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论佛教诠释学的成立根据、意义与相关研究第一章 佛教诠释学的重省——佛教诠释学的意义、相关研究与主要论题 3
导论 3
第一节 佛教存有学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与其疑难之重省 4
第二节 论佛教诠释学的相关研究 8
第三节 佛教之本体诠释学的基本论题 14
第四节 佛学诠释学的重要性 18
结论 23
第二章 当代如来藏思想的争议与佛教诠释学——印顺之后的如来藏说争议之评议 25
导论 25
第一节 诠释冲突:如来藏说之争议与诠释冲突的解决 28
第二节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的解构思想与两种诠释学视点下的如来藏思想批判 40
第三节 评蔡耀明的“内部建构”的佛学研究法 45
结论 55
第二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三个环节:佛教存有学、知识论和实践论第一章 天台佛学的诠释学与人间佛教的哲学反思——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一 61
导论 61
第一节 对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佛教的本体诠释的反省与未来发展的前瞻 62
第二节 汉传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顗天台佛学的三谛说之思想创造为例 64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之根源:古代中国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 68
第四节 论佛教诠释学对于诠释学与佛学研究之意义 70
第五节 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的三个环节 78
结论 融合与对话:走向未来的佛教诠释学与人间佛教在21世纪的实践 88
第二章 禅的佛教诠释学与世界伦理——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二 94
导论 94
第一节 汉斯·昆的世界伦理构想及其纲领 95
第二节 《楞伽经》论如来禅与如来藏藏识:禅的本体诠释学与超存有学 100
第三节 “指月之喻”的禅的本体诠释的三个环节 105
第四节 禅的伦理学与世界伦理 111
结论 走向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世界伦理之建构 117
第三章 净土信仰论之诠释: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三 120
导论 120
第一节 回向、转变与转依的理论关联:回向说的佛教诠释学含义 123
第二节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来:净土信仰的佛教诠释学 132
结论 153
第三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应用第一章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 159
导论 159
第一节 空的哲学对于基督教与佛教的对话的重要性 162
第二节 “空”之体验、佛性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166
第三节 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对话的本体诠释进路: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理论模型之试探 171
第四节 禅的哲学与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终末论”以及“罪”问题之会遇 181
结论 193
第二章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与现代性问题——以太虚、印顺的诠释差异为线索 195
导论 195
第一节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从“般若空”到“中道”到“实相” 196
第二节 从宗教社会学的观点论现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间佛教” 203
第三节 从“表现的总体性”和“结构的总体性”看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人间佛学”的理论根据的差异及其宗教社会学含义 209
第四节 台湾与中国内地的现代佛教的“现代性”的哲学反思 213
结论 218
第三章 佛教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221
导论 221
第一节 从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到佛教的意义治疗学 222
第二节 佛教的心灵治疗技巧与佛教意义治疗学 227
第三节 佛教的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233
结论 240
第四章 佛教与科学——论佛教科学观与佛教心理学作为一个范例 244
导论 244
第一节 近代科学对于宗教世界观的运用与佛教的科学观 245
第二节 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几种模式及佛法与科学的会通 250
第三节 佛教心理学所例示的当代佛教科学观 254
结论 261