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特载 21
杨贵三上盘山村 21
李运宝在盘山 24
第一章 村落及其自然环境 26
第一节 村域·隶属 26
一、村落位置 26
二、村址迁徏与村名变更 26
三、隶属因替及区划沿革 27
第二节 自然环境 30
一、地质·矿藏 30
二、地形·地貌 31
三、河流·土壤(附:耕地) 32
四、气候 32
第三节 植物·动物 33
一、植物 33
二、动物(附:盘山村的饲养动物) 36
第四节 自然灾害 37
一、气象灾害 37
二、生物灾害 38
三、地质灾害 39
第二章 人口 40
第一节 人口发展状况 40
第二节 姓氏 42
第三节 计划生育 45
一、管理机构 46
二、计生措施 46
三、计生成效 46
第三章 党政团体 4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村基层组织 47
一、中共盘山村支部的地下活动 47
二、中共盘山村支部的公开活动(新中国成立前) 4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盘山村支部的主要工作 49
第二节 村行政机构 51
一、民国时期的村级行政机构 5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村行政机构 52
第三节 村群众团体 54
一、少年先锋队 54
二、共青团 54
三、妇联 54
四、农会 55
五、武委会 55
第四章 民兵 56
第一节 组织思想建设 56
第二节 各时期的主要活动 57
一、抗日战争时期 57
二、解放战争时期 57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兵活动 58
第五章 经济体制变革 61
第一节 减租减息 61
一、民国初至土改前的土地占有状况 61
二、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6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63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65
一、建立农业互助组 65
二、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5
三、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6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67
一、突成人民公社 67
二、贯彻农业《六十条》 6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8
第六节 种粮补贴和综合补贴 70
第六章 土特产 71
第一节 柿子 71
第二节 花椒 72
第三节 中草药 73
一、植物中药 73
二、动物中药 74
三、矿物及其他中药 75
四、栽培中药 75
第七章 种植业 77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 78
一、粮食作物 78
二、经济作物 79
三、园艺作物 80
第二节 增产措施 80
一、改革耕作制度 80
二、调整种植结构 81
三、改良土壤 82
四、选用良种 82
五、施肥 82
六、更新栽培技术 83
七、植物保护 83
第三节 农具·农机 84
一、耕种机具 84
二、施肥植保机具 86
三、收割脱粒机具 86
四、其他机具 86
第八章 林牧业 88
第一节 森林资源 88
第二节 生态用材林·经济林 89
第三节 植树造林 89
一、林业育苗 90
二、植树造林 90
第四节 林果病虫害防治 91
第五节 林果种植技术推广 91
一、育苗技术推广 92
二、造林技术推广 92
三、树种、品种推广 92
四、嫁接技术推广 92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92
六、果树管理技术推广 92
第六节 养殖业 93
一、大家畜养殖 93
二、小家畜养殖 93
三、家禽养殖 94
四、特种养殖 94
五、其他养殖 94
六、疫病防治 95
第九章 副业 96
第一节 建筑 96
第二节 农林牧产品加工 97
一、农产品加工 97
二、林产品加工 98
三、牧产品加工 99
第三节 糊盒制烛及其他 99
第十章 水利、电力建设 101
第一节 缺水悲史 101
第二节 挖池·打井 102
一、挖池 102
二、打井 103
第三节 引域外水·修建水库 104
第四节 找地下水 105
第五节 渠道建设 107
第六节 电力建设 108
一、电力设施 108
二、农用电网改造 108
第七节 电力管理 109
第十一章 农田建设 110
第一节 水土保持与改良土壤 110
一、水土保持 110
二、改良土壤 110
第二节 垫滩扩地 111
第三节 卷南河沟 112
一、勘测设计 112
二、备料 112
三、施工 113
第四节 修大寨田 114
第十二章 交通·邮电 116
第一节 古代交通 11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道路建设 116
一、改陡坡山石台阶路为缓坡土路 117
二、改弯缓坡车路为平直车路 117
三、改泥泞路为水泥路 118
第三节 运输业 118
第四节 邮电 120
第十三章 村政建设 121
第一节 村政建设规划及其实施 121
第二节 民居、公房建设 122
一、民居建设 122
二、公房建设 123
第三节 自来水建设 124
第四节 农用沼气建设 125
一、家用沼气池的结构及材料 125
二、家用沼气发展状况 126
第五节 村庄道路建设 126
第十四章 村级财政 128
第一节 农业税征收及其改革 128
第二节 集体储粮 12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29
第十五章 商业贸易 132
第一节 个体商贸 132
第二节 供销社商贸 133
第三节 餐饮服务 134
第十六章 文教·卫生 136
第一节 文化 136
一、戏剧 136
二、娱乐活动 138
三、游戏 138
四、武术 139
五、广播、电视 139
六、文艺创作 139
七、著述 141
八、图书阅览 141
第二节 教育 141
一、学校教育 141
二、业余教育 145
第三节 卫生 146
一、盘山村卫生所(室) 146
二、个体药铺 147
第十七章 文物·古迹 149
第一节 古遗址 149
一、新石器出土遗址 149
二、避兵岩遗址 150
三、华山洞遗址 150
第二节 墓葬 150
一、历史名人墓 150
二、革命烈士墓 150
三、其他墓葬 151
第三节 古建筑 151
一、龙神庙建筑群 151
二、三大(士)菩萨堂(小桥庙) 152
三、观音堂(避面观音庙) 152
四、岳氏祠堂(官房) 153
第四节 石刻 153
一、碑刻 153
二、工具石刻 153
第十八章 村民生活 155
第一节 民国及其以前的村民生活 155
一、柴 155
二、米 155
三、油 155
四、盐 156
五、衣 156
六、食 156
七、住 158
八、行 15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生活的改善 158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生活的巨变 159
第十九章 社会·民俗 161
第一节 节日 161
一、春节 161
二、元宵 162
三、正月二十四 162
四、四月初一 162
五、六月六 162
六、六月二十九河神节 163
七、七月七 163
八、七月十五日 163
九、八月十五中秋节 163
十、腊八节 163
十一、三鬼日 163
第二节 礼仪习俗 163
一、婚礼 163
二、走五月 164
三、做满月 165
四、祝寿(庆生日) 165
五、看病人 165
六、葬礼 165
七、盘山三怪 166
八、非文之约 166
第三节 文契签订 166
第四节 破除迷信·树立新风 168
第五节 农谚·格言·歇后语 169
一、农谚 169
二、格言 169
三、歇后语 169
第六节 方言 170
一、语音别异 170
二、词语特殊 171
第七节 民谣 171
第八节 传闻轶事 173
一、兄弟考举 173
二、苍龙奶奶送子 174
三、无知之过 174
四、虎石的传说 175
五、汪四虎砍疙瘩 175
六、岳松来 175
七、关爷庙唱戏 175
八、掘坑自埋 176
九、苍龙奶奶侍女 176
十、盘山第一房 177
十一、虎西门 177
十二、百步赶骣 177
十三、响石胡同 178
第二十章 村志创修 179
第一节 村志创修始末 179
第二节 捐助《盘山村志》功德榜 180
一、积极提供资料人员(含以其他方式出力人员)名表 180
二、积极捐资人员姓名及其捐资数额(人民币,单位:元) 182
第三节 修志英杰 183
第二十一章 人物 188
第一节 人物传略 189
第二节 人物简介 201
第三节 人物名表 214
一、盘山村革命烈士名表 215
二、盘山村乡(营)级以上英模(先进工作者)名表 215
三、盘山村历年大专以上毕业生名表 221
四、盘山村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表 225
五、盘山村乡(营)级以上干部、军官名表 226
附录 228
A.回忆录选 228
关于盘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点滴情况&国振刚 228
我的童年&彭士俊 229
B.村级文件 231
关于严禁进入幼林地放牧的村规民约 231
林州市任村镇盘山村村政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231
任村镇盘山村村政建设实施办法 234
C.修志文件 235
关于成立《盘山村志》编纂委员会的告全体村民书 235
《盘山村志》编纂委员会章程 236
《盘山村志》编纂委员会名单(附:内设机构领导名单) 237
《盘山村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征集史料的若干规定 238
关于征集《盘山村志·人物》材料的几点说明 240
D.艺文选编 242
1.韵文 242
2.散文 251
E.志余资料辑存 276
1.盘山村碑碣文集 276
2.古代文契选照 289
3.新中国政府、军队颁发的证书选照 290
F.盘山各姓世系表 291
1.彭姓世系表 291
2.岳姓世系表 315
3.王姓世系表 342
4.苏姓世系表 351
5.宋姓世系表 352
6.孔姓世系表 353
7.杨、程、余、桑、史诸姓世系表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