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通史 第4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葭管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4945709
  • 页数:5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我社出版的《中国金融通史》的第四卷,主要介绍了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金融业的情况。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这23年期间国民党统治区金融业发展的概况、主要金融界人物的活动、国民党金融统制体系和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民族资本银行和外国在华银行的发展、白银风潮与币制改革的进行,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的发展与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本书全方位、多角度的再现了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情况,深入分析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金融现象的成因,有助于金融从业人员和金融史研究学者的学术研究。

绪论 1

第一章 1926—1927年间金融业的态势和金融界人物的政治、社会活动 1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金融业的态势 19

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国内外金融形势 19

二、银行业发展不平衡,很多小型银行被淘汰,大型银行仍有发展 25

第二节 1926—1927年间金融界人物的政治、社会活动 29

一、关于北方金融业资产阶级及其谋求“南北合流” 30

二、江浙资产阶级及其在“四一二”前夕组成的上海商业联合会 35

三、资产阶级和代表国民党新右派的蒋介石的接触与商谈 39

四、西方列强对当时局势的关注和金融业资产阶级的牵线 42

第三节 蒋介石逼金融家垫借巨款和金融家支持“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的发行 48

一、蒋介石以权逼借 48

二、“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的发行 50

第二章 “四行二局”信用体系的形成 53

第一节 财政金融状况和全国经济会议、财政会议的召开 53

一、财政困难,金融脆弱,通货流通情况混乱 53

二、1928年6月举行的全国经济会议和财政会议 55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建立及其早期业务 57

一、广州中央银行和汉口中央银行 57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 60

三、1935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垄断地位 62

第三节 1928—1935年中国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近代化 64

一、中国银行成为国际汇兑专业银行的经过 65

二、以国际汇兑为专业的中国银行的进取 66

三、经理外债的收付 68

四、扩大侨汇业务,支持侨资银行 69

五、在建设近代化银行过程中中国银行采取的其他措施 71

第四节 1928—1935年交通银行的变迁 73

一、成为发展全国实业的专业银行 73

二、在近代化进程中趑趄,在专业经营与综合经营中彷徨 75

第五节 1935年蒋介石政府依靠政权力量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攫取和置于直接支配之下 77

一、蒋介石垄断金融的思想根深蒂固 77

二、从蒋介石与孔祥熙来往的电报中看攫取中国银行的真相 78

三、交通银行被攫取的情况 81

第六节 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的设立以及邮政储金汇业局的改组 82

一、与蒋介石本人有特殊关系的中国农民银行 83

二、以购买军火出名的中央信托局 85

三、特殊金融机构——邮政储金汇业局 86

第七节 对几家民族资本银行的兼并与控制 87

一、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被兼并 88

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亦因发行准备不足而被兼并 89

三、规模相当大的中国实业银行亦被兼并 90

第三章 1927—1936年民族资本银行的发展和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 93

第一节 民族资本银行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基本情况 93

一、民族资本银行的发展概况 93

二、“南三行”和“北四行”的迅速发展及其经营管理的经验 95

第二节 现金集中沿海口岸和银行存款迅速增长,存银激增 106

一、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内地和农村经济凋敝造成内地现金流向沿海口岸 106

二、沿海口岸特别是上海的银行存款迅猛增长,存银激增 108

第三节 民族资本银行对民族工业贷款的扩大 111

一、工业放款扩大的一般情况 111

二、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工业企业的具体事例 113

三、关于银行与工业放款的关系 116

第四节 银行对公债、房地产的投资与买卖 121

一、公债与银行关系密切 121

二、银行与房地产 125

第五节 钱庄和信托公司的发展与变化 128

一、钱庄的发展与变化 128

二、信托公司的发展与受阻 139

第六节 上海金融市场的活跃和金融中心的形成 141

一、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141

二、上海于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为完全的金融中心 149

第七节 上海银行家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的变化 164

第四章 1927—1936年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新动向 171

第一节 从财政金融上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新建立的国民政府的态度 171

一、英国的所谓对华“新政策” 171

二、美国已居于对华贸易首位 173

三、日本对华侵略行动进一步凶相毕露 175

第二节 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继续扩张 177

一、外国资本在华的投资和发行的钞票 177

二、1927—1936年外国在华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变迁 181

第三节 外国在华银行业务活动的扩大和新的操纵手法 184

一、以汇丰银行为支柱的英商银行 185

二、以花旗银行为首的美商银行 191

三、家数最多的日商银行 200

四、其他在华外国银行 205

第四节 日军占领下东北地区货币金融体系的殖民地化 221

一、颁布并实施伪货币法,规定伪币与日元等价,成为日元的附庸 222

二、强行统制金融,搜刮民财,垄断信贷,支持军事工业生产 225

第五节 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的严重危害以及英、美、日三国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 227

一、美国白银政策引起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227

二、英、美、日三国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 231

第六节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扩大与金融业务 236

一、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扩大和投资额的增加 236

二、侨汇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的特殊作用 239

第七节 外国银行在华势力及与前期比较 240

一、从1936年存款额看在华外国银行的资力 241

二、由于金融功能作用的发挥,在华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潜力仍甚深厚 243

三、金融业本身是风险产业,在华外国银行在本时期退出市场的有十几家 246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阵营格局逐渐显现,中国货币金融当局愈益靠拢英、美银行 248

第五章 1935年的金融巨变——白银风潮、币制改革及其他 250

第一节 废两改元——币制改革的前期准备 251

一、废两改元的呼声由来已久 251

二、废两改元政策的实施 255

第二节 白银风潮 257

一、白银风潮的掀起——从银价跌落到银价上涨 258

二、白银风潮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与损害 263

第三节 币制改革前的各种议论和准备币制改革的几项活动 269

一、币制改革前的各种议论 269

二、征收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订立“君子协定”,争取英、美支援 273

三、1935年夏季起,币制改革方案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拟订 278

第四节 币制改革的实施 283

一、币制改革的内容 283

二、币制改革实施后国内外的反应 289

三、向美国售银,充实法币的外汇储备 296

四、币制改革后1936年的经济金融情况 298

第五节 垄断的又一措施——“统一公债”的发行 303

一、1931年以前发行的公债 303

二、1932年的公债延期还本付息 306

三、为金融垄断创造条件的金融公债和“统一公债”的发行 308

第六章 抗日战争初期和沦陷区的金融 314

第一节 全面抗日战争初期的金融 314

一、七七事变后,“四行”现银南运、钞票内移,准备应战 315

二、《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及其实施 319

三、抗日战争初期货币发行和金融运行概况 325

第二节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外汇审核的开始 330

一、外汇审核办法的实施和法币兑外汇价的波动 330

二、证券市场的剧烈动荡 335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沦陷区殖民掠夺的深化 339

一、日本全面控制下的东北沦陷区的金融 339

二、伪满洲中央银行利用发行伪满钞券进行经济掠夺 342

第四节 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概况 345

一、伪华北联合准备银行的设立和伪联银券的发行 345

二、日本对华北金融控制的深化 350

第五节 “孤岛”时期上海金融业的畸形繁荣和商业经营的盛行 355

一、游资充斥,“孤岛”仍是资金的集散地 355

二、银行在通货膨胀中直接从事商业经营 358

第六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沦陷区的上海的金融 360

一、日籍银行独霸天下 361

二、日军接管“四行”,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停业,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日伪控制下“复业” 363

三、为社会投机服务的大批小银行、小钱庄出现 366

第七节 伪中央储备银行势力扩张和伪中储券广泛流通于华中和华南 367

一、伪中储券的初期发行和收兑法币 367

二、伪中储券供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任意支用 370

三、巨额贷款支持日军抢购物资 373

四、伪中储券在华中、华南地区推广发行 374

五、伪中储券经历严重通货膨胀后崩溃 375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银行的扩张和加强垄断 377

第一节 战时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 377

一、战争初期的财政收支和货币流通概况 377

二、战时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 379

第二节 四联总处的成立及其活动,金融垄断体系的进一步扩大 384

一、由战事初起时的“四行”联合贴放组织到四联总处 384

二、四联总处的日常运作和贯彻金融政策有关的特种业务 388

三、中央银行通过四联总处加强在“四行”中的地位 391

四、四联总处的所作所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93

第三节 英、美支持下维持法币汇价的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成立 395

一、中英平准基金委员会 395

二、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 398

第四节 “四行”的信用扩张和助长官僚资本企业的扩展 405

一、“四行”在西南、西北地区增设机构,广吸存款 405

二、“四行”以大量信贷资金扶植官僚资本企业的扩张 412

第五节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贷款援助,美金储蓄券、美金公债的发行和黄金存款的举办 421

一、1942年5亿美元借款获得成功 421

二、发行美金节约建国储蓄券1亿美元 424

三、发行“民国31年同盟胜利美金公债”1亿美元 427

四、在美国购入黄金2.2亿美元和法币折合黄金存款的举办 431

第六节 民族资本银行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立分支行及其业务活动 434

一、抗日战争时期大型民族资本银行在大后方设立分支行 434

二、战时民族资本银行在西南、西北各省的业务经营 441

第七节 战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贷款 448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农村金融机构的演变 448

二、国民党统治区农贷业务的扩展和农贷额的增长 451

三、关于农业金融的地位和农贷业务的作用 457

第八节 战时通货膨胀的历程和程度 460

一、抗战期间法币发行额猛增,通货膨胀逐渐严重 460

二、战时通货膨胀程度的衡量与测量 465

第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蒋管区恶性通货膨胀的剧烈发展和货币金融制度的全面崩溃 471

第一节 日本投降后,美国在中国居于特殊地位,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亦以美国的银行最具优势 471

一、美国势力渗透国民党统治区各个方面 471

二、外国金融机构在华势力的消长 473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对敌伪金融机构的接收和对私营行庄停业或复业的处理 476

一、对敌性金融机构的接收与整理 477

二、对私营金融机构的整理 479

三、金融机构家数又见高峰 480

四、对敌伪钞券的处理 481

五、关于敌伪产业的接收与处理 483

第三节 官僚资本银行的金融垄断达到了最高峰,独占外汇与黄金,存放款业务占绝大比重 485

一、国家行局的人事变动 485

二、国家行局战后存款余额占全国银行存款余额的八九成 489

三、国家行局的巨额资金投放 492

第四节 《中央银行管理外汇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外汇市场的开放及黄金的抛售 496

一、调整汇率,开放外汇市场,外贸入超惊人 496

二、抛售黄金和黄金风潮的爆发 500

三、战后的所谓“美援” 506

第五节 民族资本银行融资功能衰退,为社会上的投机活动办理结算与出纳 510

一、通货膨胀和官僚资本垄断双重压力下,民族资本银行存款比重锐减,资力削弱,已无力支持民族工业 510

二、商业银行热衷于非正当经营并为社会上投机者办理结算和出纳 515

第六节 恶性通货膨胀的剧烈发展和对劳动人民的严重危害 518

一、战后通货膨胀未能抑制,反而变本加厉,法币终于崩溃 518

二、通货膨胀对劳动人民的危害 525

三、在吸取历史教训时,更应看到通货膨胀到了恶性阶段就极难遏制 528

第七节 法币崩溃和金圆券的出笼——又一次对人民的金银搜刮 529

一、反动的币制改革——金圆券的出笼 529

二、掠夺人民的金、银和外币 534

三、管制失败,物价飞涨,金圆券崩溃 536

第八节 国家垄断资本货币金融体系的崩溃与瓦解 546

一、垂死挣扎,蒋介石下令劫运黄金到台湾 546

二、土崩瓦解,官僚资本银行负责人纷纷逃离大陆 549

大事记 553

后记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