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 传世本《吕氏春秋》与初本的一致性问题 3
1.今本编次与初本是否一致 3
2.今本内容与初本是否一致 6
二《吕氏春秋》思想研究现状 9
1.《吕氏春秋》思想研究历程与现状概说 9
2.当前《吕氏春秋》思想研究中尚待深入的问题 14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1
上篇《吕氏春秋》的编撰与结构 29
第一章 《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成书 29
一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30
二 编撰群体与编撰方式 37
三 《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 41
1.《吕氏春秋》成书于哪一年 41
2.《吕氏春秋》是否一次成书 45
第二章 十二纪、八览、六论的构成与含义 49
一 十二纪结构分析 50
1.十二纪内在体系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50
2.十二纪纪首之外四十八篇编次分析 54
3.如何理解十二纪内在体系的矛盾性 55
二 八览结构分析 57
1.《有始》与《有始览》 58
2.八览的内容与层次 62
三 六论的内容与结构 65
1.六论的内容与层次 65
2.六论编次之义 68
四 《吕氏春秋》数字形式之寓意 69
1.问题的由来 69
2.12 × 5之寓意 71
3.8 × 8之寓意 74
4.6×6之寓意 76
5.如何理解《吕氏春秋》的数字形式 79
五 览事论理、顺天之纪——《吕氏春秋》三大部分的构成与含义 84
下篇 《吕氏春秋》中的君臣民及其相互关系 91
引言 91
第一章 字义辨析 97
一 关于“君”、“臣”、“民”、“士”、“人” 97
二 “君”形象的历史演变与战国后期语境中的“君” 102
三 诸子著作中的“君” 108
第二章 《吕氏春秋》中的君主形象 120
一《吕氏春秋》中的“君”与“主” 120
1.《吕氏春秋》中“君”字的用法 120
2.《吕氏春秋》是否主张多级君主制 122
3.关于《吕氏春秋》中的“千乘” 128
4.“主”与“君” 132
5.几点认识 133
二 理想的君主 136
1.《吕氏春秋》对君主的品评区分 136
2.《吕氏春秋》中的“贤主” 143
第三章 君守何道 152
一 何谓君道 152
二 利而勿利 157
三 用非其有 163
第四章 臣与君臣关系 171
一《吕氏春秋》中的“贤者” 171
1.理想的臣:“贤者”、“士” 171
2.何为“贤者”:超越学派纷争的宽宏态度 174
3.《吕氏春秋》对“贤”的理解 178
二 基于“一体”“分职”认识的君臣和同 189
1.理想的君臣关系是君臣和同 189
2.基于“一体”“分职”认识的君臣和同 196
三 君臣关系:理想与现实之际 203
第五章 民与君民关系 211
一 民是群氓 211
二 民是与天同气的群氓 215
三 民本与君本:循环的逻辑 220
第六章 如何看待《吕氏春秋》对君臣民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25
一 总体上的统一 225
二 理解和解说中的内在冲突 226
三 与诸子之说的比较 230
结语 240
一 如何看待《吕氏春秋》思想及其出现 240
二 战国后期的政治走向与《吕氏春秋》的出现 250
参考文献 259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