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经济全球一体化与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 1
一、经济全球一体化 1
(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与利弊得失 1
1.贸易自由化 1
2.生产国际化 1
3.金融全球化 1
4.科技全球化 1
(二)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特点 2
(三)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点 2
二、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的变化 3
(一)近年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概况 3
(二)贸易壁垒的多样化 4
1.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 4
2.贸易技术壁垒(TBT)迅速发展 5
3.数量保障措施使用频繁 5
4.“绿色”壁垒名目激增 5
5.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 5
6.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的兴起 5
三、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贸易 6
(一)中国纺织工业现状 6
(二)中国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现状 6
四、中国纺织业与经济全球一体化 7
(一)影响中国纺织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7
1.国内因素 7
2.国际因素 8
(二)中国纺织业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8
参考文献 9
第一篇 法律与法规 12
第一章 REACH法规及其解读 12
第一节 REACH法规产生的背景及立法过程 12
第二节 REACH法规制定的相关原则 15
一、关于制定REACH法规的目的和意义 15
二、关于REACH法规的适用范围与豁免 16
三、关于注册 16
四、关于评估、测试及减少动物试验 17
五、关于授权 18
六、关于限制 20
七、关于化学物质生产商、进口商和下游用户的责任和义务 21
八、关于REACH法规的执行和管理机构 21
九、关于信息公开与共享、指南和工具 24
十、关于物质分类和标记 25
第三节 REACH法规重点内容解读 26
一、REACH法规的总体框架 26
二、REACH法规的通用事项 27
(一)目标、范围和适用 27
(二)本法规中的相关定义 28
(三)总则 30
三、REACH法规关于物质注册的规定 30
(一)注册人的一般义务和信息要求 30
1.基本原则 30
2.物质本身或制剂中的物质 31
3.物品中的物质 31
4.非欧盟生产商的唯一代表 31
5.以产品和工艺为导向的研发(PPORD)的常规注册义务的豁免 31
6.常规注册应递交的信息 32
7.多注册人联合提交数据 32
8.根据吨数应提交的信息 32
9.生成物质固有特性信息的一般要求 32
10.化学品安全报告和应用并推荐降低风险措施的责任 33
(二)视为正在注册的物质 33
1.植物保护产品和生物杀虫剂中的物质 33
2.欧盟委员会、化学品管理局和视为正在注册物质的注册人的责任 33
(三)对某些类型分离中间体注册和信息要求的义务 33
1.现场分离中间体的注册 33
2.可转移分离中间体的注册 34
3.多注册人联合提交关于分离中间体的数据 34
(四)所有注册的共同规定 34
1.化学品管理局的职责 34
2.物质的生产和进口 35
3.注册人的更多责任 35
(五)适用于分阶段物质和通报物质的过渡性规定 36
1.分阶段物质的具体规定 36
2.通报物质 36
四、REACH法规关于数据共享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的规定 36
(一)目标和通则 36
(二)适用于未进行预注册的非分阶段物质以及分阶段物质的规则 36
1.注册前的查询责任 36
2.在物质已注册的情况下共享现有数据 37
(三)适用于分阶段物质的规则 37
1.对分阶段物质的预注册责任 37
2.物质信息交流论坛 38
3.涉及试验的数据共享 38
五、REACH法规关于供应链上的信息分享及下游用户的责任的规定 39
(一)供应链上的信息分享 39
1.对安全数据表的要求 39
2.对无需提供安全数据表的物质自身或在制剂中的物质沿供应链向下传递信息的责任 39
3.物品中物质信息传递的责任 40
4.沿供应链向上传递关于物质和制剂信息的责任 40
5.员工对信息的获取 40
6.保存信息的责任 40
(二)下游用户 40
1.下游用户化学品安全评估以及确定、应用和建议降低风险措施的责任 40
2.下游用户报告信息的义务 41
3.下游用户义务的履行 41
六、REACH法规关于评估程序的规定 42
(一)卷宗评估 42
1.试验提案的审查 42
2.注册的符合性审查 42
3.对提交信息的审查以及卷宗评估的后续工作 42
4.审查试验提案的程序和时间段 43
(二)物质评估 43
1.物质评估标准 43
2.物质评估的主管部门 43
3.要求进一步的信息及对提交信息的审查 44
4.与其他活动保持一致 44
5.物质评估的后续工作 44
(三)中间体评估和通用规定 44
1.现场可分离中间体的进一步信息 44
2.注册人和下游用户的权利 44
3.据卷宗评估所做的决定的采纳 45
4.据物质评估所做决定的采纳 45
5.注册人和/或下游用户间无协议时的试验费用分摊 45
6.评估信息的公布 45
七、REACH法规关于授权程序的规定 45
(一)关于授权要求 45
1.授权的目的和替代物质的考虑 45
2.关于授权的通则 46
3.应包括在附件ⅪⅤ(需授权物质清单)中的物质 46
4.将物质归入附件ⅪⅤ(需授权物质清单)中的程序 46
5.应包括在附件ⅪⅤ(需授权物质清单)中的物质的鉴别 47
(二)给予授权 47
1.给予授权 47
2.授权的复审 48
3.申请授权 49
4.后续授权申请 49
5.授权决定程序 49
(三)供应链上的授权 50
1.授权持有人的义务 50
2.下游用户 50
八、REACH法规关于限制某些危险物质、制剂和物品生产和销售的规定 50
(一)通则 50
(二)限制程序 50
1.引入新的限制和修订现有限制 50
2.提案的准备 51
3.化学品管理局风险评估委员会意见 51
4.化学品管理局社会—经济分析委员会意见 51
5.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意见 52
6.欧盟委员会决定 52
九、REACH法规关于费用和收费的规定 52
十、关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 53
十一、REACH法规关于分类和标记目录的规定 54
1.范围 54
2.向化学品管理局通报义务 54
3.分类和标记的目录 54
4.分类和标记的协调化 55
5.过渡性安排 55
十二、REACH法规关于信息沟通和披露的规定 55
1.本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 55
2.获取信息 55
3.电子数据的公开访问 55
4.与第三国或国际组织的合作 56
十三、REACH法规关于各成员国主管部门及本法规执行的规定 56
1.主管部门的指定 56
2.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 56
3.向社会公众传达物质风险信息 56
4.主管部门的其他责任 56
5.各成员国的任务 56
6.违规处罚 56
7.成员国的实施报告 56
十四、REACH法规的过渡性规定和最终条款 57
1.自主活动 57
2.保障条款 57
3.决定理由的陈述 57
4.附件的修订 57
5.实施法规 57
6.设立化学品管理局的准备工作 57
7.关于通报物质的过渡性措施 57
8.关于现有物质的过渡性措施 57
9.与限制有关的过渡性措施 58
10.复审 58
11.废止 59
12.第1999/45/EC号指令的修订 59
13.生效与实施 59
第四节 REACH法规的各项附件与要求 59
一、关于附件Ⅰ 评估物质和准备化学品安全报告的一般规定 59
二、关于附件Ⅱ 安全数据表编写指南 61
三、关于附件Ⅻ 下游用户评估物质和准备化学品安全报告通则 61
1.确定暴露场景 62
2.由供应商对风险评估进行细化 62
3.风险特性描述 62
四、关于附件ⅪⅤ 需授权物质清单和附件ⅩⅤ 卷宗 62
五、关于其他附件 66
参考文献 66
第二章 国际上与纺织品(含辅料)生态安全要求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发展历程 67
第一节 欧共体第76/769/EEC号指令——《对某些危险物质和制剂的销售和使用的限制》 67
一、第76/769/EEC号指令的地位及其发展历程 67
二、经历次修订和勘误的最新完整版欧共体第76/769/EEC号指令——《对某些危险物质和制剂的销售和使用的限制》 72
(一)第76/769/EEC号指令正文 72
(二)第76/769/EEC号指令的附件Ⅰ 73
(三)第76/769/EEC号指令附件Ⅰ的附录和附件Ⅱ 84
(四)第76/769/EEC号指令附件Ⅰ与REACH法规附件ⅩⅦ的差异 85
三、部分对第76/769/EEC号指令进行的重要修订及其缘由 85
(一)欧盟第2002/61/EC号、第2003/3/EC号和第2004/21/EC号指令 85
(二)欧盟第2003/34/EC号和第2003/36/EC号指令 87
(三)欧共体第89/677/EEC号指令 87
(四)欧共体第79/663/EEC号、第83/264/EEC号指令和欧盟第2003/11/EC号指令 87
(五)欧共体第91/338/EEC号指令 87
(六)欧盟第1999/51/EC号指令 88
(七)欧盟第2002/45/EC号指令 88
(八)欧盟第2002/62/EC号指令 88
(九)欧盟第2005/84/EC号指令及其指南性文件 89
(十)欧盟第94/27/EC号和第2004/96/EC号指令 92
(十一)欧盟第2003/53/EC号指令 92
(十二)欧盟第2005/69/EC号指令 93
(十三)欧盟第2006/122/EC号指令 94
四、对第76/769/EEC号指令附件Ⅰ的最新修订——欧盟第1348/2008/EC号指令 95
第二节 日本法规112《含有害物质家庭用品控制法》 96
一、日本法规112的发布与修订 96
二、日本法规112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政令 96
(一)经修订的日本法规112《含有害物质家庭用品控制法》的基本内容 96
(二)日本政府关于家庭用品有害物质清单的第334号政令 98
(三)日本厚生省关于《含有害物质家庭用品控制法实施细则》的第34号令 99
(四)日本厚生省环境卫生局发布的关于实施法规112的注意事项 101
1.关于纤维产品的分类 101
2.关于婴幼儿用品的处理 102
3.关于家庭用品所含有害物质的试验方法 103
三、了解日本法规112的意义 103
第三节 其他与纺织或相关日用消费品生态安全性有关的国外法规 104
一、美国对某些日用消费品的生态安全性要求的立法情况 104
(一)美国的《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令》 104
1.关于含铅和含铅油漆的儿童用品 105
2.关于对某些儿童用品实施强制的第三方检测的要求 105
3.关于用于儿童用品的可追溯的标签 105
4.关于耐用儿童用品的安全标准和消费者登记制度 105
5.关于对广告玩具和游戏器具的标签要求 106
6.关于强制性玩具安全标准 106
7.关于禁止销售某些含特定邻苯二甲酸酯的产品 106
8.关于建立公共消费产品安全数据库 106
9.关于禁止召回产品的销售和进出口 106
10.关于对纺织和服饰产品生产中使用甲醛问题的研究 106
(二)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的实施 107
(三)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对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的限制 108
1.美国联邦政府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限用要求 109
2.美国各州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限用要求 109
(四)美国部分州通过的对铅限制法案 110
二、美国部分州和其他一些国家对限用溴化阻燃剂的立法 111
三、加拿大的相关立法 112
(一)加拿大关于儿童玩具铅含量的最新解释和战略计划 112
(二)加拿大的PFOS法规 113
四、挪威的POHS法令 113
五、GS认证对PAHs测试的强制要求 114
六、欧盟最新颁布的关于禁止含DMF的产品上市销售的指令 115
第四节 REACH法规收录的部分危险物质分类清单 115
一、关于本节将要给出的部分危险物质分类清单的说明 115
二、REACH法规收录的部分危险物质分类清单 116
(一)REACH法规附录的前言 116
1.各栏标题的解释 116
2.注释 116
(二)部分被REACH法规列为第1类致癌物质的清单 118
(三)部分被REACH法规列为第2类致癌物质的清单 119
(四)被REACH法规列为第1类致基因突变物质的清单 125
(五)部分被REACH法规列为第2类致基因突变物质的清单 125
(六)被REACH法规列为第1类生殖毒性物质的清单 126
(七)被REACH法规列为第2类生殖毒性物质的清单 126
(八)被REACH法规列为可能从禁用偶氮染料中裂解出的致癌芳香胺清单 130
(九)被REACH法规单独列入禁用范围的偶氮染料(蓝色素) 130
第七节 REACH法规与现有生态纺织品法规的关系 131
参考文献 131
第三章 与纺织品等消费品生态安全性能要求有关的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 138
第一节 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138
一、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解读 138
(一)GB 18401-2003推出的背景 138
(二)GB 18401-2003解读 139
1.关于适用范围 139
2.关于术语和定义 139
3.关于产品分类 140
4.关于技术要求 141
5.关于产品的标注 142
6.关于试验方法 142
7.关于检验规则 143
8.关于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43
(三)GB 18401-2003的战略意义 144
二、GB 18401-2003实施中的产品分类和取样问题 144
(一)产品分类示例 145
1.服装和其他制品 145
2.面料与辅料 146
(二)取样示例 146
1.产品检测时应遵循的原则 146
2.各类产品取样示例 146
三、GB 18401-2003中引用的检测方法标准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48
(一)关于pH值的测定 148
(二)关于甲醛含量的测定 149
(三)关于色牢度的测定 150
1.耐水色牢度 150
2.耐汗渍色牢度 151
3.耐摩擦色牢度 151
4.耐唾液色牢度 152
(四)关于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测定 152
(五)关于异味的判定 153
四、关于GB 18401的修订 153
第二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 154
一、GB 20400-2006的主要技术内容 154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 154
(二)产品分类及其术语和定义 154
(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154
(四)试验方法 156
1.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156
2.游离甲醛的测定 156
(五)检验规则 156
1.型式检验 156
2.抽样数量 156
3.合格判定 156
二、GB 20400-2006的解读 156
(一)关于GB 20400-2006标准的强制性内容 156
(二)关于有害物质 156
(三)关于术语、定义和产品分类 157
(四)关于有害物质限量 157
(五)关于试验方法 158
(六)关于检验规则 158
第三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19601-2004《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158
第四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20814-2006《染料产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159
第五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21550-2008《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 162
一、GB 21550-2008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163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 163
(二)技术要求与抽样规则 163
1.技术要求 163
2.抽样规则 163
(三)试验方法 163
1.时效和试样的取得 163
2.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163
3.可溶性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163
4.其他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164
(四)检验规则 164
二、GB 21550-2008的解读 164
(一)关于标准的强制性和过渡期 164
(二)关于被列入限用范围的有害物质及其限量值 165
第六节 中国政府全面加强对进出口产品的监管 166
参考文献 168
第四章 国内外重要的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或合格评定要求 170
第一节 欧盟生态产品标志(Eco-label)认证——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 170
一、欧盟生态纺织品Eco-label标志认证标准的推出 170
二、新标准的具体内容 171
(一)标准的目的与架构 171
(二)纺织纤维标准 171
1.腈纶 171
2.棉和其他天然纤维素种子纤维(含木棉) 172
3.聚氨酯弹性纤维 172
4.亚麻和其他韧皮纤维(含大麻、黄麻和苎麻) 172
5.含脂原毛和其他蛋白质纤维(含绵羊毛、驼毛、羊驼毛和山羊毛) 172
6.人造纤维素纤维(含粘胶纤维、Lyocell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和三醋酯纤维) 173
7.聚酰胺纤维 173
8.聚酯纤维 173
9.聚丙烯纤维 173
(三)纺织加工和化学品标准 173
1.纤维和纱线用助剂和整理剂 173
2.杀虫或生物抑制产品 174
3.剥色或脱色 174
4.增重 174
5.辅助化学品 174
6.清洗剂、织物柔软剂和络合剂 174
7.漂白剂 175
8.染料中的杂质 175
9.颜料中的杂质 175
10.铬媒染料 175
11.金属络合染料 175
12.偶氮染料 175
13.致癌、致基因突变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染料 176
14.具有潜在致敏性的染料 176
15.聚酯纤维用卤化载体 177
16.印花 177
17.甲醛 177
18.湿态加工的废水排放 177
19.阻燃剂 178
20.防缩整理 178
21.整理剂 178
22.关于填充材料 178
23.涂层、复合和薄膜产品 178
(四)性能测试标准 179
1.在洗涤和烘干后尺寸的变化 179
2.耐洗色牢度 179
3.耐汗渍色牢度(酸性、碱性) 179
4.耐湿摩色牢度 179
5.耐干摩色牢度 179
6.耐光色牢度 179
7.出现在Eco-label标签上的信息 179
三、Eco-label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的技术特征 180
四、Eco-label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的积极意义 180
第二节 Oeko-Tex标准100和Oeko-Tex标准200 181
一、2008年新版Oeko-Tex标准100 181
二、2008年版Oeko-Tex标准100受控物质清单 184
三、Oeko-Tex标准100的发展历程 189
四、2009年版Oeko-Tex标准100 191
五、关于Oeko-Tex标准200 192
第三节 Intertek的生态纺织品认证 193
一、Intertek推出生态纺织品认证的背景 193
二、Intertek生态产品认证与Oeko-Tex标准100标签认证的本质区别 194
三、新版Intertek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的技术特点 195
四、对新版Intertek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和Oeko-Tex标准100中部分新增技术要求的解读 197
(一)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197
(二)关于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99
(三)关于重金属锑(Sb) 200
(四)关于重金属镉(Cd) 200
(五)关于三丁基锡(TBT) 201
(六)关于可溶性重金属(EN 71-3) 201
(七)关于Dicofol(三氯杀螨醇) 201
(八)关于有机溶剂 202
(九)关于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 202
(十)关于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 203
(十一)关于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的检测问题 204
第四节 美国AAFA的限用物质清单 204
一、AAFA推出限用物质清单的目的 204
二、AAFA的限用物质清单 206
三、AAFA限用物质清单释疑 215
(一)关于禁用染料清单 215
(二)关于限用溶剂(脂肪族氯化烷烃)清单 216
(三)关于禁用杀虫剂清单 216
(四)关于限用二噁英和呋喃清单 218
(五)关于禁用石棉清单 218
(六)关于禁用含氟温室气体清单 218
(七)关于禁用阻燃剂清单 219
(八)关于限用和禁用重金属清单 219
(九)关于禁用有机锡化合物和限用其他化学品清单 220
第五节 中国国家标准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221
第六节 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3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 222
参考文献 223
第二篇 问题与对策 226
第五章 涉嫌致癌芳香胺的禁用偶氮染(颜)料 226
第一节 涉嫌致癌芳香胺禁用偶氮染料的含义 226
一、涉及的致癌芳香胺及其数量变化 226
(一)德国环保法规 226
(二)Oeko-Tex标准100 226
(三)欧盟有关生态纺织品的法规与标准 227
二、致癌性芳香胺 230
三、禁用偶氮染料的含义 231
(一)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 231
(二)有一定水溶性和直接性的偶氮染料 232
(三)有一定使用范围 232
第二节 结构性涉嫌禁用偶氮染料的品种 232
一、染料索引和化学文摘服务部登记号 233
(一)染料索引(C.I.No.) 233
(二)CAS登记号 233
二、1994年德国政府公布的118种禁用偶氮染料 234
三、1999年德国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146种禁用偶氮染料 253
四、登录在2005年前《染料索引》上的禁用偶氮染料 257
五、涉嫌的禁用偶氮颜料及涂料印花色浆 285
(一)有机颜料的发展概况 285
(二)有机颜料的生态学与毒理学 286
1.急性毒性 286
2.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 286
3.诱变性 286
4.致癌性 286
5.对水生物毒性及生物降解性 286
(三)涉嫌致癌芳香胺的有机偶氮颜料 287
(四)DCB及其合成的有机颜料的生态问题 293
1.DCB列为致癌有毒物质的法规 293
2.DCB的致癌性和诱变性 293
3.DCB为中间体合成颜料的生态问题 293
4.对生产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294
5.DCB类颜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94
(五)涉嫌致癌芳香胺的涂料印花色浆 295
(六)涉嫌致癌芳香胺的有机颜料替代取向 296
1.汉沙系单偶氮颜料 296
2.偶氮缩合类颜料 297
3.萘酚系列和色酚AS系列颜料 298
4.苯并咪唑酮颜料 299
5.异吲哚啉颜料 299
六、涉及对氨基偶氮苯的偶氮染料禁用问题 300
(一)对氨基偶氮苯是否列入致癌芳香胺 300
(二)对氨基偶氮苯还原裂解物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302
第三节 非结构性释放出涉嫌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颜)料 304
一、检测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致癌芳香胺 305
(一)乙酰乙酰芳香胺释出致癌芳香胺 305
(二)2-羟基-3-萘羧酰芳香胺类染(颜)料水解产生致癌芳香胺 309
(三)2-萘胺磺酸类染料水解产生2-萘胺 315
二、染料合成过程中生成致癌芳香胺 325
(一)重氮物异裂的副产物 326
(二)重氮物均裂的副产物 335
三、致癌芳香胺的同分异构体影响的偶氮染料 341
四、涉嫌致癌芳香胺的聚氨酯材料 348
第四节 其他原因造成的染料被禁用 350
一、致癌染料 350
二、急性毒性染料 351
三、过敏性染料 353
(一)过敏性分散染料 353
(二)过敏性活性染料 356
参考文献 357
第六章 生态环保型和节能减排型染料的开发 360
第一节 生态环保型染料的内涵 360
一、生态环保型染料 360
二、纤维的发展与环保染料的开发 360
第二节 活性染料 363
一、活性染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363
二、活性染料的环保问题 364
三、活性基的发展 364
(一)活性基的种类 364
1.均三嗪型(亲核取代) 365
2.三卤嘧啶型(亲核加成) 365
3.2,3-二氯喹噁啉型 365
4.乙烯砜型 365
(二)双活性基的变化与发展 366
1.相同双活性基 366
2.相异双活性基 369
四、染料母体的发展 376
(一)甲?类化合物 376
(二)三苯并二噁嗪类化合物 377
五、连接基的发展 378
六、活性染料染色特征十大参数 379
(一)S、E、R、F染色特性值 380
1.活性染料的直接性S值 381
2.活性染料三原色的S、E、R、F值 383
(二)移染指数MI与匀染因子LDF 383
1.移染指数MI 383
2.匀染因子LDF 384
3.活性染料相容性模型RCM 385
(三)易洗涤因子WF与提升力指数BDI 385
1.易洗涤因子WF 385
2.提升力指数BDI 387
(四)无机性值/有机性值(I/O) 388
1.有机概念图和I、O值的确定 388
2.活性染料的I/O值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390
3.活性染料三原色及其I/O值的关系 393
4.活性染料的I/O值与比移值的关系 394
(五)溶解度 395
七、活性染料结构修饰 396
八、黑色和深色品种的开发 399
(一)超分子化学与商品化技术 399
(二)黑色活性染料的复配增深 399
(三)其他颜色活性染料复配增深 403
(四)“无反差”活性染料系列 405
九、节能减排型活性染料的开发应用 406
(一)冷轧堆染色的活性染料 406
1.染料分子结构式的设计 406
2.染料—染料复配增效 408
3.染料—助剂复配增效 410
(二)小浴比染色用活性染料 411
(三)短流程湿蒸连续轧染工艺的活性染料 412
(四)低温型活性染料 417
(五)低盐型活性染料 418
1.提高染料分子平面性——增加染料直接性 418
2.减少磺酸基数目——增加染料直接性 421
3.硫酸酯乙基砜和乙烯砜并存于商品染料中 422
4.其他类型的低盐染色活性染料 423
十、活性染料染色牢度几个热点问题及相应染料的选用 424
(一)活性染料深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 425
1.染料选用 425
2.染整工艺 427
3.后处理工艺 430
(二)活性染料深浓色织物的耐湿摩擦牢度 432
(三)活性染料浅色织物耐日晒牢度和耐汗—光牢度 433
1.活性染料光褪色机理 433
2.染料的选用 436
(四)活性染料的耐氯牢度 441
第三节 分散染料 444
一、禁用分散染料的代用 444
二、致敏性分散染料及其代用 447
三、蒽醌型分散染料的取代 449
(一)C.I.分散红60的取代染料 449
(二)C.I.分散蓝56的取代染料 450
四、杂环类优质分散染料的开发 452
(一)杂环作为重氮组分的分散偶氮染料 452
1.苯并噻唑重氮组分 452
2.噻唑重氮组分 453
3.噻二唑重氮组分 453
4.苯并异噻唑重氮组分 454
5.噻吩重氮组分 454
(二)杂环作为偶合组分的分散偶氮染料 454
1.吡啶酮类偶合组分 454
2.喹啉酮偶合组分 456
3.喹啉衍生物偶合组分 456
4.其他杂环偶合组分 456
(三)杂环型非偶氮分散染料 457
1.3-羟基喹啉酞酮类分散染料 457
2.苯乙烯类分散染料 457
3.香豆素类分散染料 458
4.苯并二呋喃酮结构分散染料 458
五、分散染料染后热迁移造成的牢度下降 459
(一)染后泳移 459
(二)分散染料热迁移性不同于升华牢度 459
(三)染色深度与热迁移性 460
(四)表面活性剂与染料热迁移性关系 461
(五)分散染料的选用 461
六、提高涤/锦织物染色牢度的办法 463
(一)中浅色涤/锦织物染色 464
(二)中深色涤/锦织物染色 464
1.分散/中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 464
2.分散/弱酸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 464
第四节 直接染料 465
一、二氨基化合物代用直接染料 465
(一)4,4′-二氨基二苯脲类直接染料 466
(二)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类直接染料 466
(三)4,4′-二氨基二苯胺类直接染料 467
(四)4,4′-二氨基苯磺酰替苯胺类直接染料 468
二、取代联苯胺的二氨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469
三、D型直接混纺染料 470
第五节 酸性染料 476
一、环保型酸性染料的开发 476
(一)黄色酸性染料 477
(二)橙色酸性染料 478
(三)红色酸性染料 478
(四)蓝色酸性染料 480
(五)棕色和黑色酸性染料 481
二、金属络合酸性染料的代用 482
参考文献 487
第七章 纺织及相关产品上的有害重金属问题与解决方案 492
第一节 染(颜)料中的可萃取重金属 492
一、金属络合染料 493
(一)金属络合染料的络合稳定性和可萃取重金属 493
1.金属络合染料的络合稳定性 493
2.金属络合染料中的游离重金属离子 494
(二)金属络合直接染料 495
(三)金属络合活性染料 500
(四)金属络合酸性染料 507
(五)中性染料 520
(六)金属络合有机颜料 528
二、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和添加剂 532
(一)还原染料合成中的催化剂 532
1.蒽醌类 532
2.蒽酮类 533
(二)α位蒽醌磺酸合成中的定位剂 533
三、染料的金属外络合物 534
(一)重氮化合物的重金属复盐 534
(二)阳离子染料复盐 534
(三)有机偶氮颜料色淀沉淀剂 536
1.钡盐 536
2.锶盐 537
3.锰盐 537
4.铅盐 537
5.镉盐 537
第二节 六价铬Cr(Ⅵ)问题与解决方案 538
一、纺织品上六价铬的来源 538
(一)酸性媒染染料的媒染剂 538
(二)硫化染料和苯胺黑的氧化剂 540
1.硫化染料的氧化剂 540
2.苯胺黑的氧化剂 540
(三)全氟羧酸铬络合物 541
二、皮革产品上六价铬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541
(一)皮革制品中的六价铬Cr(Ⅵ)问题 541
(二)皮革制品上六价铬的成因分析 541
1.皮革中铬元素的引入途径 541
2.铬鞣工艺的基本原理 542
3.皮革中六价铬的主要成因 542
4.不饱和加脂剂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的条件 542
(三)解决皮革中六价铬问题的主要办法 543
(四)皮革中六价铬含量检测中的常见问题 543
1.同一件样品在不同部位取样检测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543
2.同一件样品在同一实验室、在间隔一段时间以后重新检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543
3.同一批货在不同的实验室检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543
4.皮革中总铬含量与六价铬含量之间无对应的定量关系 544
5.在测定皮革中六价铬时,试样的制备方法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544
第三节 纺织、皮革及辅料制品上的镉、铅、汞(Cd、Pb、Hg)问题与对策 544
一、含镉、铅、汞、铬无机颜料的塑料着色剂 544
二、含铅消费品现状和危害 545
三、有害无机颜料的替代品 546
参考文献 548
第八章 PBT物质和vPvB物质与环境激素问题 549
第一节 PBT物质和vPvB物质的定义 549
一、PBT物质 549
(一)持久性 549
(二)生物累积性 549
(三)毒性 549
二、vPvB物质 549
(一)高持久性 550
(二)高生物累积性 550
第二节 环境激素与AOX物质 550
一、环境激素与纺织化学品 550
(一)环境激素 550
(二)非氯环境激素对纺织化学品的影响 558
1.3-氨基-1,2,4-三氮唑(Amitrole) 558
2.双酚A(BPA) 558
3.二苯甲酮 559
4.对硝基甲苯 559
5.烷基酚 560
二、AOX物质 560
第三节 含氯有机化合物与纺织化学品 561
一、氯化苯系及氯化甲苯系有机化合物与染料和助剂 561
(一)色酚AS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562
(二)色酚AS系列有机颜料 564
(三)其他的有机颜料、染料和助剂 568
1.溶剂法铜酞菁 568
2.直接法氯代铜酞菁 569
3.三苯并二噁嗪类颜料 569
4.四氯异吲哚啉酮类颜料 569
5.蒽醌类颜料 570
6.多环酮类还原染料 570
7.有机颜料晶型的稳定 570
8.荧光增白剂和其他助剂 570
二、含氯环境激素与染料和助剂 571
(一)多氯二噁英与染料 571
(二)多氯联苯(PCB)与染料 573
(三)五氯苯酚(PCP)和四氯苯酚(TeCP)与染料 573
(四)2,4-二氯苯酚 577
第四节 邻苯二甲酸酯 578
第五节 杀虫剂 579
第六节 有机锡化合物 585
参考文献 585
第九章 纺织印染助剂的生态评估和环保型助剂 587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和纺织印染助剂的生态评估及发展概况 587
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 587
二、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现状 589
三、表面活性剂的生态评估 590
(一)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 590
1.急性毒性 591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593
3.致畸性、致变异性和致癌性 593
4.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 593
(二)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性 596
1.水生物毒性 596
2.生物降解性 596
(三)最终生物降解性 598
第二节 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600
一、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的限用及其代用品的开发 600
(一)APEO的用途 600
(二)APEO的危害性 601
1.APEO的急性毒性和对水生物毒性 601
2.APEO的生物降解性 601
3.APEO生物降解代谢物的毒性 601
(三)发达国家对禁用或限用APEO的法规 602
(四)APEO的代用 603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 603
2.烷基多糖苷(APG) 604
3.N-烷基葡萄糖酰胺(NAGA) 607
4.脂肪酸聚氧乙烯甲醚(FMEE) 608
二、线型烷基苯磺酸(LAS)及其代用品的开发 608
(一)α-烯基磺酸盐(AOS) 608
(二)脂肪酸甲酯α-磺酸钠(MES) 610
(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AEC) 612
(四)脂肪醇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AESS) 612
(五)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ADPEDS) 613
1.溶解性 614
2.去污性 614
3.乳化性 614
三、环保型螯合剂的开发应用 615
(一)螯合剂在印染加工中的重要功能 615
1.螯合剂在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615
2.螯合剂在染色工艺中的应用 616
(二)环保型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的开发应用 616
1.氨基羧酸类 617
2.有机膦酸盐类 617
3.羟基羧酸类 619
4.氨基酸类 619
5.聚羧酸类 619
四、Gemini表面活性剂 620
(一)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620
1.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 620
2.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与表面行为 622
3.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优良性质 622
(二)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23
1.早期的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23
2.连接基带羟基的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24
3.酯基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24
4.其他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25
(三)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26
1.羧酸盐类 626
2.磷酸酯盐类 628
3.磺酸盐和硫酸酯盐类 629
(四)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31
(五)两性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632
(六)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632
第三节 甲醛在印染助剂中的影响 633
一、耐久性免烫树脂整理剂 634
(一)N-羟甲基醚化改性的低甲醛整理剂 635
(二)无甲醛树脂整理剂 636
1.酰胺类 636
2.多羧酸类 636
(三)甲醛捕集剂 637
二、氮磷阻燃剂 638
三、分散剂 640
四、涉嫌甲醛的其他印染助剂 640
(一)固色剂 640
(二)非离子型柔软剂 641
(三)合成鞣剂 641
(四)防水剂 643
(五)其他印染助剂 643
1.乌洛托品(Urotropine) 643
2.自交联黏合剂 643
3.雕白粉 643
第四节 环保型和节能型前处理助剂的开发 644
一、环保型前处理助剂的开发 644
(一)退浆剂和退浆助剂 645
(二)精练剂 645
(三)漂白助剂 645
(四)净洗剂 646
二、低温酶精练剂的开发 646
三、节能型氯漂活化剂的开发应用 647
(一)酰胺基类化合物活化剂 648
(二)烷酰氧基类化合物活化剂 649
(三)N-酰基己内酰胺化合物活化剂 651
(四)甜菜碱衍生物两性型活化剂 653
(五)结语 653
第五节 环保型和节能型染色助剂的开发应用 654
一、无醛活性染料固色剂 654
(一)阳离子树脂型固色剂 654
(二)反应性无甲醛固色剂 655
(三)季铵化高聚物无醛固色剂 657
(四)深浓染色物湿摩擦牢度固色剂 658
二、节能减排型染色助剂的开发与应用 658
(一)羊毛低温染色助剂 659
(二)分散染料染色载体 659
(三)活性染料低温节水洗除浮色助剂 660
1.低温节水皂洗剂 660
2.洗除活性染料浮色用酶制剂 661
(四)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助剂 661
第六节 环保型涂料印花助剂的开发应用 663
一、涂料印花黏合剂 663
(一)无甲醛低温固化自交联黏合剂 664
(二)水性聚氨酯与PU/PA互穿网络黏合剂 664
二、合成增稠剂与VOC 665
第七节 后整理剂的生态安全性能评估和环保型后整理剂的开发 666
一、氨基聚硅氧烷柔软剂的发展 666
(一)低黄变氨基聚硅氧烷的发展 667
1.黄变机理 667
2.伯氨酰化 669
3.引入新的硅烷偶联剂 670
4.叔氨基改性 670
(二)亲水性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发展 671
(三)氨基分布的不均匀性 675
(四)氨基聚硅氧烷的生态环保问题 676
二、纺织品阻燃剂的安全及生态评估和发展应用 677
(一)纺织品燃烧性技术法规和阻燃整理 677
(二)纺织纤维的热裂解产物 679
1.纤维素纤维的热裂解和裂解物 679
2.合成纤维的热裂解和裂解物 679
3.蛋白质纤维热裂解和裂解物 679
(三)现用的纺织品阻燃剂及其安全和生态评估 679
1.羊毛用过渡金属络合物阻燃剂 679
2.卤素系列阻燃剂的禁用和限用 680
(四)无卤、低毒、抑烟的现代阻燃剂开发 683
1.环笼状膦酸酯阻燃剂 684
2.硼系阻燃剂 686
3.硼—氮协同阻燃体系 686
4.硼—硅协同阻燃体系 687
5.新型硅系阻燃剂 688
三、抗菌卫生整理剂的生态安全性评估和环保型产品 688
(一)已禁止使用的抗菌卫生整理剂 688
(二)生态环保型的抗菌卫生整理剂 689
1.无机金属离子抗菌剂 689
2.与纤维配位的金属化合物 689
3.纳米级抗菌化纤 689
4.季铵盐类抗菌剂 690
5.胍类抗菌剂 691
6.天然化合物 691
四、防蛀整理剂和防螨整理剂 693
(一)防蛀整理剂 693
(二)防螨整理剂 694
五、PFOS的禁用与防水拒油易去污整理剂 695
(一)PFOS的危害性 695
(二)有关PFOS的禁令 697
(三)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698
1.低表面张力 698
2.低临界胶束浓度 698
3.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698
4.相容性 699
(四)PFOS和PFOA的合成 700
1.电解氟化法 700
2.调聚法 700
3.齐聚法 701
(五)防油整理易去污整理剂的机理和合成 701
1.防水拒油机理 702
2.全氟烷防水拒油整理剂的分子结构与合成 702
3.含氟防水拒油剂的共聚 705
4.易去污整理机理及整理剂分子结构 705
(六)PFOS和PFOA的替代取向 707
1.非PFOS和PFOA的全氟烷基氟碳化合物 707
2.碳氢表面活性剂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增效 707
3.含硅的氟化物防水拒油整理剂的开发 708
4.纳米技术用于防水拒油整理 708
六、抗紫外线整理剂 709
(一)抗紫外线整理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709
(二)紫外线吸收剂 709
(三)反应性紫外线吸收剂的开发 712
(四)纳米级紫外线屏蔽剂 713
第八节 纺织品用荧光剂的开发与应用 714
一、荧光增白剂及荧光增白原理 714
(一)荧光增白剂 74
(二)荧光增白原理 74
二、荧光增白剂的化学结构分类及合成方法 715
(一)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715
(二)二苯乙烯三氮唑类荧光增白剂 717
(三)碳环类荧光增白剂 719
1.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 719
2.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 719
3.二乙烯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720
(四)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 720
1.对称型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 720
2.不对称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 722
(五)呋喃、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类荧光增白剂 722
(六)1,3-二苯基吡唑啉类荧光增白剂 723
(七)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 725
(八)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 727
(九)芘衍生物类荧光增白剂 728
三、荧光增白剂应用于纺织纤维 728
(一)纤维素纤维用荧光增白剂 728
(二)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用荧光增白剂 729
(三)羊毛用荧光增白剂 729
(四)聚酰胺纤维用荧光增白剂 730
(五)腈纶用荧光增白剂 730
(六)醋酯纤维用荧光增白剂 730
参考文献 731
第三篇 检测与标准 742
第十章 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与标准化 742
第一节 国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及标准化发展现状 742
第二节 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最新进展 743
第三节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与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化 746
一、色谱分析技术 747
1.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747
2.高效(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747
二、原子光谱分析技术 748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 748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技术 749
三、分子光谱技术 749
1.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分析(UV-VIS)技术 749
2.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749
参考文献 750
第十一章 生态纺织品检测方法标准及其应用中应关注的问题 751
第一节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技术与标准 751
一、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751
(一)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技术与标准开发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和发展历程 751
(二)欧盟标准EN 14362-1:2003《纺织品 源于偶氮着色剂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使用某些不经萃取即易分析的偶氮着色剂的检测》 754
1.EN 14362-1:2003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原理 754
2.EN 14362-1:2003所涉及的致癌芳香胺 754
3.EN 14362-1:2003的样品的预处理程序 755
4.EN 14362-1:2003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条件 756
5.EN 14362-1:2003对标样、GC-MS定量内标法和系统校准的规定 757
6.EN 14362-1:2003的结果计算 757
7.EN 14362-1:2003对分析结果释读的指南 757
(三)欧盟标准EN 14362-2:2003《纺织品 源于偶氮着色剂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使用某些须经萃取纤维才能分析的偶氮着色剂的检测》 758
1.还原剂对聚酯纤维上染料的可及性问题 758
2.EN 14362-2:2003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原理 758
3.EN 14362-2:2003的样品预处理程序 758
4.EN 14362-2:2003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760
(四)EN 14362-1:2003和EN 14362-2:2003实施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解答 760
1.对由不同纤维材料组成的纺织样品要采取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原因 760
2.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确认的原因 761
3.涉嫌芳香胺的种数 761
4.所有涉嫌芳香胺都被检出的可能性 762
5.关于按比例取样 762
6.关于还原裂解出的芳香胺的稳定性 762
7.检测结果的相对性 762
8.必须采用HPLC外标法或GC-MS内标法定量的原因 762
9.关于对分析系统的核查 763
10.关于分析结论 763
11.对某些混纺样品必须同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的原因 764
(五)德国官方方法§35 LMBG B 82.02-2:2004和§35 LMBG B 82.02-4:2004 764
(六)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764
1.对GB/T 17592.1-1998~GB/T 17592.3-1998进行修订的原因 764
2.GB/T 17592-2006与EN 14362-1:2003和EN 14362-2:2003的接轨程度 765
3.新、旧版GB/T 17592的差异 769
4.GB/T 17592-2006实施中的其他问题 769
(七)德国官方方法§64 LFBG B 82.02-9 SEP 2006《消费品检验 可裂解出4-氨基偶氮苯的偶氮染料的检验与测定》 771
1.§64 LFBG B82.02-9 SEP 2006的适用范围 771
2.§64 LFBG B 82.02-9 SEP 2006的基本原理 771
3.试剂与标准溶液 771
4.样品的准备 771
5.还原裂解 772
6.分离和浓缩 772
7.色谱分析 772
8.§64 LFBG B 82.02-9 SEP 2006与其他方法标准的差异 772
二、皮革制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773
(一)欧盟及国际标准CEN ISO/TS17234:2003《皮革 化学试验 染色皮革上某些偶氮着色剂的测定》 773
1.CEN ISO/TS 17234:2003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773
2.CEN ISO/TS 17234:2003的样品预处理程序 773
3.CEN ISO/TS 17234:2003的分析系统核查 774
4.CEN ISO/TS 17234:2003的色谱分析技术条件 774
5.CEN ISO/TS 17234:2003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报告 775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9942-2005《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775
三、染料中有害芳香胺的检测 776
(一)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19601-2004《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776
1.GB 19601-2004的适用范围及原理 776
2.试样的预处理程序 776
3.定性与定量 777
4.GB 19601-2004的意义及不足 777
第二节 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中的相关问题与测试方法标准 780
一、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中的技术难点 780
(一)关于对致敏染料的监控要求 780
(二)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中的技术难点 781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3-2006《纺织品 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 784
(一)标准的制定 784
(二)GB/T 20383-2006的主要技术内容 785
1.标样和试样的准备 785
2.分析方法的技术条件 785
3.结果计算 787
4.测定低限 787
(三)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方法标准研究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787
1.关于方法原理 787
2.关于试剂、标准溶液和仪器 790
3.关于测试步骤 791
4.关于线性范围与测定低限 792
5.关于回收率与精密度 793
三、德国标准DIN 54231-2005《纺织品 分散染料的检测》 795
(一)DIN 54231的研发过程 795
(二)DIN 54231-2005的主要技术内容 796
1.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796
2.标准样品及试样制备 796
3.色谱分析方法与技术条件 797
4.DIN 54231-2005提供的其他相关信息 798
四、DIN 54231-2005和GB/T 20383-2006主要技术内容的比较分析 799
第三节 致癌染料的检测技术与标准 801
一、纺织品上致癌染料的检测方法标准问题 801
二、致癌染料检测中的技术难点 802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2-2006《纺织品 致癌染料的测定》 803
(一)方法原理 803
(二)GB/T 20382-2006的主要技术内容 804
1.标准溶液与试样制备 804
2.HPLC-DAD分析 805
3.结果的计算 805
四、纺织品上致癌染料检测方法标准研究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806
(一)关于试剂、标准溶液和仪器 806
(二)关于测试步骤 806
(三)关于线性范围与检测低限 809
(四)关于回收率与精密度 809
第四节 含氯苯酚的检测技术与标准 811
一、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上含氯苯酚的检测技术与标准化 811
二、国际标准ISO 17070:2006(IULTCS/IUC 25)《皮革 化学测试 五氯苯酚含量的测定》 812
(一)ISO 17070: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12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 812
(三)测定步骤 812
1.取样及样品的制备 812
2.水蒸气蒸馏 813
3.液—液萃取和乙酰化 813
4.乙酰化PCP和TCG校准化合物的制备 813
5.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813
(四)结果的计算 813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4.1-2006《纺织品 含氯苯酚的测定 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814
(一)GB/T 18414.1-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14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 814
(三)测定步骤 814
1.提取 814
2.乙酰化 814
3.标准工作溶液的乙酰化 814
4.GC-MSD分析 814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 815
四、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4.2-2006《纺织品 含氯苯酚的测定 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 815
(一)GB/T 18414.2-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15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 815
(三)测定步骤 816
1.提取 816
2.乙酰化 816
3.标准工作溶液的乙酰化 816
4.GC-ECD分析 816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 816
五、ISO 17070:2006、GB/T 18414.1-2006和GB/T 18414.2-2006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816
第五节 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检测技术与标准 817
一、载体染色工艺与含氯苯的生态安全性问题 817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4-2006《纺织品 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残留量的测定》 818
(一)关于GB/T 20384-2006的方法原理 818
(二)分析方法及步骤 819
1.标准溶液的配制 819
2.样品的制备 820
3.GC-MS分析 820
三、GB/T 20384-2006研究制定和实施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820
(一)关于试剂、标准溶液和仪器 820
(二)关于测试步骤 821
(三)关于线性范围与检测低限 825
(四)关于回收率与精密度 825
第六节 邻苯基苯酚的检测方法标准 826
一、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6-2006《纺织品 邻苯基苯酚的测定》 826
(一)GB/T 20386-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26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 826
(三)测定步骤 826
1.提取 826
2.乙酰化(方法2) 827
3.标准工作溶液的乙酰化(方法2) 827
4.GC-MSD分析(方法1和方法2) 827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 828
二、邻苯基苯酚检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828
第七节 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的测定方法标准 828
一、美国环境总署US EPA方法8082《多氯联苯(PCB's)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829
(一)US EPA方法8082的适用范围及应用 829
(二)US EPA方法8082原理简介 830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7-2006《纺织品 多氯联苯的测定》 831
(一)GB/T 20387-2006的适用范围和原理 831
(二)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 831
(三)分析步骤 831
1.样品的萃取 831
2.色谱分析 831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 832
第八节 有害重金属的测试技术与标准 833
一、纺织、皮革产品及辅料上有害重金属检测的相关技术问题 833
二、纺织和皮革产品上六价铬(Cr VI)含量的测定 834
(一)国际标准ISO 17075:2007《皮革 化学测试 六价铬(Cr VI)含量的测定》 834
1.ISO 17075:2007的制定 834
2.ISO 17075:2007的适用范围、定义和基本原理 834
3.测试试剂与设备 835
4.测试步骤 835
5.回收率的测定 836
6.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836
7.关于ISO 17075:2007实施中的一些技术细节 837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3-2006《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 837
1.GB/T 17593.3-2006的制定 837
2.GB/T 17593.3-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38
3.试剂、材料与设备 838
4.测试步骤 839
5.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839
6.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839
7.GB/T 17593.3-2006实施中应注意的部分技术细节 839
三、纺织产品上其他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840
(一)纺织产品上有害重金属测定的相关技术问题及GB/T 17593系列标准的出台 840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1-2006《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41
1.GB/T 17593.1-2006的范围和基本原理 841
2.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 842
3.分析步骤 842
4.结果的计算 843
5.石墨炉(横向加热平台管)的参数及基体改进剂 843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2-2007《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843
1.GB/T 17593.2-2006的范围和基本原理 844
2.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 844
3.分析步骤 844
4.结果的计算 844
5.ICP光谱仪的工作条件 845
(四)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4-2006《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4部分:砷、汞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845
1.纺织品上砷和汞残留量检测中的技术问题 845
2.GB/T 17593.4-2006的范围和原理 846
3.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 846
4.试液和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846
5.测定 847
6.结果的计算 848
(五)GB/T 17593系列标准的应用 848
四、纺织辅料中有害重金属的检测 849
(一)欧盟标准EN 71-3:1994《玩具安全 第3部分:某些元素的迁移》——可溶性重金属的限量与测定 849
1.EN 71-3:1994的适用范围 849
2.限量要求与结果的判定 849
3.测定原理 850
4.试样的选择 850
5.试样的制备和分析 850
6.EN 71-3的应用 851
(二)总铅和总镉含量的测定 852
五、染料中10种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852
1.方法原理 852
2.主要试剂与设备 852
3.试验步骤 853
第九节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技术与标准 853
一、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技术 853
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测试上的应用——水质分析 854
(一)关于ISO 17353:2004和DIN 38407-13:2001 854
(二)国际标准ISO 17353:2004《水质 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855
1.ISO 17353:2004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55
2.关于测试程序中的干扰问题 855
3.主要试剂、标准品与溶液 855
4.样品处理程序 858
5.通用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 858
6.通用的检测条件 858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5-2006《纺织品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860
1.GB/T 20385-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60
2.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 860
3.样品制备及衍生化 860
4.GC-FPD分析 861
5.GC-MSD分析 861
6.空白试验 861
7.结果的计算和测定低限 861
8.GB/T 20385-2006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861
第十节 镍(Ni)释放量的测试方法与标准 863
一、欧盟标准EN 1811:2008《直接和长期与皮肤接触的产品镍释放量的参考测试方法》 863
(一)镍的致敏性问题与EN 1811标准方法推出的背景 863
(二)EN 1811:2008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64
(三)试剂与设备 864
1.试剂 864
2.设备 864
(四)样品准备 864
1.样品面积的确定 864
2.样品的准备 865
3.标准参考样片 865
(五)试验步骤 865
1.试液的制备 865
2.镍释放条件 865
3.镍的测定 865
4.平行试验 865
5.空白试验 865
(六)计算 865
1.镍释放量 865
2.结果的判定 865
(七)EN 1811的几个重要的资料性附件 866
1.附件A(资料性附件):试验程序的不确定度和结果的判定 866
2.附件B(资料性附件):参考物质的制作 866
3.附件C(资料性附件):样品面积的判别和测量及非接触面的涂覆 867
4.附件D(资料性附件):由某些能释放少量镍的材料制成的物件 867
二、欧盟标准EN 12472:2005《测定涂层覆盖材料镍释放量的磨损和腐蚀模拟方法》 868
(一)欧盟标准EN 12472的提出 868
(二)EN 12472:2005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68
(三)试剂、材料与设备 868
1.腐蚀 869
2.磨损 869
(四)试验步骤 869
1.样品制备 869
2.腐蚀程序 869
3.磨损程序 869
4.镍释放量的测定 870
(五)附件A(资料性附件):如何在样品支架上放置不同类型样品的实例 870
1.概述 870
2.只有一面与皮肤接触的物件的放置 870
3.眼镜架 870
4.链、手表、手镯、戒指等 871
三、欧盟方法CEN/CR 12472:2002《直接和长期与皮肤接触的消费品上合金和涂层中镍释放的筛选试验》 872
(一)CEN/CR 12472:2002的推出 872
(二)CEN/CR 12472:2002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 872
(三)试剂和设备 872
(四)试验步骤 872
1.试验溶液的制备 872
2.样品制备 873
3.测试方法 873
(五)结果的判断 874
1.阳性结果 874
2.阴性结果 874
3.不确定的结果 874
四、关于中国国家标准GB 11887-2002、GB/T 19718-2005和GB/T 19719-2005 874
(一)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11887-200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874
(二)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19718-2005《首饰 镍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GB/T 19719-2005《首饰 镍释放量的测定 光谱法》 875
五、EN 1811、EN 12472和CEN/CR 12472的应用 875
第十一节 农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技术与标准 876
一、纺织品上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技术与标准化 876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2.1-2006《纺织品 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第1部分:77种农药》 877
(一)GB/T 18412.1-2006的范围和原理 877
(二)标准溶液 880
(三)分析步骤 880
1.提取 880
2.净化 880
3.GC-MSD分析技术条件 880
4.GC-MSD分析及阳性结果确证 881
(四)结果的计算 881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2.2-2006《纺织品 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第2部分:有机氯农药》 882
(一)GB/T 18412.2-2006的范围和原理 882
(二)标准溶液 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