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何自然 5
前言 1
第一章 关联理论简述 4
1.1 关联与关联原则 4
1.2 关联理论的意义与意图观 7
1.2.1 Grice等人对意义和意图的理解 8
1.2.2 关联理论的意义和意图观 11
1.3 结语 15
第二章 中西翻译理论中的意义观和意图观 17
2.1 中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意义论和翻译意图论 17
2.1.1 传统中国翻译理论对意义和意图的认识 17
2.1.2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对意义和意图的认识 20
2.1.3 刘宓庆的翻译意义观 21
2.1.4 我国的翻译意图论 25
2.2 西方翻译理论对意义和意图的认识及辨析 27
2.2.1 西方传统译论对意义的认识 27
2.2.2 西方近代译论对意义的认识 28
2.2.3 西方现、当代译论对意义的认识 29
2.2.4 西方的翻译意图观 31
2.3 结语 32
第三章 关联的翻译意图论 34
3.1 关联理论的意义观与翻译 34
3.2 关联理论的意图观与翻译意图论 36
3.2.1 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观与翻译的两次交际行为论 39
3.2.2 翻译两次交际行为论的理论意义 41
3.2.3 原交际行为忠实翻译论 42
3.3 关联理论的意图观与翻译应该怎样译 44
3.3.1 明示—推理的翻译交际与推理空间等距原则 45
3.3.2 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之补充原则 48
3.4 推理线索与译文连贯 53
3.4.1 句法线索再现 53
3.4.2 语义线索 55
3.4.3 语音线索 58
3.4.4 字形线索 58
3.4.5 言语形式的推理线索与形式对等 61
3.5 推理的制约因素 62
3.5.1 词汇信息的制约 63
3.5.2 逻辑信息的制约 64
3.5.3 百科信息的制约 65
3.6 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及补充原则的理论意义 66
3.7 结语 68
第四章 关联翻译意图论的应用 71
4.1 文化翻译 71
4.2 科技翻译 76
4.3 翻译教学 79
4.4 含糊(vague)语言的翻译 81
4.5 口译与笔译 82
4.6 回译 86
4.6.1 回译的制约因素 87
4.6.2 关联理论的回译观与文学翻译 90
4.6.3 回译与英汉对比研究 94
4.6.4 余论 96
4.7 结语 97
第五章 “翻译单位”研究 99
5.1 翻译单位研究现状 99
5.2 关联理论的话语理解观对翻译单位的解释 101
5.2.1 Sperber & Wilson以句子成分为理解单位的句子理解观 102
5.2.2 Blakemore和Carston以句子为理解单位的语段理解观 106
5.2.3 Unger的关联期待不断得到满足的篇章理解观 108
5.2.4 关联理论的提问—回答理解观 109
5.3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与翻译单位 111
5.4 翻译的基本单位问题 113
5.5 结语 115
第六章 明说翻译与含意翻译 116
6.1 直译概念的科学性质疑 116
6.1.1 字面意义(1iteral meaning)与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 116
6.1.2 语言形式与直译 118
6.2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实质与存在的问题 119
6.3 出路探寻 121
6.3.1 以往成就 121
6.3.2 明说(explicature)翻译和含意(implicature)翻译 123
6.3.3 区分明说翻译和含意翻译的意义 126
6.4 结语 129
第七章 翻译中的隐化和显化 130
7.1 翻译中形式变化的类型 130
7.2 制约形式变化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131
7.2.1 制约形式变化的因素 131
7.2.2 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 134
7.3 当前隐化和显化研究中的疑问 134
7.4 关联理论与隐化和显化翻译的解释 143
7.4.1 隐化和显化翻译的必然性 143
7.4.2 隐化和显化翻译存在的可能性 145
7.5 程序意义形式的隐化和显化与英汉互译中的特性 147
7.6 概念意义形式的隐化和显化及英汉互译中的特性 150
7.7 结语 151
第八章 翻译文学中译者和读者的义务 153
8.1 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看译者和读者的权利与义务 154
8.2 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义务与权利认识偏差与相关问题 157
8.2.1 让译者或读者承担词源学家的义务 157
8.2.2 中西文化失衡、丢失文化个性 159
8.3 结语 161
第九章 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原则研究 162
9.1 对应词再现是满足词典使用者的关联期待的必然要求 163
9.1.1 例证的功能与关联期待 163
9.1.2 焦点重音与关联期待 165
9.1.3 重复使用的语境效果与关联期待 166
9.2 普通翻译和词典例证翻译 168
9.3 语用规约化的言语和非语用规约化的言语 170
9.4 词目翻译与例证翻译 170
9.5 结语 173
第十章 英汉疑问句等级对比与翻译 174
10.1 汉语疑问句疑问语气与英语疑问句疑问语气等级分析与对比 174
10.2 “吧”和eh 176
10.2.1 《茶馆》两个译本的疑问句译例对比 178
10.2.2 Ulysses的两个译本的疑问句译例对比 181
10.3 疑问语气的翻译方法 185
10.3.1 一般不能对应的情况 186
10.3.2 有多种选择的情况 188
10.4 结语 191
第十一章 英汉语“?”的对比研究 193
11.1 英汉语“?”功能的共性 193
11.1.1 篇章组织功能 194
11.1.2 修辞功能 196
11.2 英汉语“?”的功能个性对比 197
11.2.1 篇章组织功能 199
11.2.2 修辞功能 201
11.3 结语 202
第十二章 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4
12.1 2005年前关联翻译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205
12.2 我国学者之间的争鸣 208
12.3 2005年前西方学者的关联翻译观 209
12.3.1 关联理论能否解释一切翻译现象? 209
12.3.2 Gutt的回应 210
12.4 关联翻译理论在西方的发展 212
12.5 关联理论以往对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和当前的局限性 215
12.6 关联翻译理论发展前景展望 218
12.7 小结 221
12.8 2005—2008年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状况 221
12.8.1 我国的研究现状 221
12.8.2 西方的研究现状 225
12.9 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到底在哪里? 228
12.9.1 中西方学者如何理解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229
12.9.2 规范与解释 231
12.10 结语 234
后记 235
参考文献 237
附录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