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生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5940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卫生部审定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适用于法学、医学等非法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教材。本教材以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切入点,将法制建设前沿和法庭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溶入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识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以及计算机、信息学等。

第一章法医学概论 1

第一节 法医学 2

一、法医学的基本任务 2

二、法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3

三、法医学检查 4

第二节 法医学历史 5

一、世界法医史 5

二、我国法医学史 6

三、我国现代法医学发展 7

第三节 法医学司法鉴定人 9

一、法医学鉴定的概念 10

二、法医鉴定人 10

三、法医学鉴定程序和原则 11

四、法医学鉴定书 12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13

第四节 我国现行法医学教育制度 14

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类各专业增开法医学课程 15

二、法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 16

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16

第二章 死亡和尸体现象 18

第一节 死亡 18

一、死亡的概念 18

二、死亡过程 20

三、死亡原因 20

四、死亡方式 22

五、假死 23

六、死亡证明 23

第二节 尸体现象 24

一、早期尸体现象 24

二、晚期尸体现象 28

三、其他尸体变化 31

第三节 死亡时间推断 33

第三章 机械性损伤 35

第一节 机械性损伤的形成机制 35

一、作用力的强度 35

二、致伤物的性质和形状 36

三、解剖组织学的特点 36

第二节 钝器伤 36

一、擦伤 37

二、挫伤 37

三、挫裂创 38

第三节 颅脑损伤 39

一、颅骨骨折 39

二、脑震荡 40

三、脑挫伤 40

四、外力所致的颅内出血 41

第四节 坠落伤 42

一、坠落伤的特点 42

二、坠落伤的法医学鉴定 43

第五节 锐器伤 43

一、切创 44

二、砍创 45

三、刺创 45

四、剪创 46

第六节 枪弹损伤 47

一、枪弹创 47

二、霰弹创 50

三、爆炸伤 51

第七节 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52

一、损伤的检查和记录 52

二、损伤时间推断 52

三、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 53

四、致命伤与非致命伤 54

五、损伤的死亡原因 55

六、致伤物推断 56

七、损伤性质的鉴定 57

第四章机械性窒息 59

第一节 概述 59

一、定义及分类 60

二、过程及表现 60

三、机械性窒息的征象 61

第二节 缢死 64

一、缢索与结扣 64

二、体位和缢型 64

三、死亡机制 65

四、尸体征象 66

五、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66

第三节 勒死 67

第四节 扼死 68

第五节 压迫胸腹导致的窒息 69

第六节 捂死和闷死 69

第七节 体位性窒息 70

第八节 性窒息 70

第九节 溺死 70

一、溺死的经过及症状 71

二、溺死的机制 71

三、溺死尸体的形态学改变 72

四、溺死的实验室检查 75

五、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76

第五章 猝死 80

第一节 猝死的性质及特征 80

一、猝死的原因 80

二、猝死尸体的一般征象 83

第二节 猝死的法医鉴定 84

一、猝死的鉴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84

二、正确分析猝死的死因 85

第三节 常见猝死疾病的死因鉴定 85

一、心脏性猝死 85

二、肺炎猝死 91

三、脑血管病变猝死 92

四、消化道出血性猝死 94

五、羊水栓塞猝死 95

六、药物过敏性猝死 96

第四节 原因不明的猝死 97

一、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97

二、婴儿猝死综合征 98

三、抑制死 99

第六章 高温、低温损伤及电流损伤 101

第一节 烧伤和烧死 101

一、烧伤程度分类及其烧伤面积测量 101

二、烧死的尸体征象 103

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105

第二节 中暑死 106

一、影响中暑的因素 106

二、中暑的形态学改变 106

三、中暑死的法医学鉴定 106

第三节 冻死 107

一、冻伤的程度及面积 107

二、冻死发生的因素 107

三、冻死的死亡过程 108

四、冻死发生的机制 108

五、冻死的形态学改变 108

六、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109

第四节 电击死 110

一、电流对机体的作用 110

二、影响电击死的其他因素 111

三、电流对人体损伤及电击死亡机制 111

四、电击死的形态学改变 111

五、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12

六、雷击死 113

第七章 法医临床学鉴定 115

第一节 法医临床学概述 115

第二节 法医临床学鉴定 116

一、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内容 116

二、法医临床学鉴定的方法 117

三、法医临床学鉴定辅助检查 117

第三节 损伤程度鉴定 125

一、人体损伤的标准 126

二、损伤程度鉴定的原则、依据及鉴定时限 127

第四节 劳动能力与残疾鉴定 128

一、劳动能力丧失的概念和分类 128

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 129

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130

四、伤残军人伤残等级评定 130

五、涉及保险的伤残评定 130

第五节 诈病与造作伤 131

一、诈病 131

二、造作伤 132

第六节 家庭暴力及虐待儿童 132

第七节 性犯罪 134

一、强奸 134

二、猥亵 136

第八章 精神疾病与法律 137

第一节 精神疾病与法律概述 137

一、法医精神病学的分类与任务 139

二、肇事和肇祸精神病人的处置和治疗 140

第二节 法定能力的鉴定 141

一、刑事法定能力的鉴定 141

二、民事法定能力的鉴定 145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标准和方法 146

第三节 精神损伤的鉴定 147

一、精神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47

二、精神损伤的评定依据和标准 149

第九章 医疗纠纷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医疗纠纷 152

二、医疗事故 153

第二节 医疗纠纷的类型及发生原因 153

一、医疗过失纠纷和发生原因 153

二、非医疗过失纠纷和发生原因 155

第三节 医疗事故的分级和伤残等级 155

一、医疗事故分级 155

二、伤残等级 156

三、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 156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责与罚 156

一、医疗事故的责任 157

二、医疗事故赔偿 158

第五节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鉴定 160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160

二、医疗事故争议中尸体的检验鉴定 162

三、法医学鉴定 162

第六节 非法行医 163

一、非法行医的常见类型 163

二、危害 163

三、罪责 164

第十章 中毒与毒物分析 165

第一节 毒物与中毒 165

一、中毒发生的条件 165

二、毒物的分类 166

三、毒物在体内的转运与转化 167

四、中毒的性质 167

第二节 常见中毒 167

一、金属毒物中毒 168

二、乙醇中毒 169

三、医用药物中毒 170

四、一氧化碳中毒 172

五、氢氰酸和氰化物中毒 173

六、有机磷农药中毒 173

七、杀鼠剂中毒 174

八、乌头属植物中毒 175

九、番木鳖碱中毒 176

十、斑蝥中毒 176

第三节 中毒的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177

一、情况调查 177

二、现场勘察 177

三、临床症状的分析 178

四、中毒尸体的检查 178

五、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检 179

第四节 毒物分析 180

一、检材的验收、保存和使用 180

二、毒物分离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180

三、实验记录和报告 181

四、对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 182

第十一章毒品依赖 183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与分类 183

一、毒品的分类 184

二、药物滥用的诊断标准和危害 185

三、药物滥用的方式和流行病学特征 186

第二节 阿片类毒品中毒与依赖 186

第三节 苯丙胺类中毒与依赖 189

第四节 其他常见毒品中毒与依赖 191

第五节 毒品依赖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192

第六节 研究毒品依赖的常见方法与手段 194

第十二章生物物证检验 197

第一节 现场生物检材的采集、保存 197

一、检材的发现 197

二、检材的提取 198

三、检材的包装、保存 198

四、物证检验的程序和要求 199

第二节 血痕的确定与个体识别 200

一、血液(斑)的确定 200

二、血痕的个体识别 201

第三节 精斑、唾液斑检材分析鉴定 201

一、精斑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 202

二、唾液斑化学、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 203

第四节 遗骸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 203

一、遗骸组织学分析 203

二、骨骼的个体识别 204

第五节 毛发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 205

一、人体毛发的确认 205

二、毛发的个人识别 207

第十三章 法医DNA理论与技术、法医计算及生物信息学 208

第一节 法医DNA基本理论 208

一、DNA的传递规律 208

二、遗传标记 209

三、群体遗传学 209

四、DNA多态性 210

五、短串联重复序列 211

第二节 法医DNA分型基本技术 214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214

二、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 215

三、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215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 216

一、生物信息学概述 216

二、生物信息数据库 218

三、序列比对检索 219

四、DNA序列引物设计 222

第十四章亲权鉴定 228

第一节 概述 228

一、亲权鉴定的历史与现状 228

二、亲权鉴定的案由 229

三、亲权鉴定的参考指标 229

第二节 亲权鉴定的基本原理 229

第三节 否定父权 230

一、非父排除概率 231

二、排除亲子关系 235

第四节 肯定父权 236

一、父权指数 236

二、父权的相对机会 242

三、肯定父权的标准 244

第五节 其他亲缘关系鉴定 244

第六节 法医亲权鉴定标准化 245

一、技术方法学标准化 245

二、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246

第十五章 个体识别 247

第一节 个体特征 247

第二节 牙齿的个体识别 248

一、种属鉴定 248

二、年龄推断 248

三、牙齿的个人特征 250

四、种族鉴定 250

五、性别鉴定 250

六、咬痕鉴定 251

第三节 骨骼的个体识别 251

一、骨的确定 251

二、骨骼的种属鉴定 251

三、一人骨还是多人骨 252

四、骨骼的性别鉴定 252

五、骨骼的年龄鉴定 254

六、根据骨骼推断身高 256

七、骨骼的损伤鉴定 258

第四节 颅像重合与面貌复原 258

一、颅像重合技术 258

二、面貌复原法 259

第五节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 259

一、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组成和运行模式 259

二、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功能 260

三、DNA数据库建立的组织实施 260

四、法医DNA数据库的应用前景 261

第十六章 法医现场勘验检查 263

第一节 法医现场勘验检查的具体实施 263

一、前期工作 264

二、现场访问 264

三、现场尸体勘验 265

四、物证查找 266

五、后期工作 266

第二节 血迹形态分析 267

一、血迹分析的历史 267

二、血液的基础知识 268

三、血迹形态分类 270

四、血迹的轨迹和飞溅形成重建 271

五、血迹的摄影术 275

第三节 法医现场分析 276

一、法医专业问题分析 277

二、案件性质分析 277

三、作案过程分析 278

四、犯罪嫌疑人刻画 278

第十七章 法医学尸体检验与尸体现场勘查 280

第一节 尸体检验程序及方法 280

一、尸体现场勘查 281

二、法医学尸体检验的注意事项 281

三、法医学尸体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282

四、体表检查 282

五、体内检查 283

第二节 法医学尸体解剖组织取材常规 287

一、取材注意事项 287

二、常规组织病理学取材和数量 288

第三节 无名尸体检查 290

第四节 尸体发掘 291

第五节 死胎及新生儿尸体检查 291

第十八章 群体性灾难事故的法医学鉴定 293

第一节 遇难者遗骸的法医学鉴定 293

第二节 地震事故的法医学鉴定 298

一、地震事故的尸体特征 299

二、尸体残骸的处置与身份鉴定 301

第三节 空难事故的法医学鉴定 302

一、空难事故的尸体特征 303

二、空难事故的法医学鉴定 304

第四节 火灾事故的法医学鉴定 305

一、火灾事故的尸体特征 305

二、火灾事故的现场勘验和鉴定 305

三、尸体身份识别 306

第五节 恐怖袭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 306

一、恐怖袭击事件的特点 307

二、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理 308

第十九章 交通事故法医学鉴定 311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 311

一、车外行人的损伤特征 312

二、车内人员的损伤特征 315

第二节 铁路交通事故损伤 317

一、铁路交通事故损伤特点 317

二、铁路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检验与鉴定 317

第三节 船舶事故损伤 318

一、船舶事故损伤形成机制与特征 318

二、船舶事故个人识别和法医学鉴定 319

第二十章 法医学鉴定的法律和伦理 320

第一节 法医学鉴定法律制度 320

一、概述 320

二、法医学鉴定的法律规范 321

三、法医现场勘查的法律规定 324

四、法医学鉴定涉及的人身权及其法律保护 325

第二节 法医学鉴定法律关系 327

一、法医学鉴定法律关系的主体 327

二、法医学鉴定法律关系的内容 328

三、回避制度 329

四、法律责任 330

第三节 法医学鉴定的伦理规范 331

一、概述 331

二、法医学鉴定伦理规范 332

三、法医学DNA证据的伦理问题 333

四、法医学鉴定中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333

五、法医学鉴定的审查与判断 334

附录1案例分析 336

附录2中英文对照表 342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