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 1
第一节 畲族医药的特点 1
一、祖传技艺 2
二、专科性强 2
三、独特的疾病命名观 3
四、特殊的疗法 3
第二节 畲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 6
第二章 畲医临床简介 12
第一节 内科 13
第二节 外科 14
第三节 妇产科 17
第四节 儿科 19
第五节 喉科 20
第六节 瘰疬 22
第七节 祝由科 23
第三章 畲族特殊疗法 25
第一节 畲族诊治痧症技术 25
一、畲医对痧症的命名与治法 26
二、畲族对痧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6
三、畲族治痧外用方法 37
四、畲族治痧常用的方药 41
五、目前常见病症的诊治 42
六、结论 46
第二节 畲族正骨与治伤技术 47
一、畲族的正骨技术 47
二、畲医的治伤技术 49
第三节 畲医治疗“小儿风症” 58
一、钟氏小儿风症72种分三类 58
二、钟氏诊断小儿风症主要采用望诊与切脉 59
三、钟氏治疗“风症”药方 59
第四节 畲族食物疗法 61
一、强调以脏补脏 62
二、注重冷(寒或凉)热(温)属性 62
三、用药剂量大 63
四、强调药物的新鲜度 63
五、重视药引的作用 63
六、多用于治疗慢性病 64
七、以防为主观念强 64
八、绝大多数采用禽畜等陆地上的动植物 64
第四章 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 65
第一节 畲族的预防医学与传染病学 65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畲族养生观 68
一、节日庆典,欢歌载舞,以乐养生 68
二、喜耍游戏,练拳习武,以动养生 68
第五章 畲族单验方选辑 70
第一节 内科疾病 71
一、传染性疾病 71
二、呼吸系统疾病 81
三、消化系统疾病 84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 89
五、泌尿系统疾病 91
六、糖尿病 93
七、风湿性关节炎 93
八、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96
九、杂病 99
第二节 外科疾病 103
一、疮疡 103
二、外伤 108
三、腹部疾病 110
四、肛肠外阴疾病 112
五、皮肤病 114
六、骨伤科疾病 116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 120
一、月经病 120
二、带下病 123
三、乳腺炎 124
四、妊娠病 125
五、产后病 127
六、杂病 129
第四节 小儿科疾病 131
一、小儿传染病 131
二、小儿内科病 132
三、小儿外科病 135
四、杂病 137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137
一、眼科 137
二、耳鼻喉科 139
三、口腔科 142
第六章 畲族常用青草药 144
第一节 苔藓类 145
第二节 类 146
一、石松科 146
二、卷柏科 147
三、木贼科 148
四、阴地蕨科 149
五、海金沙科 150
六、蚌壳蕨科 151
七、鳞始蕨科 152
八、骨碎补科 153
九、凤尾蕨科 153
十、中国蕨科 155
十一、铁线蕨科 156
十二、水龙骨科 157
十三、萍科 160
第三节 裸子植物 160
一、粗榧科 160
二、松科 161
三、柏科 162
四、买麻藤科 163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 164
一、木兰科 164
二、樟科 166
三、毛茛科 169
四、睡莲科 173
五、小蘖科 175
六、大血藤科 178
七、防己科 179
八、马兜铃科 182
九、三白草科 183
十、金粟兰科 185
十一、十字花科 187
十二、堇菜科 190
十三、远志科 191
十四、虎耳草科 191
十五、景天科 192
十六、茅膏菜科 196
十七、马齿苋科 196
十八、蓼科 199
十九、苋科 205
二十、酢浆草科 208
二十一、凤仙花科 209
二十二、柳叶菜科 210
二十三、瑞香科 211
二十四、紫茉莉科 212
二十五、葫芦科 213
二十六、仙人掌科 216
二十七、猕猴桃科 217
二十八、桃金娘科 218
二十九、野牡丹科 220
三十、山茶科 223
三十一、金丝桃科 224
三十二、梧桐科 226
三十三、锦葵科 227
三十四、大戟科 230
三十五、蔷薇科 236
三十六、豆科 245
三十七、金缕梅科 253
三十八、杨梅科 255
三十九、桑科 255
四十、荨麻科 262
四十一、冬青科 263
四十二、卫茅科 264
四十三、鼠李科 266
四十四、胡颓子科 267
四十五、葡萄科 268
四十六、芸香科 271
四十七、楝科 273
四十八、省沽油科 274
四十九、漆树科 274
五十、八角枫科 276
五十一、五加科 276
五十二、伞形科 278
五十三、杜鹃花科 283
五十四、紫金牛科 284
五十五、山矾科 285
五十六、马钱科 286
五十七、夹竹桃科 288
五十八、萝摩科 290
五十九、茜草科 293
六十、忍冬科 301
六十一、败酱科 303
六十二、菊科 305
六十三、龙胆科 324
六十四、报春花科 324
六十五、车前科 325
六十六、桔梗科 326
六十七、茄科 330
六十八、旋花科 334
六十九、玄参科 336
七十、爵床科 338
七十一、马鞭草科 339
七十二、唇形科 344
七十三、谷精草科 352
七十四、里白科 353
七十五、仙茅科 354
七十六、安石榴科 354
七十七、商陆科 355
七十八、石竹科 356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 357
一、鸭跖草科 357
二、姜科 357
三、百合科 359
四、天南星科 365
五、香蒲科 369
六、石蒜科 369
七、鸢尾科 370
八、百部科 371
九、薯蓣科 372
十、棕榈科 374
十一、兰科 375
十二、灯芯草科 379
十三、莎草科 380
十四、禾本科 381
附录一 畲族名医简介 389
附录二 识别青草药的一般知识 393
附录三 畲族青草药中文索引 403
附录四 畲族医药古籍 435
附录五 福建省畲医药研发 441
附录六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编纂领导小组名单 443
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