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思路 2
1.1.1 大学组织制度的内涵 2
1.1.2 研究思路 7
1.2 研究综述 9
1.2.1 基层学术组织制度的一般研究 9
1.2.2 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 11
1.2.3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13
1.2.4 国家实验室委托代理治理结构研究 15
1.3 研究方法 16
1.3.1 文献分析法 16
1.3.2 实证研究方法 16
1.3.3 比较法 17
1.3.4 案例分析法 17
第1部分 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第2章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演变 21
2.1 西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22
2.1.1 中世纪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 22
2.1.2 近现代西方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 24
2.1.3 现代西方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 25
2.2 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演变 26
2.2.1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 27
2.2.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 27
2.3 时代发展的呼唤与大学的应答 32
2.3.1 时代发展及其带来的挑战 32
2.3.2 各国政府和大学对挑战的应答 33
第3章 世界一流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以美国为例 37
3.1 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模式概述 37
3.1.1 组织类型 37
3.1.2 结构模式 39
3.1.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0
3.1.4 组织文化 43
3.2 哈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模式的案例研究 44
3.2.1 历史沿革 44
3.2.2 组织类型 45
3.2.3 结构模式 46
3.2.4 运行机制 48
3.2.5 哈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特征 49
第4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状 51
4.1 主要组织形式及其职能定位 51
4.1.1 学系 51
4.1.2 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院 52
4.1.3 产学研结合的基层学术组织 53
4.1.4 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53
4.1.5 其他非常态学术组织形式 54
4.2 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分类 55
4.2.1 清晰型或划一型 55
4.2.2 单一型 55
4.2.3 灵活型 56
4.3 管理体制 58
4.3.1 外部管理体制 58
4.3.2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60
4.4 运行机制 61
4.4.1 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置与撤销机制 61
4.4.2 人事运行机制 63
4.4.3 学术决策机制 65
4.4.4 财务运行机制 66
4.4.5 仪器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管理 67
第5章 北京地区8所“985工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 68
5.1 8所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68
5.2 8所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状 69
5.2.1 北京大学 69
5.2.2 清华大学 71
5.2.3 北京师范大学 73
5.2.4 中国人民大学 74
5.2.5 中国农业大学 76
5.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6
5.2.7 北京理工大学 77
5.2.8 中央民族大学 78
5.3 8所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特征 78
5.3.1 日益多样化是这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的共同趋势 79
5.3.2 基层学术组织的行政职能进一步削弱,学术中心的地位正在加强 79
5.3.3 十分重视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79
第6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成就与问题 81
6.1 改革缘由 81
6.1.1 职能定位上的不适应 81
6.1.2 组织模式上的不适应 81
6.1.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不适应 81
6.1.4 与其他社会经济文化部门之间关系上的不适应 82
6.2 改革模式 82
6.2.1 研究所模式 82
6.2.2 面向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模式 84
6.2.3 产学研结合的基层学术组织模式 84
6.2.4 学科特区模式 85
6.2.5 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创新团队 85
6.3 业已取得的改革成绩 85
6.3.1 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模式正在由单一变得日益多样化 86
6.3.2 组织职能定位更加理性化 87
6.3.3 运行机制更加强调竞争、开放、灵活 87
6.3.4 改革日益注重学术本位和回应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 88
6.4 存在的问题 88
第7章 理论探讨和改革建议 94
7.1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实逻辑基础 94
7.1.1 学科目录逻辑 94
7.1.2 问题逻辑 95
7.1.3 单位逻辑 97
7.1.4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逻辑基础的反思和重建 98
7.2 有效基层学术组织的特征分析 101
7.2.1 有效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应该具有多样性 102
7.2.2 有效的基层学术组织应该是自我治理(self-governing)的组织 103
7.2.3 有效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应该具有学术至上的文化氛围 105
7.2.4 有效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应该是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运作的组织 106
7.3 改革建议 109
7.3.1 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模式改革 109
7.3.2 管理体制改革 110
7.3.3 运行机制改革 110
第2部分 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研究第8章 国内外平台和基地建设比较研究 115
8.1 概念界定与辨析 115
8.1.1 平台和基地概念提出的背景 115
8.1.2 平台和基地的实质内涵 116
8.1.3 平台和基地对应的国外大学学术组织形式 117
8.2 国内其他大学平台/基地建设现状 118
8.2.1 概述 118
8.2.2 案例研究 120
8.2.3 组织结构模式 127
8.2.4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29
8.3 国外著名大学平台/基地建设情况 130
8.3.1 哈佛大学 131
8.3.2 剑桥大学 131
8.3.3 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 133
8.4 国内外大学平台/基地建设经验与启示 133
第9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137
9.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137
9.1.1 概况 137
9.1.2 已有基础分析 138
9.1.3 案例研究:航空航天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科技创新平台 139
9.1.4 优势与问题分析 140
9.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策建议 141
第3部分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147
第10章 国内外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147
10.1 概念界定与辨析 147
10.1.1 概念提出的背景 147
10.1.2 创新团队的内涵 150
10.1.3 大学科研团队与传统基层学术组织的异同 153
10.2 国内部分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155
10.2.1 概况 155
10.2.2 案例研究 156
10.3 国外大学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160
10.3.1 概况 160
10.3.2 案例研究 161
10.4 国内外大学科研团队建设经验与启示 162
第11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现状 165
1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现状调查 165
11.1.1 真团队和绩优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165
11.1.2 问卷设计与实施 166
11.1.3 调查统计结果 168
11.1.4 讨论 170
1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对策建议 171
第12章 以系统化改革推动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174
12.1 平台与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174
12.1.1 科技创新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174
12.1.2 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176
12.2 平台和团队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 177
12.2.1 理念系统 177
12.2.2 治理系统 179
12.2.3 文化系统 183
第4部分 研究型大学委托代理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第13章 美国国家实验室概况 189
13.1 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概况 189
13.2 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概况 190
13.3 美国研究型大学国家实验室的重大成就 193
第14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 195
14.1 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 195
14.2 政府、大学和实验室之间的关系 197
14.3 美国研究型大学国家实验室的内部运行机制 197
第15章 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02
15.1 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202
15.2 我国国家实验室的成就 204
15.3 我国大学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 207
15.4 我国大学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208
15.5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未来趋势 209
15.5.1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0
15.5.2 对策与思考 213
结语 216
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