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针灸甲乙经 典藏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晋)皇甫谧编集;黄龙祥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117247045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自面市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本次是我们从106种古籍中选出30种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1、本次选出的古籍为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订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记和注释。4、在装祯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风格的基础上,以精装版面市,在版式上也为了方便读者而重新设计。《针灸甲乙经》系晋代名医皇甫谧编集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该书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十二卷。

卷之一 1

精神五脏第一 1

五脏变腧第二 4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5

五脏五官第四 7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8

十二原第六 12

十二经水第七 13

四海第八、 15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 16

营气第十 19

营卫三焦第十一 20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22

津液五别第十三 24

奇邪血络第十四 25

五色第十五 26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29

卷之二 36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 36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 44

奇经八、脉第二 51

脉度第三 54

十二经标本第四 55

经脉根结第五 57

经筋第六 59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63

卷之三 67

总计六百五十四穴 67

单四十八穴,双三百零八穴 67

头直鼻中发际旁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67

神庭 67

曲差 67

本神 67

头维 67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68

上星 68

囟会 68

前顶 68

百会 68

后顶 68

强间 68

脑户 68

风府 69

头直夹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69

五处 69

承光 69

通天 69

络却 69

玉枕 69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 70

临泣 70

目窗 70

正营 70

承灵 70

脑空 70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70

天冲 70

率谷 71

曲鬓 71

浮白 71

窍阴 71

完骨 71

头自发际中央旁行凡五穴第六 71

喑门 71

天柱 71

风池 71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行至脊骶凡十一穴第七 72

大椎 72

陶道 72

身柱 72

神道 72

至阳 72

筋缩 72

脊中 72

悬枢 73

命门 73

腰俞 73

长强 73

背自第一椎两旁夹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73

大杼 74

风门 74

肺俞 74

心俞 74

膈俞 74

肝俞 74

胆俞 74

脾俞 74

胃俞 74

三焦俞 74

肾俞 75

大肠俞 75

小肠俞 75

膀胱俞 75

中膂俞 75

白环俞 75

上髎 75

次髎 75

中髎 75

下髎 75

会阳 76

背自第二椎两旁夹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旁夹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76

附分 76

魄户 76

神堂 76

譩譆 76

膈关 76

魂门 76

阳纲 77

意舍 77

胃仓 77

育门 77

志室 77

胞育 77

秩边 77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77

悬颅 77

颔厌 78

悬厘 78

阳白 78

攒竹 78

丝竹空 78

睛明 78

瞳子髎 78

承泣 78

四白 79

颧髎 79

素髎 79

迎香 79

巨髎 79

禾髎 79

水沟 79

兑端 79

龈交 79

地仓 79

承浆 79

颊车 80

大迎 80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80

上关 80

下关 80

耳门 80

和髎 80

听会 80

听宫 81

角孙 81

瘈脉 81

颅息 81

翳风 81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81

廉泉 81

人迎 81

天窗 82

天? 82

天容 82

水突 82

气舍 82

扶突 82

天鼎 82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82

肩井 82

肩贞 82

巨骨 83

天髎 83

肩髃 83

肩髎 83

臑俞 83

秉风 83

天宗 83

肩外俞 83

肩中俞 83

曲垣 83

缺盆 84

臑会 84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84

天突 84

璇玑 84

华盖 84

紫宫 84

玉堂 84

膻中 85

中庭 85

胸自输府夹任脉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85

输府 85

彧中 85

神藏 85

灵墟 85

神封 85

步廊 85

胸自气户夹输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86

气户 86

库房 86

屋翳 86

膺窗 86

乳中 86

乳根 86

胸自云门夹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87

云门 87

中府 87

周荣 87

胸乡 87

天溪 87

食窦 87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88

渊腋 88

大包 88

辄筋 88

天池 88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 88

鸠尾 88

巨阙 89

上脘 89

中脘 89

建里 89

下脘 89

水分 89

脐中 89

阴交 89

气海 89

石门 89

关元 90

中极 90

曲骨 90

会阴 90

腹自幽门夹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第二十 90

幽门 90

通谷 91

阴都 91

石关 91

商曲 91

育俞 91

中注 91

四满 91

气穴 91

大赫 91

横骨 91

腹自不容夹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四穴第二十一 92

不容 92

承满 92

梁门 92

关门 92

太乙 92

滑肉门 92

天枢 92

外陵 93

大巨 93

水道 93

归来 93

气冲 93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夹不容两旁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93

期门 93

日月 94

腹哀 94

大横 94

腹结 94

府舍 94

冲门 94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髎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94

章门 94

带脉 95

五枢 95

京门 95

维道 95

居髎 95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 95

少商 96

鱼际 96

太渊 96

经渠 96

列缺 96

孔最 96

尺泽 96

侠白 97

天府 97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 97

中冲 97

劳宫 97

大陵 97

内关 97

间使 98

郄门 98

曲泽 98

天泉 98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 98

少冲 99

少府 99

神门 99

阴郄 99

通里 99

灵道 99

少海 99

极泉 99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100

商阳 100

二间 100

三间 100

合谷 100

阳溪 100

偏历 100

温溜 100

下廉 101

上廉 101

三里 101

曲池 101

肘髎 101

五里 101

臂臑 101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101

关冲 101

液门 102

中渚 102

阳池 102

外关 102

支沟 102

会宗 102

三阳络 102

四渎 102

天井 102

清泠渊 102

消泺 103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103

少泽 103

前谷 103

后溪 103

腕骨 103

阳谷 103

养老 103

支正 104

小海 104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104

隐白 104

大都 104

太白 104

公孙 104

商丘 104

三阴交 105

漏谷 105

地机 105

阴陵泉 105

血海 105

箕门 105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105

大敦 105

行间 106

太冲 106

中封 106

蠡沟 106

中郄 106

膝关 106

曲泉 106

阴包 106

五里 106

阴廉 107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107

涌泉 107

然谷 107

太溪 107

大钟 107

照海 107

水泉 107

复溜 108

交信 108

筑宾 108

阴谷 108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108

厉兑 108

内庭 108

陷谷 109

冲阳 109

解溪 109

丰隆 109

巨虚下廉 109

条口 109

巨虚上廉 109

三里 109

犊鼻 109

梁丘 110

阴市 110

伏兔 110

髀关 110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110

窍阴 110

侠溪 110

地五会 110

临泣 110

丘墟 111

悬钟 111

光明 111

外丘 111

阳辅 111

阳交 111

阳陵泉 111

阳关 111

中渎 111

环跳 111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六穴第三十五 112

至阴 112

通谷 112

束骨 112

京骨 112

申脉 112

金门 112

仆参 112

昆仑 113

付阳 113

飞扬 113

承山 113

承筋 113

合阳 113

委中 113

委阳 113

浮郄 113

殷门 114

扶承 114

卷之四 115

经脉第一上 115

经脉第一中 119

经脉第一下 123

病形脉诊第二上 129

病形脉诊第二下 132

三部九候第三 135

卷之五 138

针灸禁忌第一上 138

针灸禁忌第一下 142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145

缪刺第三 150

针道第四 154

针道终始第五 158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162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165

卷之六 166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166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169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171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175

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176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178

阴阳大论第七 181

正邪裘内生梦大论第八 184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185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189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193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195

卷之七 197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 197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 202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 210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215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217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痉第四 220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223

卷之八 231

五腑传病发寒热第一上 231

五腑传病发寒热第一下 235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240

五脏六腑胀第三 245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248

肾风发风水面胕肿第五 250

卷之九 252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颔项痛附 252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253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256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259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 261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 263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264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 268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 272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274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瘖疝遗溺癃第十一 274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 277

卷之十 279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279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282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285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 289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294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295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臑皆痛肩似拔第五 297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298

卷之十一 300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 300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300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厥第三 306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 306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第五 307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 308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 310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 313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 314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 315

卷之十二 322

欠哕唏振寒噫嚏軃泣出太息涎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322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325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327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330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第五 333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 334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著附 336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 338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338

妇人杂病第十 339

小儿杂病第十一 343

穴名索引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