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配棉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兆宝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6458399
  • 页数:1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现代配棉技术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了HVI指标及其运用,通过原棉品质评价模型、配棉技术经济模型和纱线质量预测模型,开发了面向工程技术人员的配棉技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该软件可与HVI测试仪、纱线质量测试仪实现网络一体化。本书以面向纺织生产实际为出发点,在反映科学前沿,体现前瞻性的同时,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科学规范。本书可作为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纺织院校师生参考用书。

第1章 引言 1

1.1配棉问题综述 1

1.2国内外配棉技术发展背景 1

1.3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3

第2章 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 6

2.1概述 6

2.1.1美国USTER HVI 1000大容量纤维测试仪 7

2.1.1.1长度/强度模块 7

2.1.1.2马克隆值模块 8

2.1.1.3颜色和杂质模块 8

2.1.2印度PREMIER ART大容量纤维测试仪 9

2.1.2.1长度和强度测试模块 9

2.1.2.2马克隆值测试模块 10

2.1.2.3色泽和光学测量杂质模块 10

2.1.3中国陕西长岭XJ128型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 10

2.1.3.1系统组成与特点 11

2.1.3.2测试原理和指标 11

2.1.3.3 XJ128的性能指标 12

2.2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测试指标与解释 13

2.2.1长度指标 13

2.2.1.1平均长度 13

2.2.1.2上半部平均长度 13

2.2.1.3长度整齐度指数 14

2.2.1.4短纤维指数 14

2.2.2强伸度指标 14

2.2.2.1断裂比强度 14

2.2.2.2断裂伸长率 15

2.2.3马克隆值指标 15

2.2.3.1马克隆值 15

2.2.3.2成熟度指数 15

2.2.4颜色指标 15

2.2.4.1反射率 15

2.2.4.2黄度 16

2.2.4.3色特征级 16

2.2.5杂质指标 16

2.2.5.1杂质数量 16

2.2.5.2杂质面积 17

2.2.5.3杂质级 17

2.2.5.4棉结 17

2.2.6其他指标 17

2.2.6.1回潮率 17

2.2.6.2荧光度 17

2.2.6.3纺纱均匀性指数 18

2.3仪器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比较 18

2.3.1质量指标设置的异同 18

2.3.2质量指标分级规定的异同 18

2.3.3批与抽样比例的比较 19

2.4 HVI指标与常规测试指标的相关分析 19

2.5 USTER HVI棉纤维部分统计值(2007) 21

第3章 原棉品质评价模型 24

3.1原棉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 25

3.1.1上半部长度 32

3.1.2整齐度指数 32

3.1.3断裂比强度 32

3.1.4马克隆值 32

3.2原棉技术品级评价模型 32

3.2.1技术品级分级特征值 33

3.2.2技术品级内在质量评价 35

3.2.3技术品级外观质量评价 36

3.3技术品级的应用 38

3.3.1原棉分类组批管理 38

3.3.2制订配棉技术标准和配棉实施方案 40

第4章 配棉技术经济模型 42

4.1配棉技术概述 42

4.1.1配棉的目的 42

4.1.1.1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 42

4.1.1.2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42

4.1.1.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43

4.1.2配棉原则 43

4.1.3配棉成分的选用 44

4.1.3.1根据成纱种类和要求选配原棉 44

4.1.3.2根据纱线的质量指标选用原棉 45

4.1.4配棉方法 46

4.1.4.1原棉的分类 47

4.1.4.2原棉的排队 47

4.1.5混棉均匀度控制 49

4.1.5.1圆盘式抓棉机 50

4.1.5.2往复式抓棉机 50

4.1.6纯棉色纺纱配棉 51

4.1.6.1棉包混和 52

4.1.6.2梳棉混和 52

4.1.6.3并条混合 52

4.1.6.4粗纱混合 53

4.1.7配棉成本管理 54

4.1.7.1消耗定额的制订方法 54

4.1.7.2影响配棉成本的技术因素 54

4.1.7.3降低用棉成本的途径 56

4.2配棉模型的建立 57

4.2.1建模分析 57

4.2.2配棉模型 58

4.2.3模型的求解 58

4.2.4模型的优化 60

4.2.4.1混棉品质指标约束 60

4.2.4.2成纱质量预测值约束 60

4.2.4.3混棉成本约束 60

4.2.5配棉接批棉的处理方法 60

4.3配棉方案评价 62

4.3.1变异系数CV 62

4.3.2偏态与峰度 62

第5章 纱线质量预测模型 67

5.1棉纱线主要质量指标 67

5.1.1线密度 67

5.1.2重量偏差 67

5.1.3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和最低断裂强力 67

5.1.4条干均匀度 67

5.1.5棉结、杂质粒数 68

5.1.6纱疵 68

5.1.7毛羽 68

5.2棉本色纱线国家与纺织行业标准 69

5.2.1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69

5.2.2针织用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72

5.2.3气流纺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74

5.3乌斯特2007年公报的棉纱质量水平 76

5.4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 82

5.5成纱质量预测模型的优化思路 85

5.5.1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 85

5.5.2预测模型优化 86

5.5.3成纱质量预测模型自变量的确定 88

第6章 配棉程序设计与实证分析 90

6.1系统总体结构 90

6.1.1系统的特点 90

6.1.1.1统计分析方法 90

6.1.1.2预测分析方法 90

6.1.1.3优化分析方法 90

6.1.2系统的构成与体系结构 90

6.2数据库设计与维护 92

6.2.1配棉类别数据库 92

6.2.2原棉数据库维护 93

6.2.3原棉综合评判与分类 95

6.3模型库、方法库管理与应用 99

6.3.1纱线质量预测与管理 99

6.3.1.1预测功能 100

6.3.1.2管理功能 105

6.3.2配棉优选与方案评价 109

6.3.2.1自动输入上期混棉平均指标 110

6.3.2.2建立配棉初始方案库 111

6.3.2.3配棉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111

6.3.2.4处理接批棉形成配棉方案 113

6.3.2.5配棉实施方案质量评价 113

6.4配棉与质量历史资料 117

6.4.1面向主题性 117

6.4.2数据的集成性 118

6.4.3数据的时变性 118

参考文献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