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几点说明 1
2.作为一系列事件的美国金融危机——回顾与评述 5
附录:9~10月全球其他救市行动一览表 13
美国救市措施要点 15
3.美国房地产市场简介以及次级按揭贷款问题 17
4.房贷流程与金融衍生品市场 22
附录1:对CDS产品的两个说明 30
附录2:花旗集团的困境与CDOs产品的相关性 31
附录3: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与CDS 32
附录4:巴菲特与CDS 34
附录5:次贷金融衍生品创新与评级责任风险 35
附录6:“两房”与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早期情形简介 36
5.投资银行的房贷投资冲动——SIVs结构金融机构、VaR盯市管理与杠杆化 42
附录1:关于VaR盯市管理技术的补充说明 49
附录2:分业还是混业——美国金融监管的沿革简介 50
附录3:美国银行业内部的结构简介 56
6.房产财富效应——次贷膨胀的市场条件:美国的利率变动趋势 60
附录1:居民资产-负债账户与财富效应 67
附录2:金融危机中的欺诈行为 71
附录3:资产定价简介 73
7.实际次贷膨胀—收缩过程的若干统计图表汇总 76
8.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危机演变的进程 92
附录:伯南克的债务型通货紧缩,信贷中介成本提高 103
9.明斯基危机演化模型——2008年与1929年危机的异同简评 107
附录1:金本位制与危机 120
附录2:泡沫的经济学描述——资产定价的短期模型 124
10.美国政府对于金融危机的处置——保尔森方案与布朗方案的比较 130
附录1:美国信用卡债务抵押证券化 145
附录2:没收—信托—出售,克鲁格曼关于处置问题银行的新构想 146
11.次贷泡沫化的全球扩散与世界经济环流图 148
附录:金融危机与G20会议简介 162
12.“中美国”(Chimerica)—G2:中国与美国的对偶——理论分析 164
附录: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变动示意 202
13.“中美国”(Chimerica)—G2:经济性质的对偶——危机的对偶 204
附录1:中国经济总体状况——统计数据问题 234
附录2:亚洲出口型国家通过中国对美国的间接出口 238
附录3:马来西亚消费倍率——中国国内总消费能力的国际比较 240
附录4:“中美国”关联体带动下近年国际通胀状况的相似性 241
附录5:中国、美国失业状况的对偶性 243
附录6:关于全球经济失衡与生产能力过剩、人民币汇率的其他论述简介 245
附录7:美国政府对外国持有大额美国国债抛售的管理事例 253
14.美元与石油 254
附录1:原料商品的价格波动——中国对于部分原料商品的长期进口格局 268
附录2:美元等同于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被确立的? 273
附录3:近年来美国美元现钞发行量状况 278
15.资产-负债表衰退——评辜朝明对日本、美国经济衰退的新诠释 280
附录1:欧文·费雪债务型通货紧缩(及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比较) 295
附录2:资产-负债表衰退模型的一个改进 307
16.几个其他问题 309
17.增补:需求决定论中的两缺口模型 320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