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走向“新时期”的历史轨迹 3
第一章 醒来的“现代性” 3
第一节 “边缘”的崛起 3
第二节 从重“私欲”到“开民智” 7
第三节 无可回避的总主题 12
第四节 桐城派的悲凉 14
第二章 “长城”变奏曲 18
第一节 “创造个新鲜的太阳” 19
第二节 从“阶级”到“国防” 27
第三节 “残花”开过之后 38
第三章 “民族”与“阶级”的话语转换 56
第一节 “工农兵”里的“民族”话语 56
第二节 “两个我”的斗争 61
第三节 “阶级”:合法化的足音 68
第四节 暖水屯上的多声部 71
第四章 无边的“我们” 89
第一节 “我们工程” 89
第二节 无边的“我们” 91
第三节 从《艳阳天》到《金光大道》 100
第四节 “样板”的“戏” 111
第二编 “人”与叙事的转型 121
第五章 借火的仪式 121
第一节 从“民”到“人”的历史跨越 121
第二节 人的声音:似曾相识、不曾相识 125
第三节 人:从何处解放 128
第四节 “我们工程”里“人”的声音 130
第六章 “我爱每一片绿叶” 138
第一节 展露伤痕与理性启蒙:“人”的出现 138
第二节 苦难叙述与身份认同:人的确立 142
第三节 人的主体性与文学的主体性 147
第七章 “人”的叙事者 153
第一节 精英叙事:语境与心境 153
第二节 “说”与“听”的权利关系 158
第三节 说“心灵”者的心灵 162
第三编 “现代”与叙事的转型 169
第八章 与“现代性”的对话之路 169
第一节 误读:“个人主义”登陆之后 169
第二节 留学生阵营的不同选择 172
第三节 学衡派的“学”与“衡” 176
第四节 “现代派”的“现代” 181
第九章 “你别无选择” 186
第一节 “现代主义”的生成语境 186
第二节 “孟加拉虎”对叙事的进入 190
第三节 “人”与“情绪”在叙事中的置换 195
第四节 荒诞叙述与叙述荒诞 198
第十章 同一个世纪,不同的“现代” 204
第一节 现代主义:现代的叛逆者 205
第二节 中国现代主义的冲动和阻力 208
第三节 论争:现代主义的演进 209
第四节 与“人道”话语同谋 212
第四编 “后现代”与叙事转型 219
第十一章 叙事的挑战 219
第一节 “后现代”的浮出 219
第二节 叙事圈套的震撼 221
第三节 制造断裂 224
第四节 营建迷宫 228
第五节 消解界限 231
第六节 互文本与痕迹 235
第十二章 “女性”的觉醒 239
第一节 从“人”到“女人” 239
第二节 理论操练:女性主义的叙事探索 242
第三节 文本实践:女性主义的叙事轨迹 245
第四节 反思“女性”:超性别意识的建构 254
第十三章 “个人化”叙事 259
第一节 从“阶级”到“精英”到“个人”的历程 260
第二节 “个人”的兴起与被关注 267
第三节 “个人”与“欲望” 272
第四节 个人化叙事的洞见与盲视 277
第十四章 理论的操练 281
第一节 宣战的雄心与底气 281
第二节 “走出西方”的悖论 287
第三节 知识分子:位置与心态 290
第四节 寻找问题 293
第五编 建设中国的“现代” 299
第十五章 “问题”的诱惑 299
第一节 现实的冲击 299
第二节 都市的无奈 305
第三节 面对生死的抉择 312
第十六章 走出他人话语 319
第一节 历史转型期的文化焦虑 319
第二节 超越对立的多元主义 326
第三节 黑烟的诉说:在反抗“现代性”中建设“现代性” 328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