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5
一、城市化、劳动力流动与犯罪问题研究的进展脉络 5
二、国内相关主题的研究与简要评述 6
三、本书创作动机、思路与创新 7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9
一、研究框架 9
二、技术路线 10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犯罪:文献综述 1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3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影响犯罪的劳动力市场传导机制 15
一、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的基准模型 15
二、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的扩展模型 17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影响犯罪的社会交往放大机制 18
一、基于外部性和多态均衡的拓展 18
二、基于社会交往同群效应乘数放大机制的拓展 19
三、基于空间分布和社会网络叠加机制的拓展 20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与犯罪问题的相关实证研究 21
一、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的经验研究 22
二、城市化与犯罪集聚的计量分析及机理分解 25
第五节 有关我国转型期刑事犯罪率攀升的相关研究及简要评述 27
一、有关我国转型期刑事犯罪率攀升的相关实证研究 27
二、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相关讨论 28
三、本书创作动机的进一步澄清和说明 28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犯罪: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分解分析 3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1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动机 32
一、国外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犯罪率关系的相关研究 32
二、已有研究评述及本书研究动机 33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的机理分析 34
一、基准模型 35
二、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犯罪供给 36
第四节 数据、变量与计量分析策略 37
一、计量模型与分析策略 37
二、数据与变量定义 38
第五节 计量分析结果 41
一、基准回归 41
二、变量的度量误差问题 44
三、更多劳动力市场指标控制与其余方程形式设定 48
四、其他内生性和样本依赖问题 50
五、小结与分解讨论 53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启示 53
第四章 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基于不同犯罪类型的再考察 5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55
第二节 文献梳理与创新 57
第三节 数据与计量分析策略 60
一、计量模型和分析策略 61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62
第四节 计量分析结果 65
一、基准回归 65
二、收入差距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影响 68
第五节 内生性、样本选择与稳健性讨论 73
一、人口结构变量度量误差的影响 74
二、共时决定偏误的影响 75
三、样本选择与稳健性讨论 78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第五章 治乱无须用重典吗——对我国转型期刑罚威慑与犯罪治理关系的再考察 8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83
第二节 文献梳理与研究动机 84
一、刑罚威慑效应估计的实证研究文献 85
二、有关我国刑事犯罪率上升的实证研究及本章的研究动机 86
第三节 刑罚威慑与犯罪的理论模型 87
一、基准犯罪决策模型 88
二、刑罚威慑与犯罪供给 89
第四节 数据与计量分析策略 90
一、计量分析策略 90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92
第五节 基准回归结果 95
一、惩罚概率的威慑效应 95
二、惩罚严厉程度的威慑效应 97
第六节 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讨论 100
一、惩罚概率与犯罪率之间的共时决定问题 100
二、惩罚严厉程度威慑犯罪估计的稳健性 105
三、样本依赖性问题 106
第七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108
第六章 风险偏好、信任与农民工参与抗争活动的意愿 11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11
第二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价值观调查简介 113
一、调查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架构 113
二、调查开展与样本情况 114
第三节 农业转移人口偏好特征的测定与若干观察 117
一、行为偏好表达测定的基本做法 117
二、农业转移人口行为偏好表达的若干观察 119
三、风险偏好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122
第四节 偏好特征与农民工参与抗争活动意愿:机理与框架 124
一、参与和支持罢工抗争活动的机理分析 124
二、偏好特征影响参与抗争活动意愿的分析框架 125
第五节 回归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127
一、基准回归结果 127
二、基准回归的稳健性检查 130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133
第七章 公共服务、融入适应与农民工的幸福感 13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35
第二节 现阶段农民工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分析 136
一、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 136
二、农民工幸福感、不幸福感及焦虑感的来源分析 140
三、农民工样本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地位的评价情况 144
第三节 计量模型、变量构造与数据情况 146
一、计量模型及分析策略 147
二、变量定义、构造与数据情况 148
第四节 主要回归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151
一、基准回归结果 151
二、分公共服务类型的进一步考察 155
三、不同类型的适应性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 157
四、样本依赖和其他稳健性问题 159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63
第八章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居住特点与政策适配:一个案例分析 16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65
第二节 调查设计、开展以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167
一、调查县域的基本情况 167
二、嘉善调查的设计及开展情况 168
三、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169
第三节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部门居住的基本观察 172
一、居住类型 172
二、居住质量 174
三、居住负担 175
四、居住意愿 177
五、落户定居意愿 179
第四节 居住需求特征与政策适配优化分析 180
一、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住的需求特征 181
二、集中供给保障政策实践的适配困难分析 181
三、政策适配的内在逻辑及优化路径分析 183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184
一、主要结论 184
二、政策建议 185
第九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189
第一节 结论与主要发现 190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193
附录 195
参考文献 213
索引 227
专家推荐表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