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选题 1
1.2 研究方法 3
1.3 研究框架 4
1.4 可能的创新 7
2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历史实践与模式比较 10
2.1 软件与知识产权 10
2.1.1 计算机软件基本概念 10
2.1.2 知识产权基本概念 12
2.2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演进 14
2.2.1 商业秘密保护时期 14
2.2.2 版权保护时期 14
2.2.3 可专利性趋势加强时期 16
2.3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实践 17
2.3.1 美国的立法和判例 17
2.3.2 日本的法律实践活动 21
2.3.3 欧盟的软件可专利性尝试 22
2.3.4 中国台湾地区对软件的专利保护 23
2.4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模式比较 24
2.4.1 软件的版权制度保护 26
2.4.2 软件的专利制度保护 27
2.4.3 版权保护和专利保护比较 28
2.4.4 软件的其他保护制度 30
2.5 本章小结 32
3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33
3.1 软件的经济学特征 33
3.1.1 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 33
3.1.2 兼容性与标准 36
3.1.3 转换成本和锁定 38
3.2 软件保护的原则 39
3.2.1 创新激励 40
3.2.2 信息披露 42
3.3 软件保护的原因 42
3.3.1 软件侵权的理论模型 43
3.3.2 软件侵权的实证研究 50
3.4 软件保护的形式 53
3.4.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53
3.4.2 报酬、奖励与合同 60
3.4.3 开源软件的保护 61
3.5 软件版权保护与专利保护的比较 64
3.5.1 基本前提假定 65
3.5.2 创新数量函数 66
3.5.3 创新利润函数 67
3.5.4 社会福利函数 68
3.6 本章小结 69
4 软件版权制度保护的理论分析 71
4.1 软件版权制度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71
4.2 累积创新与软件版权保护 73
4.3 孤立创新框架下厂商创新竞赛模型 74
4.3.1 期望效用函数 75
4.3.2 投标函数 76
4.3.3 社会福利函数 76
4.4 累积创新框架下厂商创新竞赛模型 77
4.4.1 基本假设条件 77
4.4.2 情况Ⅰ:厂商L单独开发 78
4.4.3 情况Ⅱ:厂商F选择模仿 80
4.4.4 情况Ⅲ:厂商L授权,厂商F获得许可 81
4.5 研究结论与应用扩展 82
4.6 本章小结 85
5 软件专利制度保护的理论分析 87
5.1 软件专利制度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87
5.2 专利期限政策与软件专利保护 89
5.3 专利期限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93
5.3.1 企业预期利润和R&D投资规模决定 93
5.3.2 给定预期利润条件下的专利期限分析 95
5.4 引入创新效率的最优软件专利期限模型 97
5.4.1 社会福利的贴现 98
5.4.2 社会福利的比较静态分析 98
5.4.3 模型的应用扩展 100
5.5 基于城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101
5.6 本章小结 105
6 TRIPS协议下软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106
6.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TRIPS协议 106
6.1.1 TRIPS协议概述 106
6.1.2 TRIPS协议的经济意义 108
6.1.3 TRIPS协议有关软件保护的研究 110
6.2 国际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效应 112
6.2.1 南北之间的利益冲突 112
6.2.2 TRIPS协议的社会福利变化效应 114
6.3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协商的保护 117
6.4 国际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119
6.4.1 发达国家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19
6.4.2 发展中国家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20
6.5 本章小结 121
7 中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专题研究 122
7.1 软件保护的立法演进 122
7.2 软件版权登记的绩效分析 124
7.3 软件相关专利申请与授权的绩效分析 126
7.4 软件保护政策的战略研究 128
7.4.1 软件保护政策的基点 128
7.4.2 软件保护政策的战略选择 129
7.5 本章小结 131
8 结论与启示 132
8.1 研究的基本结论 132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4
参考文献 136
附录 153
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主要科研成果 155
后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