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肝脏基础 1
第一节 肝脏解剖学 1
一、肝的形态 1
二、肝脏位置与毗邻 2
三、肝脏分叶与分段 2
四、肝脏的血管 3
五、肝管系统 5
六、肝脏淋巴管 5
七、肝脏的神经 5
八、胆囊 5
第二节 肝脏组织学 5
一、胚胎及干细胞 6
二、肝小叶 7
三、门管小叶 8
四、肝腺泡 8
五、肝细胞 9
六、门管区 15
七、肝血窦 16
八、血窦壁内皮细胞 16
九、血窦壁Kupffer细胞 16
十、胆管上皮细胞 17
十一、肝星状细胞 17
十二、肝内细胞的“社会性” 18
第三节 肝脏的生理生化 19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9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21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3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25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25
六、肝脏生物转化作用 25
七、肝的胆汁代谢 26
八、胆汁酸的代谢 26
九、胆色素的代谢 27
第2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31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31
一、乙型肝炎病毒简史 31
二、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 32
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33
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41
五、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 43
六、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 45
七、乙型肝炎病毒的准种特点 47
八、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 48
第二节 人体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表现 48
一、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 48
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49
三、无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49
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症患者 54
五、乙型肝炎病毒低水平感染 54
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外表现 57
第三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60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率 60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源 62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62
四、易感者及高危人群 69
第3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74
第一节 发病机制 74
一、免疫损伤机制 74
二、免疫清除机制 75
三、非细胞溶解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控制 76
四、Th1/Th2失衡与肝病 77
五、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机制 78
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机制 79
七、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83
八、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发生的机制 85
九、乙型病毒性肝炎出血倾向的机制 85
十、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发生机制 85
十一、腹水发生机制 87
十二、肝肺综合征发生机制 87
十三、肝肾综合征发生机制 87
十四、继发感染发生机制 87
第二节 病理改变 87
一、急性轻型肝炎 88
二、淤胆型肝炎 88
三、慢性肝炎 88
四、重型肝炎 90
五、肝硬化 90
六、无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90
第4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92
第一节 临床表现 92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92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 92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93
四、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 96
五、淤胆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97
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98
七、无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 99
八、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99
九、妊娠期乙型病毒性肝炎 99
十、老年期乙型病毒性肝炎 100
十一、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 101
第二节 并发症 102
一、肝源性糖尿病 102
二、脂肪肝 103
三、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103
四、肝癌 103
五、脾功能亢进 104
六、消化性溃疡 104
七、腹泻 104
八、低血糖症 105
九、神经系统疾病 105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106
一、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类型 106
二、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 107
三、丙型肝炎病毒 109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114
五、5种病毒性肝炎特征 121
六、人免疫缺陷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122
第5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实验室、肝脏组织及影像学检查 125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125
一、血清病毒标志物 125
二、血清生化学检查 132
三、胆红素 133
四、转氨酶 135
五、相关血清酶 141
六、甲胎蛋白 143
七、白蛋白与球蛋白 144
八、胆汁酸与(尿液)尿胆原 146
九、凝血酶原时间 147
十、胆碱酯酶 148
十一、胆固醇 148
第二节 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148
一、肝活检的适应证 149
二、肝活检的禁忌证 149
三、注意事项 149
四、肝活检的方法与操作程序 149
五、并发症与病死率 151
六、成功率与应用价值 151
第三节 肝脏影像学检查 152
一、B型超声 153
二、Doppler超声 154
三、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 155
四、磁共振成像(MRI) 158
五、肝脏影像主要用途 159
第6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162
第一节 临床诊断 162
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162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163
三、携带者的临床诊断 163
四、隐匿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164
五、淤胆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164
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 164
七、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 166
第二节 鉴别诊断 170
一、药物性肝病 170
二、急性结石性胆管炎 171
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71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 172
五、脂肪肝 173
六、急性妊娠脂肪肝 174
七、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175
八、胆管梗阻 176
九、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78
十、钩端螺旋体病 179
十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179
十二、流行性出血热 180
十三、肝豆状核变性 180
十四、Reye综合征 180
十五、柏-查综合征 181
十六、柯萨奇病毒性肝炎 181
十七、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181
十八、缺血性肝炎 182
十九、肝结核 182
二十、肝脏淤血 184
二十一、成人斯蒂尔病 184
第7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87
第一节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87
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理治疗 187
二、适当休息及均衡营养治疗 188
三、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190
第二节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94
一、抗肝细胞损害治疗 194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疗 198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与方法 206
四、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10
五、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20
六、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35
第8章 肝衰竭治疗 239
第一节 肝衰竭概述 239
一、病因 240
二、分型 240
三、发病机制 24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42
一、常见的临床表现 242
二、并发症 245
第三节 分期、组织病理学表现及诊断 252
一、分期及组织病理学表现 252
二、诊断 253
第四节 治疗 254
一、基本原则 254
二、基础治疗 254
三、病因治疗 255
四、免疫调节治疗 256
五、促进肝细胞再生治疗 256
六、抗内毒素治疗 258
七、抗感染治疗 259
八、肝性脑病的治疗 263
九、并发脑水肿的治疗 266
十、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267
十一、肝肺综合征的治疗 271
十二、人工肝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 272
十三、肝移植治疗肝衰竭 275
第9章 HBV、HBsAg携带者及肝纤维化的治疗 281
第一节 慢性HBV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治疗 281
一、抗HBV治疗的必要性 281
二、对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方案 281
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抗病毒治疗 282
第二节 肝纤维化的治疗 283
一、肝纤维化治疗的意义 283
二、除去肝损伤病因治疗 283
三、缓解炎症损害治疗 284
四、抑制星状细胞激活治疗 285
五、前列腺素类治疗 285
六、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 285
第10章 肝硬化 287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287
一、病因 287
二、发病机制 288
第二节 病理生理及病理变化 289
一、病理生理 289
二、病理变化 293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294
一、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94
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298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300
第四节 治疗 300
一、乐观的情绪是缓解病情延长代偿期的先决条件 301
二、均衡的营养是缓解病情延长代偿期的物质基础 301
三、一般治疗 304
四、病因治疗 304
五、一般支持治疗 305
六、肝硬化的对症治疗 305
七、并发症的抢救治疗 307
第五节 预防出血和细菌性腹膜炎 311
一、首次出血的预防 311
二、再次出血的预防 313
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14
第11章 胆汁淤积、脂肪肝和肝癌的治疗 316
第一节 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 316
一、合理的营养及支持治疗 316
二、药物治疗 316
第二节 脂肪肝的治疗 319
一、消除病因治疗 319
二、调整饮食 320
三、运动疗法 320
四、药物治疗 320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322
一、治疗原则 322
二、手术治疗 323
三、介入治疗和微创治疗 323
四、聚焦超声治疗和放疗 324
五、化疗 324
六、中医治疗 326
七、免疫治疗和肝移植 326
八、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性治疗 327
第12章 中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329
第一节 中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与临床症状及分型 329
一、中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329
二、临床症状及分型 329
第二节 治疗法则和方药 330
一、治疗法则 330
二、治疗方药 333
第三节 治疗肝炎的部分单味中草药 339
一、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 339
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部分中草药 349
第四节 治疗肝炎的部分中药制剂 356
一、以水飞蓟为主的中药制剂 356
二、以甘草为主的中药制剂 358
三、含五味子的中药制剂 361
四、含苦参素的中药制剂 362
五、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部分中药片剂和胶囊制剂 363
六、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部分中药冲剂及中药丸剂 366
七、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部分中药注射剂 368
八、对现有的治疗肝炎中药制剂评价 370
第13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及预防 373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373
一、人工肝治疗中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73
二、对肝衰竭患者的监护 374
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护理干预 374
四、对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375
五、对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375
六、妊娠期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376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376
一、控制传染源 377
二、切断传播途径 378
三、保护易感人群 382
四、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垂直传播的综合措施 387
附录A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指南(2008版简介) 390
附录B 缩写词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