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生平与时代 4
一 少年时代 4
二 在百家争鸣中重振儒学 6
三 从奔走列国到潜心于教育 9
四 知言、养气及其他 16
第二章 天人之辩的价值内涵 22
一 历史的先导 23
二 从人文关怀到仁政构想 27
第三章 主体自由与外在天命的对峙 33
一 舍我其谁:自我力量的确信 34
二 天命的预设与自由的限制 37
第四章 理性原则的重建与强化 43
一 历史前提之一:孔子的奠基 43
二 历史前提之二:墨子的挑战 46
三 历史前提之三:《老子》的责难 48
四 回归理性主义 51
第五章 自我的完善与群体认同 57
一 拒杨墨 57
二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61
第六章 义利之辩 69
一 道义论的发端 71
二 墨法的崛起:功利原则的强化及其后果 74
三 惟义所在:道义论的凸出 77
四 从义利之辩到理欲之辩 81
第七章 权变的注重与独断的趋向 85
一 理论前导 86
二 从权变的确认到息邪说:走向独断论 90
第八章 现实与理想的二难:面向往古 95
一 现实的批判及其历史意向 95
二 与农家的分歧:文明社会的特征 98
三 理想在过去:面向往古 101
第九章 人格境界 104
一 仁智统一 104
二 品格与形象 108
三 人皆可以为尧舜 111
四 内圣的走向 114
第十章 性善说与成人之道 117
一 从性相近到性本善:提升人格境界的内在根据 117
二 成人过程与复性:回归内圣之境 125
第十一章 历史中的孟子 132
一 从儒到圣 132
二 溶入文化的长河 139
附录一 政道与治道 155
附录二 孟荀:儒学衍化的二重路向 176
附录三 儒学与德性伦理 190
附录四 《中庸》释义 207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