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2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2
(一)元素组成 2
(二)蛋白质组成单位——氨基酸 2
二、蛋白质的结构 10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0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3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15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7
(五)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7
三、蛋白质的性质 18
(一)高分子性质 18
(二)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19
(三)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20
(四)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1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21
第二章 核酸化学 23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23
二、核酸的化学结构 28
(一)核酸分子中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28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29
(三)核酸的二级结构(空间结构) 30
第三章 酶 34
一、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34
(一)催化效率高 34
(二)高度专一性 34
二、酶的组成及辅助因子 35
(一)酶的分子组成 35
(二)辅助因子 36
三、酶的分类及命名 40
(一)酶的分类 40
(二)酶的命名 41
四、酶的作用机制 42
(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反应活化能 42
(二)中间产物学说 42
(三)诱导契合学说 42
(四)活性中心 44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4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44
(二)酶浓度的影响 45
(三)pH的影响 45
(四)温度的影响 46
(五)抑制剂的影响 47
六、酶活力的测定 48
(一)初速度 48
(二)酶单位 49
(三)比活力 49
第四章 糖化学及糖代谢 50
一、糖的化学 50
二、糖的代谢 56
(一)糖的消化与吸收 57
(二)糖的分解代谢 57
(三)糖原合成与糖的异生 70
(四)运动训练对糖代谢的影响 73
第五章 生物氧化 76
一、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 76
二、水的生成方式 77
(一)呼吸链的组成 77
(二)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79
三、ATP的生成——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80
四、运动时ATP再合成 83
(一)ATP再合成途径 84
(二)运动训练对ATP再合成能力的影响 85
第六章 脂类的化学和脂代谢 86
一、重要脂类的化学结构 86
(一)脂肪与脂肪酸的化学结构 86
(二)类脂的化学结构 87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89
(一)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92
(二)脂类的运输和脂蛋白 90
三、脂肪的中间代谢 92
(一)脂肪的分解代谢 92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97
四、运动训练对脂代谢的影响 99
(一)训练提高运动中脂肪供能的能力 99
(二)脂质代谢与健康 99
第七章 蛋白质代谢 102
一、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02
(一)在胃中的消化 102
(二)在肠道中的消化 102
(三)氨基酸的吸收 103
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05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06
(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10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111
三、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116
(一)运动时氨基酸代谢特点 116
(二)运动与肌酸代谢 117
四、蛋白质与糖、脂类代谢的关系 119
(一)蛋白质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119
(二)脂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119
(三)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120
第八章 骨骼肌纤维的生化 122
一、肌纤维的化学组成 122
(一)水 122
(二)能量贮存物质 122
(三)非蛋白质含氮物 122
(四)无机离子及非含氨物质 122
(五)蛋白质 123
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装置 124
(一)肌球蛋白 124
(二)肌动蛋白 126
(三)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 126
(四)调节蛋白类 127
三、肌肉收缩与松弛的分子机理 129
(一)肌肉收缩的启动 129
(二)肌肉的松弛 131
(三)肌肉收缩的能源 132
四、肌纤维类型及其生化特征 133
(一)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生化特征 133
(二)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百分组成的影响 135
五、运动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的影响 135
第九章 运动中血、尿、汗化学成分的变化与意义 138
一、运动时血液成分的变化 138
(一)血液的化学成分 138
(二)血乳酸 140
(三)血浆蛋白 141
(四)血液非蛋白氮 143
(五)血脂 145
(六)血糖 146
二、运动时尿液成分的变化 147
(一)尿的化学成分 147
(二)运动性蛋白尿 147
(三)尿肌酐 149
(四)尿乳酸 149
(五)尿胆素元 150
三、运动时汗液成分的变化 150
(一)汗液的化学成分 151
(二)训练对泌汗量和汗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152
(三)运动中失水、失盐和补液问题 153
第十章 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 155
一、运动性疲劳的生化特点 155
(一)短时剧烈运动产生疲劳的生化特点 156
(二)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生化特点 156
二、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168
(一)能量物质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159
(二)肌肉中ATP和CP的恢复 159
(三)肌糖原的恢复 161
(四)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消除 163
(五)超量恢复与训练安排 166
三、运动性疲劳的推迟 168
(一)合理训练 168
(二)营养 168
(三)睡眠和休息 169
第十一章 儿童和少年的生化特点 170
一、某些生物化学指标的特点 170
(一)血红蛋白 170
(二)血糖 171
(三)免疫球蛋白 171
(四)血清磷酸酶活性 172
二、儿童和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特点 174
(一)氮平衡 174
(二)蛋白质需要量 174
三、儿童、少年的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特点 176
(一)儿童和少年的无氧代谢能力 177
(二)儿童和少年的有氧代谢能力 178
附录一 基础化学知识 179
第一部分 无机化学 179
一、物质及其运动 179
二、分子、原子、原子量 180
(一)分子 180
(二)原子 180
(三)原子量 181
三、元素、元素符号及同位素 181
(一)元素 181
(二)元素符号 181
(三)同位素 181
(四)分子式、分子量 182
四、化合价 182
五、化学键 183
(一)离子键 184
(二)共价键 184
(三)其他化学键 185
六、酸、碱和盐 186
(一)酸 186
(二)碱 186
(三)盐 187
七、溶液 187
(一)溶液和溶解过程 187
(二)溶解度和溶液浓度 188
八、溶液的pH值 189
九、缓冲溶液 190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 190
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190
(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190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91
(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191
二、烃 192
(一)烷烃 192
(二)烯烃和炔烃 194
(三)环烃 195
(四)杂环化合物 197
三、烃的衍生物 199
(一)醇 199
(二)酚 202
(三)醚 203
(四)醛和酮 204
(五)羧酸 206
(六)取代酸 208
附录二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210
实验须知 210
实验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210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210
二、标本的取样和处理 222
三、实验安全措施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222
实验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223
实验三、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225
实验四、酶的专一性、pH、温度及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227
实验五、糖原的提取和鉴定 232
实验六、血糖的测定 235
实验七、血乳酸含量测定 236
实验八、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 238
实验九、尿肌酐测定 241
实验十、血尿素氮测定 242
实验十一、血尿酸的测定 244
实验十二、尿中尿蛋白和尿胆元的测定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