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鉴第一 1
目虽明不能见其睫,蔽于近也;登高而望远,视非加察,而瞭若指掌 5
糊涂人不明白当前的事物,聪睿之人却能够明察并预见到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5
慎厥终,惟其始,此所贵因不失其亲也 5
惟能处贵而不淫者,斯能处贱而不挠,则可贵可贱之,具在我矣 5
由于朋比结党而酿成的灾祸往往异常惨烈残酷,其结果通常玉石俱焚 5
辨奸第二 5
天福阳善,曾不如其福阴善;天祸阴恶,每有甚于祸阳恶 16
苏老泉著《辨奸论》有云:凡是举止不近人情的,都包藏着大奸大诈 16
惟重于所得,因觉所失之少;轻于所失,乃知所得为多 16
以君子误用小人,致小人为君子之敌,则其贻误于国事亦已不少 16
人知才之美,不知才之累。夫才足累己,亦足累人 16
藏锋第三 16
法难立而易紊,未可为好事者道也 28
少年新进,即使在才干见识方面有所长处,但容易轻视上级,意气用事,以至于深受挫折于不附权要处,见其所主之卓;于自守义命处,征其所鉴之明所谓两人牵一羊,未有不疆于路者,历代覆辙可鉴长于交际者,未必尽短于设施;懒于应酬者,宁保遂勤于政治贤而多财,则损其智;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乃知为子孙作牛马者,直是驱子孙为马牛耳远虑第四 28
为一身计者,谋止一身;为一家计者,谋止一家;为天下计者,谋及天下 36
顾当其害隐于事后,而利在于目前,非具深心渊见,谁能舍目前所必争以防及于事后所未见者从来猛以济宽,宽以济猛,未可偏废,故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是贪图眼前的方便,日后必然会产生麻烦周详第五 36
人孰不为自计,其不肯为前路放宽一步者,殆正欲自留余步,辄以为不如是,则恐眼下行不快,亦立不稳君臣之间的相互猜疑,是导致国家走向战乱的第一步宗社至重,尤不可不计万全,筹集归路,具见远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主其所厚善者耳宁可失去眼前的信用,也万不能给日后留下忧患与其悔之于事后,何如慎之于事先伟度第六 43
黄河之大,泰山之高,何所不受哉?度量之于人,亦若是也已矣 50
不聪不明,不能成为帝王;不聋不哑,不能当公爹 50
报必期复,有复还有报矣;复安避报,无报自无复矣 50
对自己有恩的人不可不弄明白,对自己有怨恨的人却不可以明白 50
可知容人之度,不独自家受用,且可化及乡人。彼偏急者,徒自扰耳 50
眼界宽,觉天下无不可顺受之境;胸襟旷,觉世间无足容计 较之私;是凡失便宜处,转成得便宜处,其受用正尔无穷宽容第七 50
郡守把妓女装在箱里抬入将军的幕府,实在是狂妄荒诞 57
盖凡明察之人,断不肯贸贸焉为刻薄寡恩之事,而其安心刻薄者,必其胡涂到底者也客人拉住主人的家妓不放,家妓没办法就向主人哭诉,即使是主人宽恕了,客人难道就不知道惭愧吗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当年天子称我卿,今日烦君骂姓名。呼马呼牛都是幻,黄花白酒且陶情压邪第八 57
明理者不可惑以虚无,知命者不稍怵于利害。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勇合,而慧力出其中矣人之祸福,皆其自取,未有不为善而以谄祷得福者也,没有不为恶而以守正得祸者也鬼怪之所以能祸害人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心里恐慌,不能把持住自己罢了《传》云神聪明正直,依人而行者也;嗜饮食而作威福,则为淫昏之鬼人以妖术惑人,人即妖矣;我以洞烛其奸,何弗拨去根株,绝其流毒博爱第九 67
仁民爱物,端自近始。臧获虽贱,徒以饥寒之故,来投托命耳 72
人不能勇于行善,而设为自解者,不曰吾所处之非其据,则曰吾欲为而无其力,夫据与力之资于善固矣不恤彼之辱,以恣吾乐,其习而安焉者,或正以罪无可原为说耳刑戒第十 72
无偏可补,无弊可救,则不需要夫贤者;有偏勿补,有弊勿救,又安贵乎贤者?惟是偏而补之,弊而救之,苍生之望,吃紧在此宽与严往往是互相匹配的,统一于宽和统一于严,它的过失都是一样的利者人所同欲,专之自上,而作奸犯科者多矣,然后从而罗织之,是网民也,焉有仁在上而网民者乎夫可已而不已,则小人之过于忍;不可已而已,则君子之过于爱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自然食品。夺取百姓赖以生存的食物使自己富有,这简直是忘其本而弃其民的自我削弱的做法政术十一 81
心术以端其本,有学术以拓其用,夫然后因时因地因人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庶有济乎政术本于心术,为治者以忠信为主,固矣只有那些精明而且严厉苛刻的官吏,本人虽廉洁,但是却狡猾刻薄,才是百姓最大的祸害。宽猛宜分,亦正有不容分者:舍宽言猛,将不免已甚之为;舍猛言宽,又不免养奸之失。上不违命,下不惑众,事不得已,只合如此周旋荐亲友十二 87
通观其所礼,贵观其所进,富观其所养,听观其所行,止观其所好,习观其所言,穷观其所不受,贱观其所不为安民必先察吏,此正本所由清也有察吏之责者,惟权衡于二者之中,而不失之纵,亦不失之苛,其庶几乎治本十三 91
所谓事佛求福,乃更得祸,闻风者自翻然悔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中大有妙用家奴诬指,尤可痛恨,从重拟断,而置所指者于不同,深得为政之体俭以养廉,酒能移性,日食升米而不饮酒,即诸葛武侯淡泊明志遗意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徇人之私而故出之,避己之嫌而故入之,皆炆法耳,其失政均也粒民十四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