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被研究中的植物社会学学派 1
第一节 植物社会学学派在世界地植物学学派中的地位 1
一、地植物学学派及其形成 1
二、世界四大著名的地植物学学派 3
三、植物社会学学派在诸学派中的地位 6
第二节 植物社会学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7
一、萌芽时期 8
二、形成时期 8
三、发展时期 9
四、植物社会学学派在中国的简况 11
第二章 植物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14
第一节 关于植被与植物群落 14
一、植被与植物群落 14
二、植被与植物区系 16
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6
四、植物群落的共性特征 17
第二节 植物群丛的假说与理论 19
一、植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植物群丛 19
二、植物种在确定群丛时的价值论 20
三、群丛与植物分类学中“种”的比拟 21
四、植物群丛分布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21
第三节 植被类型的植物群落特征种理论 22
一、特征种的植物社会学重要性理论 22
二、特征种的存在与群落生境条件的关系 23
三、植物群丛中特征种存在的原因 24
四、特征种理论的要点 26
五、特征种与特征种结合 26
第四节 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成分的性质 27
一、特征种、伴生种、外来种 27
二、诊断种、区别种、特有种、标志种 28
三、优势种、亚优势种、伴随种、偶见种 29
四、建群种、衰退种、破坏种 30
第三章 分析特征和综合特征的理论和方法规范 31
第一节 植物群落研究中质的分析特征 31
一、分析特征和综合特征的概念 31
二、区分分析特征中的质和量的特征 31
三、分析特征中的种类成分和成层性 32
四、分析特征中的周期性和生活力 34
五、分析特征中的生活型、生长型、生态类型 35
六、分析特征中的根型、叶型 37
第二节 植物群落研究中量的分析特征 39
一、分析特征中的多度、盖度、群集度 39
二、分析特征中的多优度、多优度·群集度 41
三、分析特征中的高度、体积、重量 42
四、分析特征中的密度、频度 44
第三节 植物群落研究中的综合特征 45
一、综合特征的概念 45
二、综合特征中的存在度和恒有度 46
三、综合特征中的确限度 47
四、综合特征中的盖度系数 48
五、综合特征中的多优度幅、存盖系数 49
六、综合特征中的生活型谱、生长型谱、生态类型谱 50
七、综合特征中的叶型谱、根型谱 52
第四章 植物社会学的植被分类系统 54
第一节 植物社会学植被分类的特色 54
一、植被分类的基本特色 54
二、重视植被分类 54
三、由下至上的分类顺序 55
四、重视确定群丛和建立群丛表 55
五、有等级分明的分类系统和多次排表技术 55
六、以确限度为判别、以诊断种为依据的分类 56
第二节 植被分类的系统与单位 56
一、群丛以上的单位 56
二、群丛以下的单位 59
第三节 分类系统各单位的命名特点 60
一、命名法规形成的历史和命名原则 60
二、命名的法规 61
第五章 野外植被调查法 63
第一节 路线踏查法 63
一、踏查目的及准备工作 63
二、踏查方法 64
三、踏查资料的使用 65
第二节 样地大小的最小面积法 66
一、测最小面积的目的 66
二、最小面积测算的种-面积曲线法 67
三、各植被类型的取样面积 68
第三节 定点取样法 69
一、定点取样的类型 69
二、取样方式:方形、圆形、线带形 70
三、取样的数目与布局 71
四、取样与边界 71
五、定点取样的一般原则和经验 72
第四节 样地记录法 72
一、样地记录法的格式 72
二、植物群落生境的记录法 73
三、样地内植物种类的记录法 77
第五节 多优度与群集度打分法 83
一、多优度的打分法 83
二、群集度的打分法 85
三、多优度·群集度的结合打分法 86
第六节 生活力与周期性的表示法 87
一、生活力的表示法 87
二、周期性的表示法 88
第七节 植物群落中盖度、高度、结构等的记述法 89
一、总盖度、高度、盖度、层高度的估测法 89
二、植物种的高度、粗度及其他情况记述法 89
三、群落垂直结构剖面图的绘制 90
四、群落水平结构平面图的绘制 95
第六章 植被资料整理统计列表法 98
第一节 存在度与盖度系数表示法 98
一、存在度的表示法 98
二、盖度系数的表示法 101
第二节 生长型谱、生活型谱和叶型谱的表达法 104
一、生长型谱的表达法 104
二、生活型谱的表达法 106
三、叶型谱的表达法 107
第三节 群落各种类成分确限度大小确定法 109
一、确限度规范和确定标准 109
二、确定确限度的前提与要求 111
三、提高确限度确定的标准 112
第四节 初定植物群落类型的列表法 112
一、群落类型的详式样地综合表 113
二、群落类型的简式样地综合表 113
第七章 植被分类法 119
第一节 植被的分类系统建立法 119
一、植被分类基本单位群丛的确定法 119
二、群丛以上分类单位确定法 121
三、群丛以下分类单位确定法 123
四、各分类单位命名法举例 125
第二节 区域植被分类综合表编排法 127
一、群落基本单位初表编排法 127
二、存在度盖度系数表编排法 128
三、各级植被分类系统表编排法 132
第三节 显示群落特征的群丛表编排法 143
一、群丛表在植被研究的意义 143
二、植物社会学的群丛表编排法 143
第八章 区域植被植物区系成分统计法 152
第一节 植物区系成分统计的植物社会学意义 152
一、与法瑞学派强调植物种类成分分析相一致 152
二、区域植被植物社会学研究的补充 152
第二节 各级植物区系成分的统计法 153
一、属级植物区系成分统计 154
二、种级植物区系成分统计 162
三、科级植物区系成分统计 164
第三节 区域植被植物区系标志种统计法 167
一、植物区系标志种与植物群落特征种的区别 167
二、植物区系标志种的分级与统计 168
参考文献 170
术语(附外文)分章集编与索引 175
附录一 植物生活型的分类系统 187
附录二 植被分类系统和单位 196
附录三 3至20个样地的盖度系数表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