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常用资料 1
1.1 计量单位 1
1.1.1 法定计量单位 1
1.1.2 常用物理量及单位 4
1.1.3 常用单位换算 13
1.1.4 分贝与奈培 19
1.2 标准 19
1.2.1 标准的分级和代号 19
1.2.2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4
1.2.3 现行部分电气国家标准目录 26
1.3 物理公式 32
1.3.1 电学和磁学常用公式 32
1.3.2 光学常用公式 37
1.3.3 声学常用公式 37
1.4 物理数据 38
第2章 阻容元件与表面组装元器件 46
2.1 电阻器及其选用 46
2.1.1 电阻器的分类 46
2.1.2 电阻器的结构 46
2.1.3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47
2.1.4 电阻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48
2.1.5 几种常用电阻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53
2.1.6 电阻器的色环标志 55
2.1.7 电阻器的选用 55
2.2 电位器及其选用 56
2.2.1 电位器的分类 57
2.2.2 电位器的结构 58
2.2.3 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58
2.2.4 电位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59
2.2.5 合成碳膜电位器 61
2.2.6 有机实心电位器 62
2.2.7 玻璃釉电位器 63
2.2.8 导电塑料电位器 63
2.2.9 线绕电位器 64
2.2.10 磁敏电位器 65
2.2.11 电位器的选用 66
2.3 电容器及其选用 67
2.3.1 电容器的分类 67
2.3.2 电容器的结构 68
2.3.3 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69
2.3.4 电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69
2.3.5 有机介质电容器 71
2.3.6 无机介质电容器 73
2.3.7 电解电容器 73
2.3.8 可变电容器 74
2.3.9 电容器的选用 78
2.4 表面组装元器件 79
2.4.1 表面组装无源元件 79
2.4.2 表面组装有源器件 87
2.4.3 表面组装机电元件 87
2.5 表面组装件的设计 88
2.5.1 表面组装件的设计步骤 88
2.5.2 表面组装件的设计工作分述 89
2.5.3 表面组装件的焊盘图形设计 120
2.5.4 表面组装件的电设计与热设计 129
第3章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 141
3.1 半导体器件概述 141
3.1.1 通用半导体器件分类与PN结 141
3.1.2 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141
3.1.3 半导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 148
3.2 晶体管 150
3.2.1 晶体管分类及符号表示 150
3.2.2 晶体管放大原理与连接方式 151
3.2.3 晶体管特性曲线与电学参数 152
3.3 场效应晶体管 159
3.3.1 场效应晶体管分类与特点 159
3.3.2 场效应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161
3.3.3 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62
3.3.4 场效应晶体管的型号与选用常识 166
3.4 新型半导体器件 166
3.4.1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HBT) 167
3.4.2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171
3.4.3 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 175
3.4.4 共振隧穿二极管(RTD) 178
3.4.5 共振隧穿晶体管(RTT) 181
3.4.6 SOI器件 187
3.4.7 双极互补MOS器件(Bi-CMOS) 191
3.5 集成电路概述 194
3.5.1 集成电路的分类 194
3.5.2 国产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 196
3.6 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 197
3.6.1 二极管-晶体管逻辑(DTL)电路 198
3.6.2 高阈值逻辑(HTL)电路 198
3.6.3 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 200
3.6.4 发射极耦合逻辑(ECL)电路 205
3.6.5 集成注入逻辑(I2L)电路 206
3.7 MOS型逻辑集成电路 208
3.7.1 E/E MOS集成电路 209
3.7.2 E/D MOS集成电路 210
3.7.3 CMOS集成电路 211
3.8 集成触发器 225
3.8.1 CMOS主-从D型触发器 226
3.8.2 JK触发器 229
3.8.3 触发器的典型应用 232
3.9 集成运算放大器 232
3.9.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233
3.9.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236
3.9.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类型、典型产品及主要性能参数 237
3.9.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39
3.10 专用集成电路 241
3.10.1 门阵列设计方法 242
3.10.2 标准单元设计 243
3.10.3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243
3.10.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244
3.10.5 专用集成电路及应用 244
第4章 其他常用电子器件与电子线缆 255
4.1 接插件与继电器 255
4.1.1 接插件 255
4.1.2 继电器 255
4.2 电声器件 257
4.2.1 电声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257
4.2.2 传声器 258
4.2.3 扬声器 261
4.2.4 耳机 264
4.2.5 送话器和受话器 264
4.3 显示器件 265
4.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265
4.3.2 发光二极管 266
4.3.3 电致发光器件 268
4.3.4 液晶显示 269
4.4 光电子器件 271
4.4.1 光子探测器 271
4.4.2 激光器 276
4.5 敏感元器件 278
4.5.1 力敏元件 279
4.5.2 热敏元件与温度传感器 280
4.5.3 磁敏元件 282
4.5.4 气敏元件 291
4.5.5 湿敏元件 293
4.5.6 离子敏感器件 295
4.6 电子用传输线缆 296
4.6.1 电子线缆 296
4.6.2 纤维光缆 301
第5章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303
5.1 模拟电路 303
5.1.1 无源滤波器 303
5.1.2 衰减器 309
5.1.3 均衡器 311
5.1.4 晶体管低频放大器 318
5.1.5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 325
5.1.6 负反馈放大器 328
5.1.7 射极跟随器 329
5.1.8 直流放大器 330
5.1.9 选频放大器 331
5.1.10 宽带放大器 336
5.1.11 正弦波振荡器 340
5.1.12 非正弦波发生器 358
5.1.13 模拟运算电路 365
5.1.14 有源滤波器 369
5.1.15 电压比较器 374
5.1.16 采样电路 378
5.1.17 振幅调制与解调(检波)电路 380
5.1.18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387
5.2 数字电路 399
5.2.1 逻辑门 399
5.2.2 触发器 401
5.2.3 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 404
5.2.4 加法器与数字比较器 413
5.2.5 双向模拟开关与数据选择器 415
5.2.6 编码器和译码器 416
5.2.7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421
5.2.8 计数器 428
5.2.9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436
5.2.10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443
5.2.11 数字集成锁相环 452
第6章 微波技术 454
6.1 概述 454
6.1.1 微波波段划分 454
6.1.2 微波的基本特点 455
6.1.3 微波的应用 456
6.2 微波传输线 457
6.2.1 传输线理论 458
6.2.2 导波系统的基本概念 461
6.2.3 矩形波导 463
6.2.4 圆波导 468
6.2.5 同轴线 468
6.2.6 微带线 471
6.3 微波元件 473
6.3.1 连接元件 473
6.3.2 终接元件 474
6.3.3 波导分支接头与桥路 474
6.3.4 谐振腔 477
6.3.5 衰减器与移相器 477
6.3.6 定向耦合器 480
6.3.7 微波铁氧体隔离器和环行器 481
6.4 微波固态电路 482
6.4.1 微波混频器 482
6.4.2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 484
6.4.3 微波半导体二极管振荡器 485
6.5 微波天线 486
6.5.1 天线的特性参数 486
6.5.2 常用微波天线 487
第7章 广播与电视 490
7.1 声音广播 490
7.1.1 调幅广播 490
7.1.2 调频广播 493
7.1.3 立体声广播 496
7.1.4 声音广播接收机 498
7.2 电视 502
7.2.1 光、视觉及色度学基础 502
7.2.2 广播电视制式 512
7.2.3 我国广播电视及有线电视频道配置 513
7.2.4 电视中心及电视摄像机 513
7.2.5 电视接收机 529
7.3 录音与录像 542
7.3.1 磁性录放原理 542
7.3.2 录音机 546
7.3.3 录像机 553
7.3.4 激光视盘机 570
第8章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579
8.1 概述 579
8.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579
8.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 579
8.1.3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581
8.1.4 电信系统设备 586
8.2 移动通信 586
8.2.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587
8.2.2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589
8.2.3 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590
8.2.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601
8.2.5 无中心选址无线电话系统 602
8.2.6 无绳电话系统 604
8.3 卫星通信 609
8.3.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612
8.3.2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技术 616
8.3.3 卫星通信制式 619
8.3.4 VSAT卫星通信系统 620
8.3.5 移动卫星通信和个人卫星通信 624
8.4 光纤通信 656
8.4.1 光纤和光缆 656
8.4.2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670
8.4.3 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 671
8.4.4 光发送设备 672
8.4.5 光接收设备 675
8.4.6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77
第9章 电力电子技术 683
9.1 电力电子器件 684
9.1.1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684
9.1.2 整流管 686
9.1.3 晶闸管 689
9.1.4 电力晶体管 696
9.1.5 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 700
9.1.6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703
9.1.7 静电感应晶体管和静电感应晶闸管 706
9.1.8 MOS控制晶闸管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707
9.1.9 功率模块与功率集成电路 708
9.1.10 碳化硅器件 710
9.2 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 710
9.2.1 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概述 710
9.2.2 晶闸管的驱动与保护 711
9.2.3 电流型自关断器件的驱动 717
9.2.4 电压型自关断器件的驱动 720
9.2.5 自关断器件的保护 721
9.2.6 散热技术 722
9.3 电力电子变流电路 728
9.3.1 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728
9.3.2 直流-直流(DC-DC)变换 732
9.3.3 直流-交流(DC-AC)变换 736
9.3.4 交流-交流(AC-AC)变换 741
9.3.5 谐振软开关技术 744
9.4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749
9.4.1 在传动领域中的应用 750
9.4.2 变速恒频发电技术 752
9.4.3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755
9.4.4 不间断电源 759
9.4.5 高压直流输电 761
9.4.6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763
第10章 电子测量 766
10.1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766
10.1.1 系统误差及其校正 766
10.1.2 偶然误差及其处理 766
10.2 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 767
10.2.1 测量电流电压的常用仪表 767
10.2.2 电流的测量 770
10.2.3 电压的测量 771
10.2.4 功率的测量 773
10.3 电阻、电容、电感和Q值的测量 774
10.3.1 电阻的测量 774
10.3.2 电容的测量 778
10.3.3 电感的测量 784
10.3.4 Q值的测量 792
10.4 电子器件参数的测量 794
10.4.1 晶体管参数的测量 794
10.4.2 线性集成电路的测试 795
10.4.3 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测试 799
10.4.4 RAM和ROM的测试 799
10.5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 800
10.5.1 频率和时间的测量 800
10.5.2 相位的测量 803
10.6 信号发生器 804
10.6.1 低频信号发生器 805
10.6.2 高频信号发生器 806
10.6.3 函数信号发生器 806
10.6.4 脉冲信号发生器 807
10.6.5 扫频信号发生器 807
10.6.6 合成信号发生器 808
10.6.7 可程控信号源 809
10.6.8 任意波形发生器 809
10.6.9 伪随机信号发生器 809
10.6.10 微波信号发生器 810
10.7 示波器 811
10.7.1 示波器分类与常用术语 812
10.7.2 示波器基本工作原理 816
10.7.3 示波器的选用与其使用中的技术问题 817
10.8 信号分析仪 819
10.8.1 波形分析仪 820
10.8.2 频谱分析仪 820
10.8.3 失真度测量仪 822
10.8.4 调制度测量仪 823
10.9 场强与电磁干扰的测量 824
10.9.1 场强测量 824
10.9.2 电磁干扰测量 824
10.10 数域测试 825
10.10.1 简便的逻辑测试工具 825
10.10.2 逻辑分析仪 826
10.10.3 特征分析仪 826
10.10.4 在线仿真器 827
10.10.5 总线系统分析仪 828
10.11 自动测试系统与接口 828
10.11.1 通用接口的自动测试系统 829
10.11.2 可程控仪器 830
10.12 记录仪 830
10.13 测试用电源 832
10.13.1 交流稳压电源 832
10.13.2 直流稳压电源 832
第11章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835
1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835
11.1.1 计算机的分类 835
11.1.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835
11.1.3 计算机的组成 835
11.1.4 计算机的处理方式 836
11.1.5 微型计算机 837
11.1.6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842
11.1.7 表、图、树与文件 845
11.1.8 操作系统 856
11.1.9 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 856
11.2 软件工程 858
11.2.1 软件开发工程化概念 859
11.2.2 软件生存期 860
11.2.3 软件开发方法 860
11.2.4 软件的测试与测试用例的设计 870
11.3 计算机网络 871
11.3.1 数据通信 873
11.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73
11.3.3 计算机网络协议 876
11.3.4 局域网(LAN) 877
11.3.5 网络互连与综合服务数字网 879
11.3.6 Internet 881
11.4 人工智能 882
11.4.1 知识工程 882
11.4.2 专家系统 883
11.4.3 模式识别 884
11.4.4 人工智能语言 884
11.5 计算机安全 884
11.5.1 计算机安全理论 885
11.5.2 计算机安全模型 885
11.5.3 计算机犯罪与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对策 886
11.6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888
11.6.1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888
11.6.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889
11.6.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889
11.6.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890
11.6.5 反病毒软件与防病毒卡 891
第12章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与可靠性 892
12.1 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 892
12.1.1 电磁兼容性 892
12.1.2 干扰源及其特性 894
12.1.3 干扰波的传播 894
12.1.4 电磁屏蔽原理与屏蔽效能计算 897
12.1.5 接地系统 909
12.1.6 滤波技术 914
12.1.7 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917
12.2 电子设备热设计 920
12.2.1 基本概念 920
12.2.2 传热学机理及基本计算公式 921
12.2.3 肋片式散热器 923
12.2.4 印制电路板和电子设备机箱热设计 928
12.3 电子设备隔振与缓冲 938
12.3.1 基本概念 938
12.3.2 隔振基本原理 939
12.3.3 缓冲原理与措施 941
12.3.4 隔振器 942
12.3.5 隔振设计 943
12.4 电子设备和系统可靠性 946
12.4.1 可靠性指标 946
12.4.2 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 950
12.4.3 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 962
参考文献 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