下卷论述了中国国防发展战略实务,包括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思想等。

上卷 国防发展基本理论 2

第一篇 国防发展本源论 2

第一章 国防发展溯源 2

一、对国防本体的辨析 2

二、对国防发展涵义的探讨 5

三、对原始社会人类防卫活动变迁的考辨 8

四、国防发展与史前人类防卫活动 15

第二章 国防发展属性 17

一、阶级性 17

二、民族性 20

三、对抗性 22

四、社会性 25

第三章 国防发展的利益因缘 28

一、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是国防发展的根本目的 28

二、国家利益的对抗性冲突是国防发展的根本缘由 33

第二篇 国防发展机制论 40

第一章 国防发展的系统结构 40

一、环境子系统 40

二、主体子系统 44

三、中介子系统 51

第二章 国防发展的运行机理及其基本特征 55

一、国防发展的运行机理 55

二、国防发展运行的基本特征 65

第三章 国防发展机制的历史变迁 67

一、奴隶社会制度下的国防发展机制 67

二、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国防发展机制 70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防发展机制 74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防发展机制 79

第三篇 国防发展动力论 85

第一章 国防发展的动力源 85

一、国防发展动力的根源 85

二、国防发展动力源的特性 89

三、国防发展动力源的抉择 93

第二章 国防发展的主要动力 98

一、基本矛盾动力 98

二、军事斗争动力 101

三、科技动力 104

四、改革动力 107

第三章 对国防发展动力的驾驭 110

一、驾驭国防发展动力应树立的几个观念 110

二、驾驭国防发展动力应采取的几个步骤 115

三、驾驭国防发展动力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119

第四篇 国防发展模式论 124

第一章 国防发展模式的涵义、特征及其作用 124

一、国防发展模式的涵义 124

二、国防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127

三、国防发展模式的主要作用 131

第二章 国防发展模式的基本类型 135

一、争霸—扩张—超强发展型 136

二、结盟—联防—合作发展型 141

三、独立—防御—自主发展型 147

四、中立—预防—潜力发展型 150

五、依附—托护—有限发展型 151

第三章 对国防发展模式的选择、设计和运作 153

一、选择国防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 153

二、设计国防发展模式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160

三、国防发展模式运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62

第五篇 国防发展转型论 165

第一章 国防发展转型概述 165

一、国防发展转型的基本概念 165

二、国防发展转型与相关概念的鉴别 169

三、国防发展转型的主要特征 174

四、国防发展转型的意义 177

第二章 国防发展历史上的两次转型及其对战略指导上的启迪 180

一、由冷兵器国防形态向热兵器国防形态的转变 181

二、由热兵器国防形态向机械化国防形态的转变 188

三、两次转型在战略指导上给人们的启迪 194

第三章 对新时期国防发展转型的透析 199

一、对新时期国防发展转型主要特征的透视 199

二、对新时期国防发展转型主要对策的分析 203

中卷 国防科学发展观之理 210

第六篇 国防科学发展观之基本理念 210

第一章 打造能力——国防科学发展观之本体理念 210

一、打造国防能力是国防发展的硬道理 211

二、提升战斗力始终是部队建设的主旋律 214

三、不断适应国家需求是打造国防能力的永恒主题 219

第二章 兵民为本——国防科学发展观之主体理念 223

一、从“兵民是胜利之本”说起 223

二、“兵民为本”是国防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理念 226

三、兵民为本的民族性与阶级性 230

四、兵民为本与中国国防发展 232

第三章 协调运行——国防科学发展观之融合理念 235

一、对国防协调运行的科学理解 235

二、对国防协调运行缘由的本质认识 240

三、对国防协调运行实践的准确把握 245

第四章 塑造精神——国防科学发展观之自强理念 250

一、国防发展激烈的对抗与竞争造就了国防科学发展观的拼搏精神 250

二、国防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依赖造就了国防科学发展观的探索精神 252

三、国防发展的高度复杂与风险大造就了国防科学发展观的“求是”精神 255

四、国防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造就了国防科学发展观的“求佳”精神 257

五、国防发展事业的艰辛造就了国防科学发展观的甘于奉献精神 260

第七篇 国防科学发展观之理论溯源 263

第一章 国防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底蕴 263

一、中国古代国防发展观的滋润 263

二、近代西方社会发展观的影响 268

三、国防发展观的实践历程 27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其对国防科学发展观的影响 277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277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特点 285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国防科学发展观的影响 289

第三章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及对其国防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292

一、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提出的历史缘由 292

二、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296

三、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国防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300

第八篇 国防科学发展观之评价理论 305

第一章 国防科学发展的评价尺度 305

一、国防发展评价尺度的基本特征 306

二、选择国防科学发展评价尺度的基本原则 310

三、国防科学发展评价尺度的基本内容 313

第二章 国防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 317

一、国防科学发展评价指标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317

二、构建国防科学发展评价指标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22

三、国防科学发展评价指标的框架构想 326

第三章 国防科学发展的评价方法 336

一、国防科学发展的评价步骤及常用量度 337

二、国防科学发展常用评价方法简介 339

第九篇 国防科学发展观之代价理论 347

第一章 国防发展的代价问题 347

一、国防发展代价的基本涵义 347

二、国防发展代价的基本类型 351

三、国防发展代价的基本特征 356

第二章 国防科学发展的代价观 359

一、国防科学发展的代价付出是历史的必然 359

二、代价对国防科学发展的消极影响和鞭策作用 363

三、驾驭代价的关键是把握好“度” 367

第三章 国防科学发展代价的调控 370

一、国防科学发展代价调控的主要手段 370

二、国防科学发展代价调控的基本环节 375

三、国防科学发展代价调控的特殊活动 379

下卷 当代中国国防发展战略实务 386

第十篇 战略定位——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国防发展 386

第一章 战略机遇期及其中国安全的基本特征 386

一、战略机遇期与社会发展 386

二、战略机遇期形成的历史背景 390

三、战略机遇期中国安全的基本特征 396

第二章 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发展及赋予国防发展的历史使命 400

一、战略机遇期中国面临的社会转型及严峻挑战 400

二、战略机遇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定位及面临的风险 405

三、战略机遇期赋予中国国防发展的历史使命 411

第三章 战略机遇期中国国防发展的历史基点 413

一、对目前中国国防发展所处阶段的历史判定 414

二、战略机遇期中国国防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历史性难题 418

三、现阶段中国国防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 428

第十一篇 战略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中国国防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 431

第一章 实现国防能力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 431

一、依据新时期军队的历史使命确立国防能力建设的战略目标 431

二、以提高创新能力推进国防能力建设 438

三、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防投入是实现国防能力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442

第二章 实现国防现代化以兵民为本科学统筹为核心的全面发展 445

一、以兵民为本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446

二、以科学统筹作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国防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453

第三章 实现国防建设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 460

一、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国防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460

二、以推进军事管理革命保障新时期中国国防建设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 468

第十二篇 战略思想——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趋势走融合式国防发展之路 475

第一章 深刻洞悉世界军事变革大融合的主流性趋势 475

一、作为军事变革起因的军事技术显现出大融合的趋势 476

二、军事领域各个系统的变革呈现出大融合的趋势 481

三、军事领域的变革与社会领域的变革呈现出大融合的趋势 484

第二章 走融合式国防发展之路应为中国新时期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 489

一、由一体式到分离式再到融合式是国防发展的必由之路 489

二、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在军民结合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 493

三、新时期的中国国防建设走融合式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497

第三章 对中国国防走融合式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 503

一、在战略层次为融合式国防发展提供保障 503

二、建立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507

三、把军事人才培养和后勤技术保障植根于国家资源中 513

参考书目 516

后记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